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那些科學家記憶深處的歷史

那些科學家記憶深處的歷史

作者:杜羽

黃培雲、劉東生、吳文俊、丁石孫、袁隆平……這些科學家是20世紀中國科技發展的參與者、見證者,人們對他們的名字耳熟能詳,但對他們的學術人生卻所知甚少;「兩彈一星」、青蒿素、胰島素、電子對撞機……這些重大工程深刻影響了當代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但許多歷史細節只是留存在科技工作者的記憶之中,鮮為人知。

「百年中國,『科學』與『國運』緊密關聯。百年中國的科學,有太多太多的行進軌跡需要梳理,有太多太多的經驗教訓需要總結。」帶著這種使命感,2006年,科學史家、中國科學院原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樊洪業主編的「20世紀中國科學口述史」叢書正式啟動。12年後的2018年,收錄了54種、300餘位科技工作者自述的「20世紀中國科學口述史」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全部出版完成。那些無法在學術論文、科技檔案中記錄,深深埋藏在科學家心靈深處的記憶,無論是靈感頓悟,還是失敗挫折,都一一呈現在世人面前。正印證了樊洪業常說的那句話:歷史因細節而生動,往事因親歷而鮮活。

那些科學家記憶深處的歷史

1981年瘧疾化療科學工作組第四次會議(2排左4為屠呦呦) 資料圖片

往事因親歷而鮮活

中國工程院原秘書長葛能全曾長期擔任核物理學家錢三強的秘書,也是幾部《錢三強傳》的作者,對於與錢三強、與中國核物理髮展有關的史料非常關注。讀了叢書中的《楊承宗口述自傳》,一個重大的歷史細節被證實了,葛能全的心裡終於踏實了。

不少文獻都記載了中國科技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1951年,放射化學專家楊承宗從法國巴黎大學居里實驗室回國前,居里夫人的女婿、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約里奧·居里托楊承宗帶話給毛澤東主席:你們要保衛和平,要反對原子彈,就要自己有原子彈。不過,這些文獻的敘述並不一致。約里奧·居里什麼場合講的,為什麼要講?只有當事人楊承宗才能講清楚。《楊承宗口述自傳》原原本本地記述了當時的場景,不僅證實了該事件的存在,而且給出了更為豐富的歷史細節。

楊承宗回憶,約里奧·居里還對他說:「原子彈也不是那麼可怕的,原子彈的原理也不是美國人發明的。你們有自己的科學家,錢呀、你呀、錢的夫人呀、汪呀!」錢是指錢三強,錢的夫人是何澤慧,汪指的是後來成為中科院聲學所第一任所長的汪德昭。對於約里奧·居里此話的背景,楊承宗也進行了分析,當時正值抗美援朝期間,「美國的核訛詐政策,引起世界愛好和平人士的強烈反對。約里奧·居里先生一向同情和支持中國人民。」

對於叢書中的《袁隆平口述自傳》,葛能全同樣印象深刻。在他看來,曾經有一段時間,科技界對袁隆平有一個錯誤印象——袁隆平是一位實際貢獻很大、但沒有多少學術思想的育種專家,而《袁隆平口述自傳》為袁隆平正名了。

早在1966年,袁隆平就在中科院主辦的高水平學術期刊《科學通報》上發表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正式提出了通過培育水稻三系(即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雄性不育恢復系),以三系配套的方法來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設想與思路,首次揭示了水稻雄性不育的病態之謎。

「五·一勞動節之前,我收到了30多塊錢稿費。不久又收到了科學出版社計劃財務科的通知,我才知道這篇論文還刊登在了英文版的《科學通報》上。我很高興,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得稿費。」與袁隆平的這些口述同時出現在書中的,還有這篇論文的手稿、稿費通知單等原始檔案的照片。葛能全認為,這篇論文是能夠體現袁隆平學術思想的重要文獻,通過這部口述史終於得以挖掘。

近代科學進入中國,不過150多年的歷史。經歷了19世紀末的起步,20世紀的一百年,駛入正軌的中國科學事業,伴隨著中國社會從傳統到現代的巨大變革,走過了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的不凡之路,叢書就是中國科學家對這百年中國科學發展史的回憶,其重要價值自不待言。

以搶救史料為急務

叢書最年輕的口述人是《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建設親歷記》的講述者、中國科學院辦公廳原主任柳懷祖。生於1940年的他,今年也已經78歲了。那些親身經歷過20世紀科學事業發展且作出過重要貢獻的科學家,大都已是高齡,不少人早已離世。

曾主持編寫中國科學院院史的樊洪業對此感觸頗深,發出了「『搶救』二字,痛至深也,感至及也」的感慨。在2006年8月的叢書首批選題作者會上,他就提出了「以搶救史料為急務」的使命。

面對搶救親歷記憶類史料的緊迫形勢,樊洪業認為,不僅要「坐而言」,更要「起而行」。雖然應該強調訪問者提升專業水平、掌握史學規範,以加強與口述者的對話能力,但面對訪問者的專業水平不可能一步到位的現實情況,對訪談中和受訪者之間的互動水平就不能要求過高。只有放手去做,在干中學,才能逐步完善。能夠把亟須搶救的搶救出來,就是有價值的。

雖然要以搶救史料為急務,對一些口述史無法用「最高標準」去要求,但編委會對書稿的質量把關還是堪稱嚴格,數次出現因為挖掘深度不夠、內容空洞等問題而更換訪問者的情況。袁隆平口述史的第一位訪談者,就是因為將口述史寫成了宣傳資料,最終被退稿。後來,樊洪業多次趕赴長沙,親自培訓、指導新的訪談者開展工作,《袁隆平口述自傳》因此推遲了兩年才得以出版。原衛生部部長錢信忠的訪談錄,被寫成了一本傳主革命事迹彙編,偏離了叢書要求,也只能退稿。然而,還沒來得及另起爐灶,錢信忠於2009年以98歲高齡辭世,成為無法彌補的遺憾。

對於口述史的史料價值,樊洪業有著清醒的認識:每個人都會受到學識、修養、經驗、環境的局限,尤其是人生老來在記憶力方面的變化,這些會影響到對史實憶述的客觀性,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口述史的重要價值。在他看來,書籍、報刊、檔案、日記、信函、照片等史料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參與口述史工作的受訪者和訪問者,即便是能百分之百做到「實事求是」,也不能保證因此而成就一部完整的信史。

在叢書前的《主編的話》中,樊洪業寫道:「史學研究自有其學術規範,不僅要用各種史料相互參證,而且面對每種史料都要經歷一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過程。本叢書捧給大家看的,都是可供研究20世紀中國科學史的史料,囿限於斯,珍貴亦於斯。」

生於二十世紀一二十年代的老科學家,兩院院士,重大科技工程的決策者、組織者、參與者……300多位口述者,就有300多個人生故事。他們的記憶或許會有偏差,口述的記錄或許並不全面,但將這些口述者的故事置於歷史的長河之中,與圖書、報刊、檔案、日記等史料相互參照,20世紀中國科學技術波瀾壯闊的畫卷必然會清晰地展現在世人面前,口述史文化搶救、史料搶救的意義就得以突顯。

《光明日報》( 2018年10月24日 16版)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世界洗手日:注意!洗手這件小事也許你一直都做錯了
父親用監視攝影機拍攝寶寶日常生活 意外拍到背後神秘黑影躲在門口處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