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何評價清朝的慈安太后?

如何評價清朝的慈安太后?

原標題:如何評價清朝的慈安太后?


文/炒米視角


慈安是咸豐的正宮皇后,是同治名義上的母親。慈安絕非凡人,只是比起慈禧,她運氣差了一點。沒能走到最後,是因為慈安比起慈禧少了兩個必要因素:一是無嫡嗣;二是沒有一個親侄子。

咸豐11年(1861年),咸豐崩於承德避暑山莊。臨終前,打破了此前的清朝祖制,把後宮納入了同治時期的政治格局中。


形成了以八輔政大臣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為內閣,東西二宮為最終決策的政治局面。咸豐充分考慮到了「主少國疑」階段,如何平衡各方面勢力。甚至考慮到決策時,東西兩宮的互相制約。



但是這個格局還未運作,就出現了一個巨大危機,那就是清朝沒有後宮干政的傳統。

在內務府總管肅順的眼裡,後宮皆婦人,所防者唯留京善後的奕?。所以千防萬防,但是他唯獨沒有考慮到的一點就是此刻的兩宮才是真正的決策者。甚至在飲食供應(道光去承德的時候,飲食供應一應由內務府負責,道光一死,他就什麼都不管了。)這種事情上都忽略兩宮。


這就導致了最終兩宮反而被他給逼到了牆角。結果導致了在關鍵時刻,兩宮聯合發聖旨,令奕?趕赴承德奔喪,最終發動辛酉政變,誅殺肅順等八大臣。


在這個階段,雖然是由安德海跑腿聯絡,傳統意義上,我們認為決策者應該是慈禧,而慈安並無作為。實則不然,因為首先同治尚未繼位,慈禧仍然只是懿貴妃,(她因為是聖母,才有後來的皇太后身份。)在身份地位上遠遜慈安。而且皇后名義上是皇帝一切皇子的母親。慈禧雖然擁有「同道堂」印,但是根本沒權利單獨用印(畢竟「御賞」印還在慈安身上)。所以在這個階段,應該說起主要決策作用的還是慈安。



直到同治駕崩之前,慈安無論在地位上還是再實際政治操作中,都是壓著慈禧一頭的。

在對同治的教育上,也顯示出了慈安的政治智慧。傳統中國人教子講究嚴父慈母。因為同治非慈安所生,所以慈安只能承擔慈母的角色,而由慈禧承擔嚴父的角色。因為如果自己承擔嚴父的角色,則會把同治推離自己,本非親生。「家雞打得團團轉,野雞打得滿天飛」,這個道理非常淺顯。


傳統社會,母以子貴,這是慈安最大的弱項,所以她在逐漸失去身份優勢之前,她分兩路走。



一是在外朝和慈禧面前保持絕對權威,凡是需要小皇帝朝見外朝的場合,她即便生病了,也必須到場;在丁寶楨殺安德海一事上,積極支持小同治皇帝,給予慈禧以下馬威;


二是保持和同治的絕對融洽關係,即便同治做錯了,慈禧教子,事後慈安必定過問,予以安撫。

所以,慈禧雖然是同治的親生母親,但是兒子卻是替慈安生的。咸豐死後,她仍能穩坐宮中20年,你敢說慈安只是個擺設?


試問一下,古代皇帝駕崩之後,無嗣的皇后,仍能控權20載的還有誰?無疑慈禧所謂專權40年,前20年實際上是慈安的學徒。



然而慈禧真正上位的時候,應該說是光緒給他帶來的機會。雖然在同治駕崩之前,慈安便第一時間出來訓政,但是其實已經無力回天了,因為她連名義上的兒子都沒有了。而慈禧則不然,雖然她的親生兒子已死,但是這個繼位之人,卻是慈禧的親妹妹、咸豐的親弟弟所生,這層關係,是慈安不具備的。

所以光緒即位之後,表面上雖然仍然是兩宮共進退的局面。但是實際上,慈禧開始有意識逐漸打壓奕?集團,這也就是在削弱慈安的政治外援。


慈安自光緒3年之後,和慈禧的爭鬥落於下風,逐漸開始淡出人們視線,直到光緒7年(1881年),慈安暴崩於鍾粹宮,死因成謎。



回過頭再看慈安,出身滿清八大姓鈕祜祿氏,世代官宦,從小受過良好教育。她16歲入宮就被咸豐皇帝封為貞嬪,之後一路高升,在4個多月的時間裡,迅速登上皇后寶座,其晉陞速度之快,在清代歷史上絕無僅有。咸豐死後,無嗣的她仍然能活躍在政治舞台上20餘年,這也是在清代歷史上絕無僅有。所以雖然關於慈安的史料並不多,但是從上述兩項,就可以得出此人絕對不白給!


文/炒米視角


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炒米視角 的精彩文章:

東南互保事件中李鴻章為何放棄慈禧選擇和南方封疆大吏統一戰線?
《雍正王朝》弘時死時為何一邊打自己耳光,一邊罵阿其那塞斯黑?

TAG:炒米視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