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為什麼吃的少可以活得更久?科學家找到了答案

為什麼吃的少可以活得更久?科學家找到了答案

去美國旅遊過,或者海淘過的朋友們可能會發現,在超市、在餐廳、在麥當勞,只要是在美國銷售的即食食品都會標註卡路里。在跟美國人吃飯、聊天時,在美劇中,經常碰到他們討論到卡路里,尤其是一些在減肥或節食的美國人,只要提到食物必定脫口而出其卡路里含量是多少。

為什麼吃的少可以活得更久?科學家找到了答案


為什麼吃的少可以活得更久?科學家找到了答案


大家是不是很好奇,為什麼美國人對卡路里如此在意?

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科學家們就已經知道限制卡路里攝入可以幫助哺乳動物保持健康,並可能讓它們活得更久。

美國國家老齡問題研究所飼養了121隻獼猴20多年,並分組進行對比試驗。一組隨便吃隨便喝,另外一組每天攝取的卡路里相比第一組減少30%。20多年後,結果發現,限制卡路里攝入的那一組獼猴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比第一組低,另外癌症、糖尿病和關節炎的發病也表現出推遲的傾向。

由於試驗進程比較短,還不能明確看出兩組恆河猴之間壽命的差異。但是研究人員相信,限制卡路里攝入至少讓第二組獼猴的生活質量更高,身體更健康。

但是在平均壽命不到3年的老鼠身上進行同樣的對比試驗,結果驚人的發現,限制卡路里攝入的那組老鼠明顯地看到可預期的壽命的延長:「限制卡路里攝入的老鼠,更精力充沛,並且少受了更多疾病的侵害。」

為什麼吃的少可以活得更久?科學家找到了答案


但是到目前為止,這背後的機制一直是個謎。美國費城天普大學一個研究團隊進行的突破性研究中發現,卡路里攝入與健康的關係與一種被稱為「甲基化漂移」的表觀遺傳現象有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昨天我的一篇文章里也講到了表觀遺傳學,這裡我再簡單闡述一下。表觀遺傳學是根據環境條件,通過甲基化來決定哪些基因被表達,哪些基因被抑制的系統。表觀遺傳學的有助於一個有機體適應自己的環境,並對後代進行適應性調整。

人體可能帶有一些隱藏性狀的基因,但如果它們不符合環境條件,就可能永遠不會表達。例如,有人可能擁有身材高大,體格健壯的基因。但是如果他們吃的東西都是垃圾食品,從來沒有得到適當的鍛煉,那麼這個人可能會超重,抑或發育不良。

正常的甲基化對於我們的生長和發育非常重要。但甲基化異常會引起某些疾病,如狼瘡,肌肉萎縮症和癌症。隨著年齡的增長,甲基化開始漂移,會錯誤的表達或關閉基因,這種現象被稱為表觀遺傳漂移。

科學家通過在老鼠、獼猴和人類身上進行對比試驗結果表明,限制卡路里的攝入可以明顯的減少基因甲基化,理論上來說進一步可以減少表觀遺傳漂移的概率,減少人們罹患諸如心臟病,癌症,老年痴呆症和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

即便如此,研究人員也不建議任何人開始限制卡路里的飲食:「我們還不知道它會如何影響身體。此外,你可能會營養不良,這將抵消任何健康收益。」

為什麼吃的少可以活得更久?科學家找到了答案


但是美國人篤信減少卡路里的攝入能讓他們活得更久,因此他們對食物的卡路里非常關心。食品售賣者或者製造者表明卡路里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甚至在今天,歐美有一個流行的選擇是間歇性禁食,該方法需要每周1~4天避免攝入任何卡路里,並在其他所有日子裡正常進食。

其實限制卡路里這種做法不管行不行得通,首先是過於偏激了,控制飲食不讓自己過於肥胖的確非常重要,但其實更重要的是合理的生活規律,適當的身體鍛煉和美好的心情,這些綜合在一起才能讓你活得更久。

為什麼吃的少可以活得更久?科學家找到了答案


圖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普遍現象說 的精彩文章:

太陽會不會消失?人類會不會消失
病毒對人類到底構成何等威脅,科學家急於搜尋170萬種未知病毒

TAG:社會普遍現象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