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石榴裙」的來歷,跟武則天和李治有關

「石榴裙」的來歷,跟武則天和李治有關

原標題:「石榴裙」的來歷,跟武則天和李治有關



武則天寫詩喚起李治記憶,順便創造一個詞,現在經常用來代指女人

武則天在唐太宗死後,頓時感覺失去了依靠。自從她十四歲入宮為才人,被太宗李世民賜號武媚,深得寵愛。但是武則天知道自己不可能一生一世跟唐太宗一起,再加上哪個少女不懷春,整日面對一個老頭肯定不會全心全意在太宗這裡。


接下來的事就是武則天一生的污點,那就是在太宗還在的時候,就跟太子李治眉來眼去了。即便有李治的青睞,太宗死後,武則天還是削髮為尼了。也許這是武則天跟李治商量好的過渡時期。


武則天在感業寺的四年,是她人生中最彷徨無措的一段時間,因為一旦李治不念舊情,或者拗不過眾大臣反對讓武則天復出的呼聲,那麼武則天將在感業寺一輩子了。


果不其然,當上皇帝的李治,根本想不起武則天了,武則天在感業寺坐卧不安,整日盼望,可總是沒有李治的消息。也許李治也有點嫌棄武則天曾經侍奉過李世民的經歷,也許李治對武則天感情不深,總而言之就是不再提武則天這回事了。


也許是絕望,也許是對永遠呆在感業寺的恐怖,也許是武則天把所有的期盼和思念都化為一腔詩意,她在感業寺寫下了她一生最有名的詩歌:《如意娘》,史載這首詩是寫給唐高宗李治的。


此《如意娘》詩原文如下: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大意是:相思過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離中竟將紅色看成綠色,思念煎熬,身體憔悴,精神恍惚。如果你不相信我近來因思念你而流淚,那就開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淚痕吧。


武則天雖然詩書俱佳,寫了很多優秀的詩歌,但這首訴苦的詩歌普遍認為是武則天一生寫得最好的詩歌。看朱成碧後來成為唐宋人常用成語,李白詩:「催弦拂柱與君飲,看朱成碧顏始紅。」就曾經引用過這個成語。



然而這個成語現在基本沒有人用了,但是武則天另外一個發明「石榴裙」就算是在今天也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或許大家還都用過這個詞,也算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了。


其實石榴裙,是唐代年輕女子極為青睞的一種裙子。這種裙子像石榴一樣通身紅如血,往往使穿著它的女子俏麗動人。比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曾描寫彈琵琶的女子:「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這裡雖然沒有明確說出「石榴裙」這三個字,但是很明顯就是說的石榴裙。即便是後來的楊玉環也非常喜歡穿石榴裙,看來那時候的漂亮女子都喜歡穿石榴裙。


現在,「拜倒在石榴裙下」是一句比喻男子對所愛慕的女性五體投地的描述。男人被美色所征服,稱之為「拜倒在石榴裙下」,至今仍在鮮活地用著。這都要拜武則天首先說讓李治看自己的石榴裙。



因此武則天這首詩對她自己來說,讓她達到了自己詩歌的最高水平,更重要的是李治看到這首詩後,忽然被喚起了曾經的記憶,頓覺對不起武則天,就頂著強大的壓力把武則天迎娶到宮中了。對後來人說,武則天給我們造了個詞,也算成語:石榴裙,沿用到現在經常用來代指女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觀瀾 的精彩文章:

溥儀特赦後照片,跟最後一任妻子一起游香山
一張晚清正白旗包衣選秀照片,「留牌子」未必是好事

TAG:文史觀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