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告別「朋克養生」,汪涵、李誕、林彥俊開啟「野生」模式下飯又治癒

告別「朋克養生」,汪涵、李誕、林彥俊開啟「野生」模式下飯又治癒

原標題:告別「朋克養生」,汪涵、李誕、林彥俊開啟「野生」模式下飯又治癒


文 | 雪落


從去年開始,微博和朋友圈誕生了一股「朋克養生」的熱潮:年輕人們一邊熬夜,一邊忙著敷面膜;吃火鍋時喝點金銀花,冬天穿著短裙又不忘套上護膝……年輕人通過社交網路所展示出的這個新形象,無疑體現著他們對現實的焦慮與無力。一方面,希望儘可能挽留年輕身體的慾望,但同時又充滿消極,其中自嘲的意味遠遠大於「養生」的實際效果。

既放肆撒野,又回歸內心,一檔叫做《野生廚房》的節目或許能讓年輕人告別「養生朋克」。這檔芒果TV自製的全新野外探尋美食節目,由汪涵、李誕、林彥俊加盟,並於27日中午上線重慶武隆野食之行的第一期。「歡迎收看舌尖上的男人」、「看起來好有食慾」、「目測蠻歡樂」、「三人組氛圍好棒」、「野生酒窩男團」等彈幕飄過,美食之行歡樂滿滿。



節目的核心模式,便是嘉賓通過「野生導遊」的介紹引導,尋找當地特色野生食材,並用最自然的方式進行烹調。通過現代人野外探尋美食的過程,這方小小的野生廚房傳遞的卻是探尋自然、釋放自我、回歸內心的主題。


尋覓野味、發現野趣、釋放野性

「涵哥做的東西就是太猛,大石頭不洗,(就在上面)烤生肉。」第一期最後的採訪環節,節目嘉賓之一李誕如此評價汪涵的「野性」烤肉。而汪涵回應道,「這就是生活,況且我們還是野生的。」


從紀錄片到綜藝,觀眾視野中從不乏以美食為母題的優質作品;進入鄉野山間,以美食為媒開啟悠閑自在的慢生活,也並非《野生廚房》獨創。尋覓野味、發現野趣、釋放野性,才是這檔節目模式的創新之處,而各式各樣的「野」勁兒無疑是核心看點——



沒有燃氣和煤炭,四個人只得在臨時搭起的鵝卵石「灶台」上,架起一口小鍋生火煮飯;在鵝卵石漸漸燒熱後,汪涵直接在石頭上刷油,讓身為火鍋店老闆的陳赫體驗了一把別樣的岩燒美味。而在尋找柴火與青菜的過程中,李誕搞笑「套路」村民大姐,拿到了不少乾柴及一把韭菜;玩心大發的陳赫還拿起塑料睡袋一路瘋跑,作出了「充氣沙發」,兩人躺在這漏氣的沙發上仿似海邊度假般愜意。


作為節目模式框定的核心規則,每期嘉賓在當地「野生嚮導」的指引下,獲取當地美食。既第一期,在重慶武隆當地「野生嚮導」何群的帶領下,從未踏足山野的林彥俊「摘蘑菇技能get」,陳赫則學到了如何撒網捕魚。可以說,這一設置使《野生廚房》既避免了成為鬆散的純紀實,又並非一味追求綜藝感的遊戲任務設定,讓明星嘉賓能夠體驗到真正具有野趣的生活。


將廚房作為拖車行進大江南北,路遇「蹭車」的陳赫仿似「截路」,隨看隨停率性而為想吃就吃——《野生廚房》之「野」不僅在美食中,也在路上,節目有意糅合了不少公路元素,電影音樂配上汽車餐廳,用雙腳丈量出移動的3D美食地圖,所呈現的不僅僅是一次美食的探尋之行,更是一場因食結緣的野性旅程。


有生活、有人情,選角有心引期待


擁有美食家標籤的汪涵在節目中是生活閱歷擔當,最懂做飯也最會照顧人,在《野生廚房》中,汪涵也展示了自己的方言技能與動手能力。李誕則在節目中擔當一個吃貨角色,第一期中還與飛行嘉賓陳赫一起擔任活躍氣氛的搞笑擔當;「小橘」林彥俊自稱第一次到野外,頗多「懵」點,且頗有萌點。


《野生廚房》抓住了嘉賓與節目模式間的天然反差,萌生綜藝效果。貼著愛吃卻不愛勞動的標籤,李誕擅長搞笑、逗樂的功夫讓人印象深刻;而林彥俊面對野外環境的懵逼和不知所措,也與這位95後偶像的光鮮日常形成對比。不一味追求話題和製造爆點,《野生廚房》更像是日常的三五好友聚集在一起,克服自身舒適區,圍繞著野生一餐,讓嘉賓樸實地展現獲取食材、煎炸烹煮的的全過程及互動自如、溫馨有愛的談心場面。


三個看似不同卻能融合到一起,產生了非常奇妙的化學反應:燒水不蓋鍋蓋的林彥俊,被汪涵稱「傻小子」;吃貨李誕的眼神從沒有離開鍋里的肉,對一邊汪涵講的「吃魚史」毫無興緻;陳赫與李誕一同外出撿柴火,兩人一唱一和厚臉皮地向當地老鄉「套路」來了乾柴和韭菜。


節目不僅有意考慮了嘉賓組合,還特別發現了幾個人之間與巴蜀地區的奇妙緣分:汪涵的妻子楊樂樂出生在重慶,李誕的女友是四川人,而陳赫則常年經營著自己的重慶火鍋品牌,顯示出選角上的用心。


節目最重要的看點仍然是其中的人。《野生廚房》將有意思的嘉賓聚集在一起,給他們一個真實、新鮮而豐富的環境,及充分自由的生活空間,三位嘉賓的配合有生活、有人情,與自然野生環境有反差,讓觀眾對未來更多有趣的人物關係和事件產生諸多期待

美景、美食、民俗、民情


倡導與美食有關的新型生活方式


作為一天的末尾,四位節目嘉賓對自己動手打撈上來的魚讚不絕口,直呼「從沒吃過肉質這麼鮮美的魚。」幾個從城市裡逃出來的人,找到當地最好吃的東西、最原生的食材,在當地人的指導下,發掘食物最「野」的吃法。美食免於受到現代製作方式的侵蝕,而吃美食的人則重新回到了與食材「第一次遭遇時候的狀態」。


僅在第一期中,觀眾已經對當地特色的火鍋底料搭配,及只有三天生命的珍貴食材「大腳菌」「辣油菇」等種下了深刻印象。而作為節目拍攝的首站,據悉《野生廚房》中將不僅有武隆地道的土特產和讓人垂涎的特色美食外,還會多角度展現仙女山景區、沿滄河大峽谷、犀牛寨傳統古村落等美景和民俗。



像小時候一樣去趕集,體驗只有童話中才有的采蘑菇情節,與朋友一起在自然的懷抱中談天說地放肆玩樂——由此,節目翻山越嶺去往食材原產地,通過對當地食材和文化的聯繫理解,不僅創意烹飪出了特別的野生料理,體驗城市中沒有的野趣,也是帶領觀眾回歸自然、回歸本心


美景、美食、民俗、民情,《野生廚房》實則倡導與美食有關的新型生活方式,及自由生活狀態。近年來,隨著海外引進綜藝的紅利期接近尾聲,原創性開始逐漸成為評判一檔綜藝節目更重要的標準。口碑極佳、質量上乘的綜藝作品屈指可數,《野生廚房》中的生活流敘事,在城市快餐式生活節奏的對比下,著實令人心生嚮往。


正如節目開篇汪涵的那句,「廚房其實在哪裡都能看到,但是野生這兩個字是節目要呈現的狀態。生,是食材的狀態,是我們沒有吃過的東西,或者是我們見過的東西,卻沒有嘗試過這種吃法。野,是遠離都市放飛自我的那種狀態,是一種自由、無拘無束,靠近山川、靠近大海、走進森林,那一種不確定,我們到底會遇到什麼,內心的那種期許,是這種狀態,很自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電獨家 的精彩文章:

妻子實景旅行,丈夫棚內觀察,芒果TV這檔婚姻節目讓你看到不一樣的浪漫
從「單打獨鬥」到「抱團取暖」,編劇公司靠什麼成為影視新力量?

TAG:廣電獨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