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皇帝來宰相家串門 說一句話揭露1個千年真相

此皇帝來宰相家串門 說一句話揭露1個千年真相

原標題:此皇帝來宰相家串門 說一句話揭露1個千年真相


(說歷史的女人——第454期)此皇帝來宰相家串門,看到好多罐金子後說了一句話,看似輕描淡寫,卻揭露1個千年真相。那麼此皇帝是誰?他又說了一句什麼話?揭露了什麼真相?今天,我們來一起看一下。


通常我們一般都認為在古代,皇帝都是高高在上,每天除了居廟堂之高開朝會發號施令外,就是回到後宮享受三千佳麗圍繞的幸福生活,但是實際上,現實生活若真如此,大約做皇帝的也會無聊,還沒有我們平頭老百姓的生活有意思。所以,皇帝的生活也有其平民的一面,比如去串個門什麼的。古代史上就有一位愛串門的皇帝,他就是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能夠做皇帝,離不開一個人的輔佐,此人就是趙普。但是趙普和趙匡胤之間的關係是有淵源的,這事還得從趙匡胤的老爸說起,趙匡胤的老爸趙弘殷在滁州生病後,作為軍事判官的趙普竟然日夜守護在旁,侍奉其吃藥。因為這一段情緣,趙匡胤的老爸對待趙普很不一般,把趙普當做自己家裡人看待。如此以來,趙普和趙匡胤就自然而然建立了很好的關係,再加上這兩個人,一個是有梟雄之才的雄主,一個是智謀過人的王佐之才。趙普在趙匡胤成就帝業的路上出了不少計謀,尤其是趙匡胤登基之前搞的那個陳橋驛黃袍加身,以及登基之後搞的「杯酒釋兵權」,實際上幕後主意就是趙普出的。由此可見趙普和趙匡胤之間的關係,那是非常之親密的。


等趙匡胤做了皇帝後,趙普就做了宰相,不過趙匡胤是個喜歡串門的皇帝,沒事都喜歡到大臣那裡坐坐,然而趙匡胤最喜歡去的地方還是趙普家。也正因此,搞得趙普好多時候上朝完回去,都不敢急著脫掉官服。史載有一回,天降大雪,趙普覺得這樣的天氣趙匡胤肯定不會來了,於是就換了便服,可是趙普剛換好沒多大一會兒,趙匡胤忽然來到,搞得趙普特尷尬。


雖然趙匡胤和趙普關係好,皇帝沒事來串門、喝酒、聊天,但是有一回發生了一件事,差點沒把趙普嚇死。話說一次趙匡胤又是突然來訪,可是趙匡胤被趙普家裡屋檐下的好多罈罈罐罐給吸引了過去。


趙普說:「這都是吳越王從杭州送來的鮮貨。」


趙匡胤一聽說:「那可是正宗的好東西啊。」


他令人打開罐子來看,結果打開罐子,趙匡胤沒有看到海貨,看到好多罐中裝的全是黃燦燦的金子。


趙普一看,驚懼不已,趕緊慌忙跪下磕頭請罪說:「陛下,臣真的不知道裡面裝的是這個東西,若知道就會早奏聞陛下了。」

趙匡胤卻毫不在意,哈哈大笑,接著說:「平身吧,無妨的,你儘管拿去用吧,那些傢伙啊,還真以為這天下大事是你們這些書生在做主呢!」



這句話可謂是一語道破天機,而此天機說到底還是權力問題,即皇權和大臣的權力(大臣實際是指宰相),這天下到底是誰說了算呢?當然是皇帝。趙匡胤雖素有善待臣下之名,可是善待大臣,並不代表他願意把皇權分割給大臣,而且事實上皇權在宋朝的時候被進一步加強,關於這一點,最明顯的就是改革官僚體制。我們來看一下。


關於皇權和相權,其實一直都是有矛盾的,不過源頭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時期。當時因為尊崇黃老之術,主張無為而治,故而皇帝是國家的象徵,宰相是政府的一號人物,實權分別由三公掌握,即丞相負責行政、太尉負責軍事、御史大夫負責監察。三公實際負責國家管理,直接對皇帝負責。相府、皇權,各司其職。但是這樣的政治格局後來讓漢武帝感到不爽,失去權力的掌控,作為皇帝是不放心的,所以漢武帝又搞了一個大司馬,架空了丞相為首的政府機構。可是這樣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皇帝英武神明還好,一旦皇帝不行,權力就會被權臣或外戚掌控,實際上後來漢朝也正是因此而亡。


到隋唐時期,當時的統治者意識到了漢朝的問題,於是就重新修改了宰相制度,宰相的權力仍然是必須存在的,但是把宰相的權力進行了分割,分為三個環節,分別是以決策為主的中書省、審核為主的門下省、執行為主的尚書省。修改的結果是,表面上看似削弱了宰相的權力,但是也出現了問題,一方面是三個部門之間消除了互相制衡,而宰相人數也沒有明確的規定,最後就出現了李林甫、楊國忠獨攬大權的結局,甚至引發了安史之亂之禍。

因此,到了宋時,趙匡胤看到漢唐的制度都有問題,於是還得改。他改革的辦法是三個步驟:


第一步是把宰相分為兩等,一等是從一品的同中書門下平掌事,此是正宰相;二等是正二品的參知政事,為副宰相。因為參知政事和中書侍郎、門下侍郎、尚書左丞、樞密使,都叫執政,故而宰相和執政合稱為——宰執。


第二步是把相權分割成三個部分,分別為行政、軍政、財政。行政權歸政事堂管,政事堂也叫東府;政事堂設在中書省,故而也叫中堂。以後朝代把權力相當於宰相的官稱為中堂,這個名稱就來自於宋。比如清朝和珅,就經常被稱為中堂大人。


軍政權歸樞密院,樞密院也叫樞府或西府。樞密院的一把手叫樞密使,官級為正二品,地位很高,和參知政事平級,並且也是執政,故此也被稱為樞相。

財政權歸三司管,三司即度支司、鹽鐵司、戶部司。三司的一把手叫三司使,三司使的級別比參知政事稍微低一點,可是他的權力卻極大,因此也被稱為計相,三司則被稱為計省。


第三步是對宰相進行監督和制約,為了實現這個目的,趙匡胤想了一招,設置了兩個機構來牽制宰相,一個是御史台,即憲台,一個是垣官,即言諫官員。在唐朝時,這兩個監察機構是有明確分工的,垣官的主要職責是勸諫皇帝,而台官(御史台)則是負責監察大臣,可是到了趙匡胤這裡,他把這些都改了,讓這兩個機構的官員都來監察大臣。而且還有指標,即上任百日無所彈劾,就要面臨兩個選擇,一是丟掉烏紗帽,一是被扣工資。


趙匡胤這一個官制改革,結果是皇帝集權的目的實現了,但是卻嚴重破壞掉了大臣們的正常秩序。比如宰相想開展工作,但是台垣們忙著找茬,不然他們自己的烏紗帽也戴不久。這樣以來,可謂是後患無窮。清代王夫之對此曾經做過一個總結,他說:「(宋朝之所以敗亡,原因是)政紊於廷,民勞於野,境蹙於疆。」


這也就是為什麼宋朝表面上看似文官治國,熱熱鬧鬧,但卻無所作為,而宋朝極其富足,卻百姓起義不斷,宋朝也不乏名臣猛將,卻邊患不斷,其實追根究底都是宋朝搞的這個為了強化皇權、分化相權的改革,導致百官之間的矛盾和摩擦都「剪不斷,理還亂」了,哪裡還有心思為國為民呢?



不過總的來看趙匡胤那句話,其實不僅放在宋朝合適,放在古代史上任何一個朝代都合適,他揭露的是1個千古真相:即皇權永遠大於相權,皇權是不能被分割的絕對權力。當然,這也是古代政權的主要特徵,只是被趙匡胤變著法說破了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歷史的女人 的精彩文章:

若沒此人幫助,楊廣很難登基稱帝
中國古代最有名10大降將 第3惡名至今沒洗掉 第1被後世追封13次

TAG:說歷史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