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徐飛:回歸、創新,育「五有」時代新人

徐飛:回歸、創新,育「五有」時代新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個時代也有一個時代的新人。在今天這個新時代,時代新人要做到「五有」:有社會擔當和健全人格,有職業操守和專業才能,有人文情懷和科學素養,有歷史眼光和全球視野,有創新精神和批判思維。如何培養「五有」時代新人?可以從「回歸」、「創新」兩個方面著力「育人」。

一、回歸

回歸,就是要回歸大學的根本使命,回歸高校首先是教育機構其次才是科研機構的本位。這些年來我們走得太快,靈魂跟不上腳步;也走得太遠,以至於忘記了為何出發、從何處出發以及到何處去,學了知識,忘了常識,忘了本份,忘了初心,忘了夢想,找不到回家的路。因此,高等教育需要回歸。本來大學兼有研究教學雙重任務,大學應當教學與研究有機統一,教學和研究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然而,在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行其道的潮流下,在以科研為導向的考核評價體系下,大學尤其是研究型大學過分強調科研,崇尚科研是「王道」,科研成為愉悅、成名和獎勵之源,教學或多或少地成為不情願的負擔和陪襯,忽視教育特別是本科生教育的情況普遍存在,大學儼然變成了科研機構。

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賦予大學的使命(職能)越來越多,從最初的人才培養,到後來的科學研究、服務社會以及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等。在大學的諸多使命中,很多人忽視了大學作為教育機構區別於其它社會組織的本質所在,把這些使命等量齊觀、相提並論,忘記了大學的根本使命。須知,大學的使命不是N,而是1+(N-1);不是平行並列,而是有主從之別。大學的首要職能是人才培養,其它職能和使命都是由人才培養派生出來的。我們應該時刻牢記,大學的根本使命是人才培養,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學,教師的第一職責是教書育人。

二、創新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當然也是培養時代新人的不二法門。大學創新是全方位的,這裡重點強調三點。

一是高校的教育教學要從「教的範式」向「學的範式」轉變。打破長期以來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教學模式,積極推進從以「教師」為主導「教材、教室、教育」為中心的「教的範式」,向以「學生」為主體「學養、學堂、學習」為中心的「學的範式」轉變,實現從「教師教、學生學」向「師生學習共同體」轉變,使學生在教學雙邊活動中成為主體和主角,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

西南交大著力推動教學從「教的範式」向「學的範式」轉變,以學生的成長發展為依歸,以課程為突破口,以質量為導向,以構建「課程質量評價」和「教育教學創新」兩大體系為標誌,形成了以「學」為中心的「評價→反饋→改進」教學質量持續改進提升機制。該機制推動了以「學」為中心的綜合教學設計,明確了什麼是好的教學和如何開展好的教學。通過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與評估,支持教師教學創新追求卓越,支持學生主動學習創造性學習,打造「質量+創新」的教學文化,在增強教師開展教學創新和提升課程質量的原動力、提升學生學習成效、能力與素養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和普遍好評。近年來,近百所兄弟院校到校調研,學校也多次受邀在全國性會議上作主題報告進行推介。

二是以「互聯網+」理念和信息技術推動教育供給側改革。當前,以數字化、信息化、網路化、智能化為特徵的信息化浪潮洶湧澎湃、波瀾壯闊,世界各國充分認識到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紛紛發布高等教育創新戰略,將高等教育信息化視為提高全民素質、增強創新能力和國家競爭力的重要舉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教育2030戰略」,世界教育創新峰會發布「2030年的學校」調查報告,斯坦福大學提出開環大學計劃(Open Loop University),密涅瓦大學實施O2O式辦學體制,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信息技術尤其是人工智慧給高等教育帶來巨大變革,推動教育思想的迭代、教育內容的豐富、教育方法的更新和教育手段的升級。2017年2月,美國新媒體聯盟發布了《2017地平線報告(高等教育版)》,預測了高等教育未來5年採納的六項關鍵技術:自適應學習技術、移動學習、物聯網、下一代學習管理系統、人工智慧和自然用戶界面。這些前沿技術向我們展示了智慧高等教育的形態。未來高校將加速「去中心化」,實現知識學習更先進、更廣闊的開放化、共享化,班級授課形式或將走向終結,「機器+人+N」將成為最基本的教學場景,基於共同興趣的學習型組織和學習共同體將大行其道。

近年來,西南交大構建「全方位、立體化、智慧型」教與學信息化服務平台。學校創新信息化與教學融合途徑,助力課程教學創新,支持常態化教學質量保障,自主開發授課助手、教學APP、微信Clicker等創新應用,首創國內移動教學平台,實現精細化教學管理。同時,在全國範圍內率先推進「微專業」建設,重構專業知識與能力框架,支持學生建構式學習,打造大陸首個學生成長數據檔案系統。西南交大自主研發的信息化教學服務平台,多次獲得全國教育信息管理先進單位和全國百佳網站稱號,「以人才培養為核心,構建教學信息智慧服務平台」案例還被選為2016年度教育部教育管理優秀案例,這也是11個優秀案例中唯一的教學案例。

三是構建「五課堂」,拓展學習邊界。「五課堂」中的第一課堂,即傳統和現行的教室內課堂;第二課堂為校內課外社團、公益、興趣小組等各種活動;第三課堂是國內校外各類社會實踐、實習、實訓和義工等活動;第四課堂為留學、遊學、訪學等海外學習、交流、考察、實習和出席國際會議、參加國際競賽等。第五課堂則為易班(E-class)、MOOCs課程、雲學習、翻轉課堂等虛擬課堂和網路交互等e-learning學習平台。「五個課堂」共同構成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泛在」課堂。

自2014年以來,西南交大大力打造「五個課堂」。學校以「提高效率、解放課堂、激發潛力、研究學習」為原則,總體構建並實施了以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國內與國外、線上與線下「四結合」為途徑,以專業與通識、教學與科研、科研與產業、理論與實踐「四融合」為手段,以培養的學生專業成才、精神成人、創新創業成長「三成」為目標,以機制、課程、隊伍、平台、服務「五位一體」建設為主線,各類實驗室群、校內外實習基地、創新基地、工程訓練中心、眾創空間「五平台」為支撐的「四四三五五」教育教學體系,全面深化基於綜合教學設計的「線下+在線」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實現在線學習與線下學習、自主學習與集體學習、課堂學習與課外探究、對標示範與自我反思觀照等學習方式的多元融合,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造能力。

三、育人

育人的核心是立德樹人。現在「人才」談得太多,卻忽略了「人」本身。學校要育的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理想信念堅定、志存高遠、腳踏實地的人,是堪當大任的時代新人。大學要從「價值塑造、人格養成、能力培養、知識探究」四個維度四維一體地培養人,請特別注意,價值、人格、能力、知識這一順序。以往知識居於優先地位,能力次之,人格和價值則處於邊緣乃至忽視的狀態。現在把「價值塑造」放在首當其衝的第一位,就是要強調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切實落實高校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價值判斷,為學生打好人生的底色。

大學教育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四全」育人,要一體化育人。2017年12月6日教育部頒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明確規划了課程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網路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資助育人、組織育人等「十大育人」體系的實施內容、載體、路徑和方法。我們要全面統籌辦學治校各領域、教育教學各環節、人才培養各方面的育人資源和育人力量,從體制機制完善、項目帶動引領、隊伍配齊建強、組織條件保障等方面進行系統設計,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一體化構建育人工作體系,實現各項育人工作的協同育人。

育人不僅要言傳身教,更要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尤其要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內在的善因,助力學生的心靈攀登,充分調動學生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學生創造有意義的學習經歷。(作者徐飛,系西南交通大學校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父母親自撫養 孩子成長更好
「第十節」不排課 師生燃燒卡路里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