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才華與劉基齊名 卻被斬為八段 死前寫3字震動文壇300年

此人才華與劉基齊名 卻被斬為八段 死前寫3字震動文壇300年

(說歷史的女人——第457期)明朝初年,此人才華同開國功臣劉伯溫(劉基)齊名,是一位大學者、大詩人,卻被朱元璋判死刑腰斬,而且被殘忍地斬為八段。他臨死前,用自己的鮮血在地上寫了3個字,此三字大大震動了當時的文壇,其影響力覆蓋大明文壇300之久!這位被腰斬的大學者究竟是何人?他究竟犯了什麼罪?他死前究竟寫了三個什麼字震驚文壇的?欲知詳情,坐下細看。

此人不是旁人,正是與劉伯溫、宋濂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又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傑」的大學者、大詩人高啟。高啟(1336-1373),字季迪,號槎軒,又號青丘子,長洲(今江蘇蘇州市)人。高啟出身富家,童年時父母雙亡。但他天賦異稟,自幼才思敏捷,讀書能過目成誦,通曉歷史,尤善詩文。他16歲才學已經名聞四方。

當時江南有位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饒介,他聽說高啟的才學之後,就想試探一下這位16歲的後生才俊,於是就找個機會把他叫到自己家裡。饒介是書畫大家,他取出一副畫,讓高啟就畫中內容賦詩一首,且自命題為《題倪雲林竹木圖》,並要求以「木綠曲」為韻。這就相當於如今的現場作文,而且是「給材料加命題作文」。高啟把那幅畫略微掃了幾眼,一首七言絕句便脫口而出:「主人原非段干木,一瓢倒瀉瀟湘綠。逾垣為惜酒在樽,飲余自鼓無弦曲。」饒介聽罷大驚,「果然名不虛傳,後生可畏也!」。於是就勸他,「閣下如此高才,何不求取功名乎?」高啟笑而不答。

相傳高啟還因詩才娶了一位美女為妻。當時有位名士叫周仲建,一天病了,高啟去看望他。周仲建早聞高啟之才,且知他18歲還未娶親,於是也仿效饒介當場試了高啟的才華。他拿出一幅畫讓高啟看,並以《蘆雁圖》命題讓高啟當場賦詩一首。高啟仍是拿起筆唰唰唰一揮而就:西風吹折荻花枝,好鳥飛來羽翮垂。沙闊水寒魚不見,滿身風露立多時。老周看罷,當場拍板:「好,小女有家了!」遂「即擇吉以女妻焉」。

高啟青年時已是聞名遐邇,與張羽徐賁宋克等人常在一起切磋詩文,號稱「北郭十友又跟楊基、張羽、徐賁合稱「吳中四傑」他簡直是一位文壇鬼才,還曾經是一個超級「模仿秀」,後來紀曉嵐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讚譽高啟「天才高逸,實據明一代詩人之上,其於詩,擬漢魏似漢魏,擬六朝似六朝,擬唐似唐,擬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長無不兼之。振元末纖禾農縟麗之習而返之於正,啟實有力」。但他可不是如今的那些所謂的明星們,模仿趙本山、張學友而失去了自我。他是「師古之後成家」,「兼師眾長」,取各家之長,而避其短,最終自成一家。

我們知道,元末明初的主流文學是戲曲、小說和演義文學,而詩歌已經不再流行,但高啟在這種大環境下,獨樹一幟,挑起了發展詩歌的重擔,並改變了元末以來縟麗不實的詩風,可以說是引起了一場詩界革命。高啟不像劉伯溫那樣注重仕途,他專攻學術,所以他專業性強,其詩清新超拔,雄健豪邁,在元末明朝詩人里應該在劉伯溫和宋濂之上,可謂當世第一。他被後人尊稱為「明初詩人之冠」,歷代詩評家都對他給予極高的評價,比如號稱大清第一才子」的趙翼在《甌北詩話》中推崇他為「(明代)開國詩人第一」;一代偉人、詩人毛主席乾脆在自己的書法作品中稱高啟為明朝最偉大的詩人」。

正因高啟其名聲太大,還是引起了執政者的拉攏。元朝末年,天下大亂,一代梟雄張士誠曾經據吳稱王,聞高啟才名,便禮賢下士,曾多次派人(包括饒介)邀請高啟去為他效力。那時高啟還不到20歲,也曾在張士誠麾下任高級幕僚。但他淡泊名利,厭惡官場,於是在23歲時便借故辭職歸鄉。但他在張士誠麾下任職這幾年給他的人生埋下了巨大的禍根。

後來朱元璋滅掉張士誠,建立大明朝,朱元璋也早聽說高啟大名,也許是劉伯溫的推薦,於是與明洪武元年(1368),強行召高啟入朝,授翰林院編修。新朝成立,高啟也曾報以希望,既然皇上器重,那就施展下自己的才學吧。他的才學,也確實受到朱元璋賞識,於是又命他教授諸王,纂修《元史》。但當高啟想盡情施展一下自己的才學為朝廷出力的時候,他的禍事來了。

高啟發現新的朝廷並不像他想像的那樣開明清朗,官場依然污濁不堪。而且新皇明太祖朱元璋施政非常殘酷,儼然暴君一個。在朝為官,一不小心就要慘遭殺害。事實上,朱元璋稱帝之後,已經造成了許多滅門九族的慘案。面對這樣的朝廷,高啟早已失去信心,決定退出官場。他只在朝廷任職兩年後,洪武三年(1370)秋,朱元璋擬委任他為戶部右侍郎,他便堅辭不受,申請辭官。朱元璋儘管應允了,但生性多疑的皇帝還是沒有放過他。

給你高官你還不當,太不給面子了吧。朱元璋可不是趙匡胤,心胸可沒有那麼寬,再加上高啟曾在朱元璋的死敵張士誠手下任過職,這事一直被老朱耿耿於懷。朱元璋老懷疑高啟作詩諷刺自己,所以對高啟,他一直很忌恨。當時有位蘇州知府叫魏觀,他在一次修建知府治所時,請高啟撰寫了一篇文章以祝賀,此文叫《郡治上樑文》,給高啟帶來了殺身之禍。

本來也沒有什麼,古代平常人家蓋房子上大梁時,都要擺上豬頭祭神,放鞭炮、撒飄梁蛋之類慶賀,作為蘇州府的官方辦公大樓建造,更要有一篇像樣的上樑文祝賀下,才有氣魄嘛。再說,一個當官的為附庸風雅,讓文人給自己寫篇文章傳傳名,很正常的事情,當年滕子京重修岳陽樓不還請了范仲淹寫了篇《岳陽樓記》嘛,這樣,文章一傳世,當官的不也名垂青史了嗎?所以魏觀便把高啟這位隱居在當地的名人請出來弄一篇。

高啟也沒有多想,寫就寫了,一篇文章也不費啥事,范仲淹都干這事,咱耍什麼清高呀。於是欣然作文。但事情就壞在魏觀建樓的選址上。他所建的辦公大樓正好建在了原張士誠宮殿的舊址上,所以就有想討好朱元璋的人出來搞事情。他們誣告魏觀有反心。這還了得?朱元璋一聽,二話不說,對魏觀消爵立斬。並且與魏觀有關的人皆受株連,高啟自然也未能倖免。

本來朱元璋對高啟曾經是張士誠部下這事就犯忌,還曾懷疑高啟寫詩諷刺他的暴政,據《明史·高啟本傳》透露:「啟嘗賦詩,有所諷刺,帝之未發也。」也就是說,朱元璋早想收拾高啟了,但一直找不到借口,這下有借口了。高啟寫得那篇《上樑文》上,有「龍盤虎踞」的字眼,好傢夥,你寫的地方「龍盤虎踞」?是指他張士誠是龍嗎?還是魏觀是龍?這還了得,殺!所以對高適施以極刑:腰斬。

為了起到震懾的作用,高啟被行刑時,是朱元璋親自去監斬的,皇帝親自監斬這在歷史上是不多見的。朱元璋要親眼看著這位不合作、不給面子,多次用詩文來諷刺自己的傢伙是怎樣死去的。真夠狠的,高啟被腰斬八段!但是,朱元璋並不想讓高啟馬上死掉,他要看著高啟一點一點慢慢地死,他要欣賞死亡的過程。所以就先斬腿部。高啟雙腿被斬掉後,當然不會立即死去,他強忍疼痛,伏在地上用半截身子的力量支撐著,手蘸著自己的鮮血,一連寫了三個血紅的大字。這三個大字震驚了當時的整個文壇,並且影響了整個大明三百年!那麼這三個字是什麼字?

高啟在地上血書第一個字是:「慘」,第二個字也是「慘」,第三個字仍然是「慘」!

慘!慘!慘!三字如連續飛來的三道血光讓在場的所有人毛骨悚然,心中戰慄,唏噓不已!三字寫完之後,劊子手又斷、斷、續、續鍘下數刀,將高啟斬位八段!一代大師,一代高士就這樣消失於塵埃,時年僅39歲(又說是37歲)……

那麼這三個「慘」字又如何能震動當時整個文壇的?又如何影響了大明300年呢?首先,這三個慘字並非只有一種意義,可以說每個字都有不同的深刻含義。第一個「慘」字當然是指自己,高啟自己死亡之慘烈,命運之悲慘,人生之殘酷!做為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我究竟有何罪過?我不就是寫了幾篇文章嗎?我能對你朱元璋,對你的大明江山有何不利?難道我能推翻你嗎?我不就是不想當官嗎?做為一個知識分子,一個知名詩人,難道我連這點自由都沒有嗎?你堂堂一國皇帝為啥容不下我一介草民!這是高啟臨死前對上蒼的一種控訴,或者是一種訴說,一種質問:這天地之間還有沒有天地良心可言?這宇宙之間還有沒有規矩可講?這人間還有沒有王法了?老天爺呀,你為什麼不睜睜眼?難道你眼瞎了嗎?

如果說第一個慘字只是針對他個人的,那麼第二個慘字則擴大到這個文壇,甚至輻射到整個文化界,波及一切文人、學者,是說這個文化界命運之慘。我高啟的下場你們都看好了,這不只是我一個人的下場,也是你們所有人的下場,如果你們像我一樣不聽話、跟我一樣固執的話。其實朱元璋如此殘殺高啟,就是為了給天下文人學者一個殘酷的警告:你們這些詩人學者牛什麼牛?還這個天才那個驕子的,屁!在我朱元璋眼裡狗屁不如!想給我作對,想給皇權作對,想搞什麼自由思想、獨立精神,門都沒有!你們就是一群狗而已,不聽主人的話,不想給主人合作,那麼只有死路一條。

其實在明朝建立之初,為了加強皇權,為了禁錮大家的思想,嗜殺成性的朱元璋,除了大殺功臣以外,也對大商人、地主,尤其是對文人大開殺戒。除高啟外,與他並稱的「吳中四傑」,都無一倖免慘遭屠戮。其中楊基被莫名其妙的罰作苦工,最後死在做工的場所;張羽被糊裡糊塗的綁起來扔到長江里餵魚,弄得屍骨無存;徐賁因犒勞軍隊不及時,被朱元璋下獄,害死在獄中;高啟只是被當做代表,被活活腰斬成八段,死得最慘而已。在古代對於知識分子的殺戮,甚至在用刑上,朱元璋堪稱獨步。他的繼任者也多仿效,比如後來的明成祖朱棣,即位之後,更是對建文帝的秀才朝廷的一幫文人學士比如方孝孺、黃觀等文豪們趕盡殺絕,滅九族,甚至十族。所以高啟的第二個慘字可謂是提前預言了整個明朝文化界的命運之慘。

這從某種意義上也解釋了為什麼大明300多年,整個文學界沒有出現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大師的原因。漢朝有司馬遷(儘管被宮刑,至少保命);唐朝有李杜白三大詩人,宋朝有蘇東坡、歐陽修,而大明三百年,可憐兮兮,儘管出了三大名著,但羅貫中、施耐庵等都是明初之人。也就是說,除了明初文壇上閃耀了幾顆包括劉基、高啟等寥寥明星之外,後繼無人,何哉?高啟等的慘死已經說明了,大明命中注定在文學上甚至在文化上的慘淡無光。即便有後來的唐伯虎等人的微弱發光,但他們也是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的。

再說第三個「慘」字。高啟是位極為睿智之人,他在自己生命的最後瞬間,不僅預言了整個大明王朝文化界的命運,而且已經預言了整個大明王朝的命運,和朱元璋整個皇族本身的命運,也即一個字:慘!不是嗎?崇禎帝如何死的?死前又如何殘酷地殺死自己的妻兒?堂堂一國之君被逼弔死在歪脖樹,朱元璋不會想到吧。高啟只憑朱元璋如此殘忍地對待自己的子民,尤其是殘忍地對待一介書生這件事上已經預知了大明王朝的未來,和朱氏家族的未來。這叫一報還一報。後來大明亡國之後,在崇禎帝自殺之後,又立的幾個小政權的皇帝,無一善終。尤其是,朱元璋的家族,上百萬人,幾乎被殘殺一光。史載只張獻忠就殺了朱元璋後代幾十萬人,可謂慘烈。

當朱元璋陰笑地看著高啟的八段血淋淋的屍骨的時候,他可曾想到,此時高啟的慘相,也是他朱元璋子孫的慘相?大明王朝死相之慘、朱氏家族死相之慘,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罕有,只是他朱元璋難以預料罷了,但他屠刀之下的高啟早就想到了。所以高啟的死,絕不只是一個一般意義的刑事案件,更是一個政治事件,這是朱元璋向那些不願順從的士人發出的明確、冰冷的高壓警告。正是高啟這一斬,高啟的這三個「慘」字,切實加速了明朝政治的轉變,從此,明朝的專制王權大大加強。而且士風開始快速轉變,從而影響了整個大明300年。所以某種意義上,高啟的死,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場文化地震。

當然,朱元璋的歷史功績也不能抹殺。自北宋亡於金人之手,和南宋亡於蒙人之手後,漢人受盡屈辱,是朱元璋滅元建明,重新讓漢人挽回了臉面,讓漢人重新執掌神州,重塑風骨的,這一點朱元璋可謂居功至偉,要肯定。但他統治後,沒有完全吸取前朝教訓,反而大開殺戒,對功臣對文人的屠戮,又註定了大明的亡國命運,這個歷史教訓不能不被後人永遠記取!

最後,為了紀念這位被冤殺的、具有錚錚鐵骨的大詩人高啟,現錄其名詩一首如下——《梅花九首之一》:

瓊姿只合在瑤台,誰向江南處處栽?

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戲說歷史的女人 的精彩文章:

此殺手為殺1人 不惜毀容變啞 結果刺出3劍卻成千古笑柄
他被譽黃帝之後第一偉人 沒他 項羽關羽必折羽 張飛岳飛難起飛

TAG:戲說歷史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