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現代人養生防病、生病早愈的普適秘方!

現代人養生防病、生病早愈的普適秘方!

1

養生篇

1上古天真論養生

養形不如養身,養身者,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也

養身不如養神,養神者,不妄作勞,持滿戒盈也

養神不如養心,養心者,志閑少欲,恬淡虛無也

養心不如養性,養性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也

2孫真人四少養生歌

口中言少,心中事少

腹里食少,自然睡少

依此四少,神仙訣了

概言之

口中言少則肺心及脾氣得養

心中事少則心脾及肝氣自調

腹里食少則脾肝及腎氣能衡

自然睡少則五臟之精氣內蓄

五臟精氣不瀉,六腑化物有常,其人陰陽和合,精滿神旺,自然離仙家不遠矣。

3養生雖好,不可濫用

今見一患,愛好養生,平時每遇電視、電台播放養生節目,必認真學習、詳細記錄。

專家說:「晨起飲水能清理腸胃」,她便無論渴否,每晨必飲。

專家說:「傍晚撞樹可舒筋活絡」,她便無論適否,逢樹必撞。

專家說:「常吃綠豆能治療百病」,她便無論需否,每餐必食。

……

如是虔誠執行,堅持數年,終於越養越差,不得已只好來就診調理。

事實上,養生重在理念,而不是什麼具體方法。

作為大眾,要多的是要從養生節目中學習這種理念,而不是只學方法。

作為媒體,也應以普及養生理念為主,以宣傳養生方法為輔。

並在講解方法的同時,一定要反覆強調其適應症及禁忌症。

養生雖好,但不可濫用啊。

4養生理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當建立起這樣一種理念:

如果不小心生病了,能點滴的就不要選擇手術,能打針的就不要選擇點滴,能吃藥的就不要選擇打針,能自己調理而病癒的,醫生也不必找。

最好的大夫,既不是名醫,也不是專家,而是善於養性修身的我們自己。

養生方面:能運動就不食療,能堅持就不偶爾,能平和就不劇烈。

多靜坐,常站樁,多讀書,少上網,少吃飯,早點睡,勤改過,多行善,總微笑,不生氣。

5對的理念比對的方子更重要

小兒食積夾有外感,與消積解表葯後病癒,但不久諸症又作,告知家長「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之理,孩子便很少生病。

胃陽虛水飲內停者,與溫胃陽化水飲方後諸症俱減,但總難除根,細詢之,知平素喜食水果及冷飲,囑停之後,諸症漸瘥。

平素痰濕濕熱內盛者,與清熱利濕化痰方後身漸爽利,但葯不能停,囑停咖啡及辛辣炙煿寒涼之品、飲食清淡溫和易消化後,不葯亦爽。

氣血陰陽俱虛而生虛勞諸症者,對證處方治之而效緩,囑停止晚上跑步及不可熬夜後,方雖未變,但身漸壯實。

虛實寒熱表裡陰陽錯綜複雜者,遍試諸方而效皆不顯,囑老實念佛或勤讀善書後,諸症均減,服方效果亦較前明顯不少。

……

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有時,掌握一個對的理念,比得到一個對的方子更重要。

6理念與方法

掌握十個好的方法,不如學會一個對的理念。

好的方法是術,告訴我們能做什麼。

對的理念是道,告訴我們不能做什麼。

很多時候,不能做什麼,比能做什麼更重要。

養生如此,人生亦是如此。

7夏日飲食宜清淡溫和易消化

夏日飲食,清淡溫和易消化者佳。

經云:「天之大寶,只此一丸紅日;人之大寶,唯此一息真陽。」

夏日炎炎,陽氣在外,身熱汗出,中陽乃虛。

此時須謹慎調攝,切不可貪涼飲冷。

否則中陽一傷,其人即食飲難化。

若更食辛辣炙煿之品,則必成虛寒濕熱膠結之證,輕者腹痛腹瀉,重則釀成痼疾矣。

慎之,慎之。

8何為真懂養生

每天胡吃亂造不重養生,或每天謹小慎微太重養生,都是不好的。

生活清靜恬淡,不以養生為兒戲,也不以養生為要務的人,才真正懂得養生。

9感冒後不宜多喝水

很多人認為感冒了多喝水的話就會有好處,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早在一千多年前,醫聖張仲景就曾闡述過這個問題:

凡得時氣病,至五六日而渴欲飲水,飲不能多,不當與也。

何者?

以胃中熱尚少,不能消之,便更與人作病也。

至七八日,大渴欲飲水者,猶當依證與之,與之常令不足,勿極意也:言能飲一斗,與五升。

若飲而腹滿,小便不利,若喘若噦,不可與之。

凡得病,反能飲水,此為欲愈之病。

其不曉病者,但聞病飲水自愈,小渴者乃強與飲之,因成其禍,不可複數。

──《傷寒雜病論·傷寒例》

得了時令感冒等病,如果不渴的話,就不要喝水。

就算渴,也不宜多喝,因為胃中熱氣尚少,不僅不能消化水飲,還可能因為過量飲水造成痰飲水濕,而導致各種新的病症。

即使非常口渴,也可不狂飲,而應依據病證酌情與之,且每次只喝半飽。

如果喝水以後肚子脹、小便不順暢、或氣喘、乾噦,就更不能再喝水了。

雖然有些病想喝水是向愈之兆,但也不能認為喝水就能病癒。

如果稍微有點渴就喝很多水,則容易釀成更多禍端,希望大家能夠注意。

10中是王道

外國人看完病後喜歡問:生命在於運動,我這病該怎麼鍛煉?

中國人看完病後喜歡問:葯補不如食補,我平時能吃點什麼?

事實上,都應當有所為,有所不為:

有些虛證需靜養調理,便不宜劇烈運動。

有些實證得活動氣血,就不能濫補猛吃。

吃屬陰,動屬陽,陰陽平衡,人才健康。

「太過」和「不及」都是不好的,「中」才是王道。

11勞動養生

《史記·華佗傳》載華佗言:

「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之不朽也。」

意思是:

人體應當多勞作運動,但不能太過度。

適度的勞作運動後,體內的飲食水谷之氣就會被消化吸收,血脈流轉也更加通暢,從而不易生病。

就好比門軸,經常轉動,便不會腐朽上銹。

基於這一理論,華氏模仿虎、鹿、熊、猿、鳥之姿,而創立「五禽戲」,並授與其弟子吳普。

吳普遵照施行之,年九十餘而耳目聰明,齒牙完堅。

我們現代人,不但終日久坐,不事勞動,且一有小病,便寄希望於藥物。

試問:怎麼才能不生病呢?

多言無益,動起來!

12腳動心靜

有人說: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當腳忙起來的時候,心就靜下來了。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反推一下:

那些因為心太忙而百病纏身的人,大多都是閑出來的?

請大家討論。

13保護陽氣

上班族「亞健康」原因分析:

1.工作、生活壓力太大,無法排遣,易致陽郁。

2.辦公室夏天空調、冬天暖氣,易傷陽氣。

3.長期對著電腦,缺少運動,陽氣不升。

4.天熱咨食冷飲、天冷仍著單衣,不重護陽。

5.咨食辛辣油膩、零食水果,聚毒傷陽。

6.正餐多在晚上,陽難入陰,耗損陽氣。

7.常年熬夜晚睡,又不午休,損陰傷陽。

……

經云:「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

陽氣受傷,輕則小恙,重則大病,甚則致死,可不慎乎?

14「戴帽子」與「穿毛褲」

《靈樞·經脈篇》載:手、足三陽經皆上行於頭面,足三陰經皆下走於腿腳。

陽經易熱,陰經易寒,故「寒從腳下起,熱自頭上生」。

人冬之後,天氣漸冷。

帽子可以不戴,但毛褲不可不穿。

不以戴帽子為目的的保暖,是真的愛養生。

不以穿毛褲為目的的過冬,就是「耍流氓」。

大家感受一下。

15立領防風

風池、風府是防風要穴,位於後髮際直上一寸處。

高巔之上,惟風可到;風邪外襲,首當其衝。

古人外出時,必穿立領外套,除著裝美觀的考慮外,更重要的是謹避風寒。

可見,那些在地鐵里把T恤領子豎起來的帥鴿們是很懂養生的,莫再嘲笑他們了。

16老人養生

晒晒太陽、做做家務、不操閑心、念佛吃素──

老年人依此養生,今年過節就真的不用收禮了。

17「暖女」養成

多穿毛褲、少吃水果、不熬夜──

「暖女」養成的三大必要條件,誰暖誰知道。

18「暖男」秘招

有朋友問:「暖男」養成有無秘招?

竊以為,東漢·崔瑗的《座右銘》不錯,大家可以參考。

19普適秘方

少吃、多睡、平常心──

現代人養生防病、生病早愈的普適秘方,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20平常心

心平則氣和,氣和則血暢。

血暢則精足,精足則神旺。

神旺則正勝邪退,正勝邪退則陰陽平衡。

陰陽平衡則已病可愈、未病能防。

可見:「平常心」為養生祛病第一要務。

21化性法

臨證與日常生活中發現:凡是身體不夠好、生活不太幸福的女性朋友,多數都具有「外剛內柔」的性格特點。

外剛則容易受傷,內柔卻無法化解。

長此以往,勢必令身心俱損,甚至痛苦不堪。

此時,針葯的力量往往難逮,最好能結合化性之法。

王鳳儀先生的《言行錄》《嘉言錄》《化性談》等著作可以常讀,甚效。

22其他

為啥生病?逆天而行

養生不難,順其自然

2

《成人篇》——所有的疾病其實都是好事

1

一老患者,虛勞,氣血陰陽俱虛,刻下主症:心悸,脈細弱難續,與炙甘草湯原方。

三周後,心悸漸平,並述心中莫名喜悅,洗碗時情不自禁想哼歌,為多年來從未有過之現象。

經云:「心在志為喜」,心之氣血陰陽得復,則其志自現,真實不虛。

2

某男,年將古稀,呃逆上氣,咽中如有炙臠,左脅背脹,足冷,小便不利,約需十分鐘方能解完,舌淡紫胖,苔白水滑,脈左弦滑尺弦,右寸弦關尺弦滑。

上有痰氣互結,中有肝氣鬱滯,下有陽虛水寒,與半夏厚朴湯、四逆散、真武湯合方。

三劑後,於凌晨半夢半醒間,自覺咽中有氣下行至湧泉而出,次日諸症大減。

今來複診,嘆經方之效神,特記之。

3

家母身體素虛,前日著涼後感冒,又逢經來,自訴發熱,身酸痛,自汗,畏風寒,咽痛,咳嗽,晨起口苦,默默不欲飲食。

辨為太陽、少陽、少陰合病,與柴胡桂枝湯加附子、桔梗、厚朴、杏仁,兩劑愈。

適才來電曰:「吾兒甚神。」

對曰:「非兒神,系中醫神也。」

母大笑,余亦欣然。

4

一女士因崩漏不止前來就診,崩漏止住後,臉色也好轉不少。

再服湯藥一周,竟有光彩照人之感。

便好奇問我:湯藥美容效果這麼好,能減肥嗎?

其實,無論美容還是減肥,中醫都是通過調理人體內在而改變其外在。

「有諸內必形諸外」,內里健康,外在沒有理由不美麗。

可見,美的第一要義,不是好看,而是健康。

5

數月前,一對夫婦來診,同調諸疾,月余幾愈。

今欲求子,故二人又來。

甫進門,便見其夫目蘊神采,其妻榮光煥發,皆與前大不相同。

細詢之,乃知妻已練瑜伽三月,夫亦修真氣運行法有時。

導引運動,其效也如此。

料之日後必得貴子,是為記。

6

現在做心臟支架的患者越來越多了。

今上午就見一位,支了六個,花費十幾萬,最後還是不行,不得已只好來找中醫。

其實,心血管就好比我們農村澆地用的水渠,入冬渠水結冰堵上了,老擴建總不是辦法。

怎麼辦?

用火烤啊,或待春至日和,自然就冰融渠暢了。

中醫講「天人合一」,否則就算支成鳥巢,又有什麼用呢?

事實上,除冰凍渠堵外,造成渠水流通不暢的因素還有:淤泥沉積、雜物阻塞、渠水量少及動力不足等。

針對這些病因,中醫或排淤、或祛雜、或補水、或加力,待病因一除,則疾病自愈。

與西醫治療溶栓(稀釋渠水)、擴冠(擴建渠壁)、搭橋(建立支渠)、及心臟移植(另換他渠)等方法比起來,是不是更人性化呢?

7

所有疾病,小到發燒咳嗽,大到癌症腫瘤,從某種意義上講,對我們來說,其實都是好事。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正是這些疾病,提醒或警示了我們:

一定是我們在飲食起居或修身養性等方面出現了某些問題。

重視並改正這些問題,疾病便多能得到減輕,甚至自愈。

萬不得已,才用藥物或針灸等治療方法,幫助身體恢復健康。

從這個意義上講,疾病並不是我們勢不兩立的敵人,而是與我們同一戰線的朋友。

把疾病當朋友,還有什麼是好不了的呢?

8

今見一患,病計十數種,病歷近百張,其魄散,其志奪,其意亂,其神迷,持方既去,又復返而數問之凡七次有餘,實難治者也。

夫心者,君主之官。心君既亂,則諸症蜂起,而葯難奏效矣。

其為醫也,亦是如此:若己心君不強,又何以拯危救死哉?

師曰:「愛心有多大,醫術就能有多高。」

誠不我欺。

願與諸君共勉。

9

身心不二。

許多患者病勢的走向、病情的輕重,與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遇事的多少和心情的好壞有著直接關係:

瑣事越多,心情越差,則病越容易加重,反之亦然。

《內經》講「精神內守」,《金剛經》講「應無所住」,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做事:做之前看破它,做之時享受它,做之後放下它,則庶可矣。

10

身病易察,心病難覺。

經云:「心者,君主之官,為五臟六腑之大主。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以此養生則殃。」

臨證所見,男子婦人,心安而身不病者,十有八九;心病而身不病者,百無一二。

故欲治其身,當先治其心。

心治則重者可輕,輕者自愈;反之,則輕者必重,重者必死矣。

治心之法,儒釋道可,西方宗教亦可,其如太極、站樁、靜坐及琴棋書畫等,亦皆可也。

11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列舉了六種不容易治療的病人:

一、驕橫放縱而不講道理者。

二、重視錢財而輕視身命者。

三、對起居飲食等過於挑剔而不能滿足者。

四、體內陰陽相離而臟氣紊亂者。

五、形體羸弱已極而不能服藥者。

六、只相信鬼神而不相信醫生者。

倘若有其中一項,便很難治療了。

這些都很值得我們深思。

12

臨床這幾年,最大的收穫,並不是學會了幾種「秘法」,也不是掌握了多少「秘方」,而是懂得一個道理。

那就是:常常心懷感恩的人不容易生病,即使生病,也較容易痊癒。

感謝患者朋友們讓我領悟到這個樸素而確實的真理。

也感謝這些年來親人、朋友們對我的無私幫助。

謝謝大家,走一個。

最 具 影 響 力 中 醫 技 術 學 習 平 台

分享是一種美德,點贊是一種鼓勵^_^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Z雲上人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會變成「黑木耳「?私密處顏色可能透露的健康問題!
快進來看看:你是不是應該「打掃」一下你的五臟六腑?

TAG:Z雲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