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要實現道教「度世」理想,離不開以人為本的宗教主旨

要實現道教「度世」理想,離不開以人為本的宗教主旨

道教之音網站現誠聘編輯,歡迎垂詢,一同傳播道教正能量。

人類發展的前提必是以人為本。道教的理念與修行實踐,都是以人為本作為出發點和最終的歸宿。從一定層面來講,以人為本就是道教的最高理念。

《道德經》曰:「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四大,人居其一焉。」「四大」中無神無仙卻有人,何也?道高、天大、地博,而人與之同居「四大」,實是把人放在了最高位,肯定了人的價值。這就是道教對人的價值觀,是「以人為本」的理論依據。在道教中看來,人有了已定的自主性和尊貴性。「我命在我不在天」,通過一整套系統的人生觀、價值觀、方法論而對人們的身心進行修行,人就會得道成仙,達到延年益壽、長命百歲,乃至長生不老的道果。解決困擾人們的生死問題,這是道教的一切法事活動和道功道術的實踐目的,是探索生命發展的人本精神。

無人無一切,人是社會發展之根本,是原動力。無人則無本,舍人即失根。宗教的根本問題,其實就是人的問題。以人為本就是宗教之本。儒家的修身養性、佛家的明心見性、道教的修心煉性,皆是人的問題。佛家了生脫死;儒家與天地同壽;道教的長生不老都是人的修行宗旨。人是根本,人是基礎,人是對象。

「以人為本」看似是一句非常普通的話,可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改善人們的生活條件,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擴大人們社會生活的選擇餘地,這一切不僅指人們經濟收入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社會生活的協調與和諧,以及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在發展中不斷解決消除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人與自然的衝突和矛盾,這一切「本於人而出於人」,人既是根本也是關鍵。故而,明白了人作為修行的核心要點,也才明白道教修行所求之真在哪裡。所謂「抱元守一」,要守住的便是人本。

《陰符經》開篇即曰:「觀天之道,執天執行,盡矣。」其意在說明,認識客觀規律,踐行客觀規律,這本就是契合天意的大道修行。《陰符經》論證了修道成真、富國安民和強兵戰勝之要道,就是「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的成功實踐,可謂「盡矣」。然而作到「盡矣」何其難矣。無「觀天之道」的能力,也就不可能「執天執行」,不可能按「天之道」去解決「人之道」的實際問題。而一旦無法解決人的問題,一切修行也就再沒有載體和具體的意義可言。因此,盡人意、合天命,應天順民,這正是一名道人最高的修真理想。

《太平經》曰:「夫人愚,學而成賢;賢,學不止成聖;聖,學不止成道;道,學不止成仙;仙,學不止成真;真,學不止成神。皆積學不止所致也。」這種積學不止的精神是成就修道的關鍵,也是道教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可以實現進一步的超越,是從有形之肉體達到無限逍遙之神仙的修行目標。

道教肯定了人在宇宙中「四大」的地位,也即證明了人生便有不尋常的價值。「人是萬物之靈」「一切萬物,人為最貴」「人身難得」,都是「以人為本」作為出發點。這種人本思想,不僅是長生成仙的修道之本,更是道教濟世度人的理念依據。理論上的「仙道貴生」就必須在現實中「無量度人」。道教諸多法事活動看似神秘,實則都是在為群生祈福納祥、祛邪扶正。可以說,以人為本不僅是道教弘法利生的根本,更是社會文明進步與發展的根本。

只有充分發揚道教以人為本的傳統理念,以道法自然的心態、以無為的心境、以無私的情懷去「觀」道「執行」,弘道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度世理想。

道教之音編輯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之音 的精彩文章:

皈於道門後,你真的知道「三寶」的含義是什麼嗎?
恭敬抄經,也是一種修行

TAG:道教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