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數字化模式讓文化館大變身!

數字化模式讓文化館大變身!

重慶市北碚區數字文化館是國家文化創新工程項目(文化館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模式創新與示範)的延伸研究與探索成果。它利用現代信息數字網路技術和先進數碼設備技術,建成以數字文化館基礎等五大平台為主體支撐框架,以文化館主要工作職能數字化為建設內容,以實現公共文化的展示、體驗、傳播為目的,在全國率先呈現了較為完整的「北碚模式」數字文化館形態。

數字化模式讓文化館大變身!

北碚文化館成為全國首個示範數字文化館,北碚區文化館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體驗廳2013年12月開始修建,於今年3月向市民免費開放,系全國首個示範數字文化館。在這裡市民不僅能接觸各類數字式設備,學習法、繪畫、編曲等文化項目,還能通過網路實現遠程觀看各類文化展演活動、講座、教學的網路視頻直播。

數字化模式讓文化館大變身!


「自數字文化館免費開放以來,每月前來參觀的市民達7000人次。」數字文化館相關負責人說,北碚區數字文化館以網站、數字文化體驗廳、移動終端APP為三種主要服務方式,收集和整理有代表性的地方音樂、舞蹈、書法、美術、攝影、戲曲等社會文化作品和舞台藝術作品。

「我有空就會到這裡來看看,學習一些書法和繪畫的小技巧。」在傳統書法體驗台前,市民唐先生正在屏幕上按照指導用楷書寫字。他說自己一直以來都熱愛書法,但是苦於沒有時間找專業人士學習,「現在家門前有一個免費的數字文化館,我隨時都可以來學習書法,而且不用浪費筆墨。」

近年來,重慶市北碚區文化館創新文化服務方式,拓展文化館發展空間,積極探索數字化、信息化、全球化時代背景下數字文化服務方式,率先完成國家文化部公共數字文化館示範創新建設項目試點工作,建成全國首個示範數字文化館。

據悉,北碚區數字文化館基礎數字平台通過開放鏈接、資源導航、個性化服務、用戶認證和許可權管理等功能,一起構成一個實用的數字資源整合系統,在電腦終端上實現館內資源的一站式搜索、導航和獲取服務。

數字化模式讓文化館大變身!


北碚教師進修學院深化教師教育改革 開展「駐校」教學指導

北碚區教師進修學院以「深化教師研訓改革,促進區域教育優質發展」為主題,切實轉變研訓作風,助推區域教育發展。2014年春秋兩季,北碚區教師進修學院對王朴中學開展兩輪、為期2月的「駐校」蹲點式教學指導。

在今年2月15日至3月19日,北碚區教師進修學院組織全體中學研訓員在王朴中學開展了高三數學指導與調研工作。除研訓員與教師的一對一切磋研究外,還參與教師備課45次,邀請18名區內各學科的頂尖教師到王朴中學示範講課。

「通過區教師進修院的指導,我校2014屆畢業生的高考成績與2013屆相比有了顯著提高,其中上本科錄取線的人數由104人增至213人,上重本線人數由3人增至23人。」王朴中學校長鬍長江說,北碚區教師進修學院的「駐校」式教學指導與調研,不僅增強了老師的責任心和奉獻精神,還改進了教師課堂教學和輔導的方式,提升了教學效益和教師研究能力。

據北碚區教師進修學院院長朱福榮介紹,該院在深化教師教育改革中,以學科全覆蓋、教師全指導、過程全跟蹤實施行動跟進,並在全區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開展「光彩雲課堂」等教學應用研究,提升區域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促進現代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整合,創新課堂教學形態變革。

「『光彩雲課堂』是在政府和當地學校的支持下建立的學習系統,包括了學生自學、老師輔導學習和個性化差異化學習三方面。」朱福榮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藏天下 的精彩文章:

為了保護和展示文物,人們究竟發明了多少「黑科技」?
有了AR技術,我們可以自己打造炫酷的魔法王國啦!

TAG:樂藏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