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你不是全職帶孩子嗎?你家孩子怎麼也生病?」

「你不是全職帶孩子嗎?你家孩子怎麼也生病?」

作者:寶多媽



我是個全職媽媽,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陪成長,到如今,陪了近六年的時間了。

因為我是全職媽媽,別人對我有著更高的期待。這是正常的,畢竟,全職帶孩子不就是為了把孩子帶的更好嗎?

所以,有些問題總是被人直接或間接的問及。

比如,從早期的:


"你不是全職帶孩子嗎?你家孩子怎麼也生病?"


到現階段的:


"你家孩子認識多少個字了?全職帶的孩子,應該平時教的多吧?"


有質疑,也有單純的好奇。

我全職帶孩子,的確是為了把孩子帶的更好,但,我不太喜歡被別人用家庭主婦的刻板印象定義,也並不認同所謂養孩子"更好"的標準。

孩子養的到底好不好?並沒有專門的機構詳細的評判標準判定。

正因為如此,誰想要批評,隨便就能揪出個小細節,點評上一兩句。也因為如此,很多全職媽媽容易被外界干擾,患得患失

「你不是全職帶孩子嗎?你家孩子怎麼也生病?」


我從重圍中突圍,再回頭看,我發現,我陪孩子陪的最好的只有三點:

1

嬰幼兒階段的情感連結


孩子的嬰幼兒時期,很多人關注的孩子的發育情況:吃的胖不胖啊?長得高不高啊?牙齒長了幾顆了?大動作和精細動作……

雖然這些都很重要,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嬰幼兒時期,我基本做到,他餓了就有奶吃,睡醒了睜開眼就能看到媽媽的笑容。

嬰兒最初具有全能感,認為世界與自己渾然一體,如果養育者足夠好,嬰兒的全能感便得到滿足,並通過養育者的及時反應而建立起基本的存在感。

人格健全的養育者能把安全與愛傳遞給嬰兒。嬰兒將這樣的特質內化,今後遇到挫折也能勇於面對。

孩子再大一點,我時常跟他說"情話",一點都不怕"油膩"。

他最初,對父母的愛也有些許不確定:"要是有別的小孩比我可愛呢,你也最愛我嗎?"

"那我也最愛你!"

我的無比篤定,讓他也無比篤定。哪怕有人說:"你媽不要你了",他也不以為意:"才不會呢,我媽媽最愛我了。"

他不怕媽媽離開,我覺得,這才是我陪的好的檢驗標準之一。

「你不是全職帶孩子嗎?你家孩子怎麼也生病?」


2

高情商的源頭是情緒管理


孩子的情緒管理是個大課題。

積極的情緒對孩子的身心發展能起促進作用,有助於孩子潛能的發揮,而消極的情緒也是正常的,無法避免的。

悲傷、失落、挫敗……消極的負面情緒人人都會有,只是,不可過度。過度的負面情緒可能使孩子的心理失去平衡,影響他的人格構建,甚至影響他的未來生活和事業。

當孩子的負面情緒出現時,父母需要進行有效的干預,要教會他化解,幫助孩子管理情緒。

所謂情緒管理,不單單指控制自己不發脾氣,而是以恰當的方式來表達情緒。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情緒管理認識不深,重視不夠。

就拿哭鬧來說,可能大家都覺得,孩子嘛,哪有不哭鬧的,不管是"哄",還是"呵斥",哭鬧停下就算解決了。其實不然,當時不處理好,很多情緒問題會就此積壓

學習管理情緒之前,需要接納情緒,包括積極的和消極的。當孩子有了負面情緒,哭或者不哭,沒有一定的對錯,遇到事情,有什麼樣的具體反應,也沒有優劣之分,只看家長如何引導。

就算是一些成年人,也並不太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他們不會消化不良情緒,委屈、疲憊、怨恨……任何一種情緒波動都能使他理所當然地、怒氣沖沖地肆意傷害身邊的人,這是低情商的表現。

一個人,學會正確的表達自我,擁有穩定的情緒,久而久之,會內化成好品質。而好品質帶來的益處是無窮的,看起來是高情商,最實質的內在是擁有幸福的能力。

我對孩子負面情緒的干預,有和顏悅色的「不要哭,慢慢說」,也有每次的哭鬧、悲傷或憤怒之後,心平氣和的「復盤」。

總體來說,成效還是有的,他的性格樂觀開朗,也會正確表達情緒。他生氣就說「我很生氣」,要求媽媽來哄一下,嫉妒就說「我很嫉妒」,請媽媽也給他與爸爸同樣的待遇。

他的表達是從自己出發,而非指責媽媽太凶,偏心,我覺得這就是我在他的情緒管理上的成功。

很多人的情緒表達大部分時候都是不是表達,而是在發泄,所以傷己傷人,妨礙溝通。

舉個例子,老公回家晚了,老婆多半會說:「這麼晚才回來,你心裡還有沒有這個家?」

這樣的表達主語是「你」,趨向於批評、指責,這樣一來,接下來多半是要吵架。

而健康的情緒表達,表達的是自己的情緒,主語是「我」,「你這麼晚回來,我很擔心你」。這樣表達情緒的效果,高下立現。

「你不是全職帶孩子嗎?你家孩子怎麼也生病?」


3

陪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


這個社會上充斥著刻板印象、歧視、還有一些反智言論。即便我認知清醒,也不能保證,我的孩子不被影響。

有一次,我和寶多在外面玩,他看到一位女士在抽煙。

我們家寶多爸不抽煙,身邊的朋友里,男士抽煙的也少,女士幾乎沒有。他大約是第一次注意到"女人也抽煙"。

他驚訝又好奇的小聲問我,說:"媽媽,那個阿姨在抽煙,她是壞人嗎?"

他這麼說,我是很震驚的。身邊的人沒有人持有這種觀點,我不知道他這樣的觀念是從哪裡來的。

我立刻說:"不是的,男人能抽煙,女人也能抽,抽煙只是一個個人習慣,和壞不壞是完全不搭界的。"

紀錄片《出路》的導演鄭瓊說過:"……你可能(要)把很多在這個社會裡面,在這個教育當中,植下去的一坨一坨的屎都得挖出來,然後你才能成為一個真的人。"

「女人抽煙就是壞女人」,這是社會環境給孩子腦子裡植入的「屎」。

《出路》中的採訪對象,甘肅一個山溝溝里的小姑娘馬百娟,從小也是有夢想的,她希望長大了去北京上學。然而,十五歲她就已經輟學了,隨後不久,她結婚並懷孕。

她的父親說:"女娃娃就是別人家的人,書讀少一點,夠用就行了,生了娃,拖累也大,即使有工作,干也幹不成……"

這是社會環境給馬百娟腦子裡植入的「屎」。

我們每個人的腦子裡,都多多少少被植入過這樣或那樣的"屎",而讀書,閱歷,見世面,是我們往外挖這個"屎" 的過程。

扭轉觀念是讓人震動的,我自己在這個過程里,驚訝,慨嘆,甚至痛惜——我怎麼沒有早一點明白這個道理?

因為自己有切身體會,所以,養育自己孩子的時候,真正有益成長的道理,忍不住想要早點講給他聽,有毒的言論帶來的不良影響,會儘力幫他過濾。

在讀書,閱歷,見世面之前,父母的教育,也能幫他抵擋一部分惡俗。

讓一個男孩在幼年就明白,吸煙只是一種習慣,而絕不是區別好女人和壞女人的標準,總好過,他成年之後,面對一位抽煙的女士滿心疑惑:這位女士明明為人還不錯,為什麼她竟然要抽煙?

我陪孩子成長,把這三方面陪好了,讓孩子感受到愛,教會孩子表達愛,讓他學會如何正確看待這個世界,這樣,即便孩子沒有什麼天賦,將來不會出人頭地,也能在平淡的生活里活得幸福,不是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涵妮媽媽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這位媽媽,你偷偷在學校里打赤腳的樣子真美!
為什麼孩子敏感脆弱又暴躁易怒?原因在此……

TAG:涵妮媽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