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走進湔江蜀源探秘之十六:蜀都瞿上定於湔江

走進湔江蜀源探秘之十六:蜀都瞿上定於湔江

圖文/舟歌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走進湔江蜀源探秘之十六:蜀都瞿上定於湔江

李白的《蜀道難》開篇就寫到「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傳說,蜀人的遠祖出自炎帝,據考古研究分析,很早以前就有一支蜀族先民順岷江山地河谷南下,進入湔江流域小魚洞一帶,與當地土著居民逐漸融合,形成蜀族最早的一部分,這也符合《華陽國志》中「魚鳧田於湔山……」的記載。這一時期的文化發現將古蜀國的歷史推到了5000年前,證明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蜀國在湔江流域經歷了(蠶叢)、柏灌、魚鳧及杜宇、(開明)歷代,其中以魚鳧王朝時期最為強盛。在這裡,處處都潛藏著豐富的古蜀文化的歷史元素,特別是「魚鳧文化」獨具特色,十分悠久。

走進湔江蜀源探秘之十六:蜀都瞿上定於湔江

值得一提的是,在湔江西側有個魚洞,由於洞口周圍的山川形似篆文的「丙」字,故此洞稱為「丙穴」,即後來人稱的小魚洞。據說,古蜀人從高山而下,在湔江河谷落腳。為了生計,人們開始在湔江河裡捕魚為生。遠古時期的某一天,蜀人在遷徙的過程中,發現了從丙穴中游出的細鱗青尾魚,後來又在與其隔河相望有大魚洞內,發現了生長著另一種特殊的魚類——細鱗紅尾魚。捕而食之,味道鮮美。於是,這支部落的首領就帶領部落族人到丙穴和大魚洞里大量捕魚,解決了飢餓,最終得到了「魚鳧」的稱號,並被部落推選為首領,這就是被後來人們稱頌的「魚鳧王」。晉代左思《蜀都賦》有雲「嘉魚出於丙穴」,唐代大詩人杜甫也有詩云「魚知丙穴由來美」。歌賦的內容都是出自這裡。

走進湔江蜀源探秘之十六:蜀都瞿上定於湔江

彭州市新興鎮駐地原名海窩子,又名新興場,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五年。其前身為殷家場,原址在今場鎮南去五華里。新興場因廢殷家場而新建故得名,新興也被沿用為場名。鎮域地處湔江、白鹿河交匯處的三岔河西岸。據傳說,蠶叢王曾經率領部落從遙遠的西北高原地區向南遷徙,自岷山進入岷江上游地區定居,其後裔蜀王柏灌,建都於瞿上。據《華陽國志》記載:「蜀王魚鳧,畋(田)於湔山,建都瞿上。」瞿上是古蜀地名,即早期魚鳧和杜宇王朝的都城所在。瞿上的具體位置,歷來眾說不一,爭論很多,我綜合了一下,大約有以下不同說法:一是在彭州市磁峰鎮的皇城山(現磁峰鎮鹿鳴河畔北面),二是在彭州市小魚洞鎮的蜀王山(現小魚洞鎮魚鳧新街對面),三是在雙流縣的牧馬山,四是在彭州市新興鎮的陽平觀,五是在彭州市新興鎮的海窩子,六是在彭州市的濛陽鎮,七是在彭州市濛陽鎮的竹瓦街村(原彭州市的竹瓦鄉),八是在溫江區的萬春鎮,九是在廣漢市的三星堆,等等。

走進湔江蜀源探秘之十六:蜀都瞿上定於湔江

《辭源》有載:瞿上是「古城名。在四川省雙流縣東。相傳蠶叢氏所都。 晉常璩《華陽國志/蜀志》:『後有王曰杜宇 ……或治瞿上 。』以孔子弟子商瞿曾居於此,亦稱商瞿里(上)。」清代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四川二/成都府》也說:「瞿上城,在縣東十八里。相傳蠶叢氏所都,亦曰商瞿里 ,以孔子弟子商瞿所居也。」這些權威典策的觀點都把本是蜀王都城的「瞿上」說成是在雙流縣,確是對《華陽國志》的背誤,此外的依據也不知來源於哪裡?我們認真研究《華陽國志》後得知,《華陽國志》力挺「瞿上」是在彭州市的小魚洞鎮經通濟鎮再到新興鎮一帶地域的,但具體在蜀王山、陽平觀,還是海窩子也沒有說清楚:「魚鳧王田於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為立祠。」 這個祠就是紀念蜀王魚鳧的紀念祠。根據記載,它的位置就在今天新興鎮陽平觀背後的老君山。為了弄清湔山的位置,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蒙文通教授曾經詳細地考證過,並指出「湔水出玉壘,在今之彭縣。」這個玉壘,即為今天彭州市的九峰山。因此,我們可以肯定,湔山是指彭州市的小魚洞鎮至新興鎮的海窩子一帶。

走進湔江蜀源探秘之十六:蜀都瞿上定於湔江

著名的歷史學家童恩正先生生前曾多次來到湔江流域一帶考查古蜀歷史文化。他認為,湔江上游與白水河之間的地區,魚鳧「田(畋)於湔山」實為在這個地區耕種開發之意。他在對新興鎮海窩子一帶的地域環境進行認真研究後得出結論:海窩子即為古史中所說的「瞿上」。當時,蜀人非常懷念自己的祖先蠶叢氏,感戴其豐功偉績,深知其創業的艱辛。於是就把對面外形很像桑蠶眼睛的四峰並聳的山峰視為祖先蠶叢王的魂靈,並取名蠶叢山(位於彭州市新興鎮獅山村,當地村民叫獅子山)。並在此基礎上,創造了「蜀」字。「蜀」即野蠶之形意。這樣,蜀族人開始有了圖語式的「文字」。無獨有偶,著名巴蜀史專家劉少匆先生則在他的《霧中王國》一書中堅信地認為,「瞿上」指的就是彭州市磁峰鎮的皇城山。

走進湔江蜀源探秘之十六:蜀都瞿上定於湔江

前蜀王王建之貴妃徐太后有首名為《題彭州陽平化》的詩寫到:「尋真游勝境,巡禮到陽平。永遠波瀾碧,山高氣象清。殿嚴孫氏貌,碑暗系師名。夜月登壇醮,松風森磬聲。」徐太后的妹妹徐太妃也有詩《題彭州陽平化》云:「雲浮翠牽屆陽平,直似驂鸞到上清。風起半崖聞虎嘯,雨來當面見龍行。晚尋水澗聽松韻,夜上星壇看月明。長恐前身居此境,玉皇教向錦城生。」還有清代詩人王侃《訪魚鳧城故址》詩云:「湔水濤濤送遠天,魚鳧蹤跡久茫然。但聞仙去乘斑虎,不肯魂歸作暮鵑。萬古衣冠沈土壤,一朝宮殿剩桑田。欲尋故老談興廢,大墓山前靄白煙。」這些詩句,是不是可以或多或少地從一個側面,應證了瞿上就在今新興鎮陽平觀一帶是較為可信的?或再籠而統之地來說「瞿上」一定就在湔江河谷一帶呢?「蜀國」歷經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開明五氏(代),除開明氏外,就有四氏蜀王帶領蜀族在湔江河谷繁衍生息,演繹著古蜀文明的燦爛歷史。

走進湔江蜀源探秘之十六:蜀都瞿上定於湔江

《黃昏》(8):你在遠方向我揮手

你在遠方向我揮手

我也舉起了手來

平原上,兩棵樹含淚而立

那是我和你的渺小與高大

一陣風從西北方向吹來

那是我故鄉的方向

我們開始舞蹈

我看不清你仁慈的面容

但能感覺到你的呼吸和心跳

你已淚眼模糊

我已歸心似箭

風雨陣陣地刮來

我在泥濘的路上顛簸

山之隔啊,河之阻

你瀰漫著波濤的笑臉把我誘惑

我像飄零的秋葉隨風而羽,飛舞

你在遠方向我揮手

啊啊

我的血液已向你的懷抱,飛來

走進湔江蜀源探秘之十六:蜀都瞿上定於湔江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