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周邊地緣環境有一先天不利條件,急需中國海軍反潛能力填補

中國周邊地緣環境有一先天不利條件,急需中國海軍反潛能力填補

中國周邊海域地形是複雜的,同時也是較為封閉的。東海、南海均有外圍島鏈,這些島鏈上為數不少的大型島嶼可以成為岸基航空兵的基地。而在水下,作為大陸的延伸部分,東海和南海都有大面積的大陸架,以東海最為典型。東海大陸架是世界上最大面積的大陸架之一,平均水深僅為72米。南海地形較為複雜一些,西北部和西南部有平均水深不足200米的大陸架,三沙附近屬於典型的大陸坡,而中央深海盆地位於南海中部而稍偏於東北,平均水深3500-4200米,呂宋島以西直至民都洛島以西有深海溝,如馬尼拉等海溝,深達5000米以上,而西沙與南沙之間的海溝為已知最深處,深度達到5567米。南海還有海底台地形,主要位於北緯12度以南,南接巽他大陸架,水深一般在1500-2000米間。

周邊海域地形複雜

南海的中央海盆非常適合潛艇活動

但是,從中國大陸延伸出去的大陸架首先雖然背景噪音巨大,可以掩蓋潛艇活動的聲響,但周邊大陸架也很容易布設海地聲吶監聽體系,事實上也早就有了。加上周圍航空兵力的活動,大陸架海域不利於中國海軍的大型潛艇活動。而出海300-500公里外的大陸坡、海盆,反而是潛艇非常合適的發射陣位。因此,對方的潛艇事實上只需要進入300-500公里,就可以威脅中國的沿海城市,連中程導彈都太需要用,而沿海城市往往又是中國十分重要的經濟中心。更重要的是,外圍的島鏈可以成為岸基航空兵的基地,在對方潛艇的發射陣位附近還能得到岸基航空兵的掩護,這可是大西洋的潛艇同行想都不敢想的好地方,其優勢可想而知。

SSN-21

當然,要說中國也並非沒有天然的、有利於己方潛艇的出發地,那就是台灣東部。台灣東部海域則是典型的大陸坡,向東南俯衝入海盆。台灣以東就是菲律賓海,水深變化急遽,自蘇澳以南至花蓮附近,1000米等深線接近海岸,且1000-3000米間的等深線間隔甚密。在花蓮之北的和平,1000米等深線離岸不及5公里。宜蘭外海的龜山島,一般認為是琉球群島(亦即琉球島弧)西端,從蘇澳外海往南是一寬廣的海盆,名為南澳海槽,水深介於2000-3000米之間,是一個島弧之前的海盆。這樣的地形就可以讓潛艇,特別是核潛艇一出海就進入廣闊的深海空間,是十分理想的潛艇基地。然而眾所周知,目前這裡根本不可能部署核潛艇。

這樣的地形非常適合作為潛艇的洞庫基地

這種模式是中國先天的不利條件,因此也導出了近海防禦中十分重要的反潛需求。目前,中國海軍的主要反潛力量是052型驅逐艦、056A型輕型護衛艦、054A中部分反潛強化型、093型核潛艇和一系列常規潛艇。其中,056A型和常規潛艇將主要承擔近海反潛作戰,其餘的將可以兼顧遠洋反潛作戰。此外,運-8Q大型反潛巡邏機目前正在逐步服役,這些都是中國海軍海域控制能力提高的表現。如果考慮到海洋水文調查與感測器的布設這些看不到的細節,可能中國海軍的近海反潛能力還有比看上去更大的提高。

中國海軍大量裝備的魚-7型輕型反潛魚雷

還有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魚-8

當然,目前以中國海軍的遠洋反潛能力,要壓制對方高性能核潛艇恐怕也頗為困難。目前中國海軍還沒有大量的反潛巡邏機可供日常大範圍巡邏,性能也不夠理想。聲學感測器技術進步不少,但與世界一流水平仍有差距。這些都是十分不利的因素,潛艇目前而言優勢還十分明顯,水下仍然是感測器稀缺的環境,因此這一戰略態勢沒有根本改變。

艦載的直-9C仍然偏小

簡言之,核潛艇才是中國面臨的最大戰略威脅,對方核潛艇甚至不太需要使用500公里以上的中程導彈就可以威脅中國沿海。而旨在限制陸基中程導彈的《中導條約》對此根本沒有任何約束,因此該條約其實與中國真的沒什麼關係。不過未來,中國海軍可以進一步發展從近岸到遠洋的體系化反潛作戰網路,而一些新技術,比如美國已經開發並正在測試的「海上獵手」無人艇等,或許也是值得期待的新技術方向。中國海軍不僅肩負著海基核威懾任務,同時也肩負著防衛重任。

遠程無人反潛巡邏艇或許也是個可以考慮的發展方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怪蜀黍老曾 的精彩文章:

解放軍新型直升機加入服役,預示著直-18的大規模服役即將開始
鎮遠艦被俘後加入了日本海軍,日軍倒完成了清廷本來應該做的改裝

TAG:怪蜀黍老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