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科研經費結題後給」,這是誰家的規矩

「科研經費結題後給」,這是誰家的規矩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立項、不給錢,逼得教授上網討要科研經費。

近日,山西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陳書明和太谷縣海宏牧業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孫耀武通過網路聯名舉報當地科技部門不及時撥付科研經費。因為陳書明教授作為研發項目的負責人,成立了 「利用廉價糟渣開發安全優質肉羊功能飼料的研究及應用」的立項課題近兩年,晉中市科技局給予15萬元經費支持的承諾卻遲遲不到位。

對此,太谷縣教育科技局一位楊姓副局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解釋,15萬元確實還沒有給到陳書明所在的項目團隊,但這並非有意剋扣。按照當地慣例,獲批立項的科研項目只有在完成結題驗收之後,才能拿到相應的資金支持。這麼做,主要是為了確保資金使用安全,避免國有資產流失。

「科研經費結題後給」,這是誰家的規矩

這些說辭,令人愕然。

一個市級攻關項目,竟冠冕堂皇讓大學教授自籌經費搞科研,還搬出了直到驗收合格才下撥經費的「當地慣例」——究竟為何?此前,晉中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在下達經費的文件中強調,要加強資金管理,確保專款專用,不得截留、擠占、挪用。但真正的問題是:第一,事前墊資、事後給錢,真當教授們是含著金鑰匙來搞科研項目的。第二,科研經費就是拿來搞科研的,事後發錢豈非成了「科研獎金」?當然,還有個繞不開的疑問:地方科研經費理論上是財政預算的合理組成部分,既然「專款專用」,拖著兩年不給,審計過這部分資金的使用效率了嗎?至於「確保資金使用安全,避免國有資產流失」之說辭,難道忘卻了經費使用的程序正義了?

一項實用型課題研究,就這樣被無限延期。這已經不是單純的科研經費問題,而是觸及了守法守諾的底線。此前,《國務院關於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要求,相關部門和單位要按照財政國庫管理制度相關規定,結合項目實施和資金使用進度,及時合規辦理資金支付。2014年9月出台的《山西省省級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辦法(試行)》也提出,相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按照財政國庫管理制度相關規定,結合項目實施和資金使用進度,及時合規辦理資金支付。於此語境之下,太谷縣相關部門所謂的「地方慣例」豈非橫生於法外之地?

「科研經費結題後給」,這是誰家的規矩

科研經費難要到這是一個帶有痛感的共識:每個領域的核心技術,都是值得珍視的國之重器;越是追求高質量發展,越要給產學研尊崇的地位。今年10月9日,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和財政部聯合發布《2017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總量超1.76萬億元,同比增長12.3%。這些投入,大部分以科研經費的形式支出。不過,這些年,科研經費亂象亦是層出不窮。一邊是大額科研經費屢被挪用,乃至衍生「科研腐敗」;另一邊卻是基層科研人員因經費管理僵化、經費下發滯後及報銷繁瑣而「有心無力」。制度性梗阻不能破解,以科研帶創新的願景就會被尋租、被異化、被注水。

回到陳書明教授的故事中來:官方立項的科研項目,卻多次「討要」不到科研經費,這不僅寒了研究者之心,也失了權力部門之信。公眾無法理解的是:再是缺錢的地方財政,連15萬塊錢的科研經費也不能如約給付了嗎?這個問題,恐怕不能只聽「地方慣例」的詭辯,還得紀檢監察部門順藤摸瓜,看看應該給出怎樣的回應。

(來源:光明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學術粗淺和學術不端是兩回事
冷靜看待癌症發病率上升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