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精明而又重實效的張居正是怎樣解決無休無止的內閣爭鬥的?

精明而又重實效的張居正是怎樣解決無休無止的內閣爭鬥的?

原標題:精明而又重實效的張居正是怎樣解決無休無止的內閣爭鬥的?


在明王朝的政治生活中,內閣的爭鬥無休無止,無法遏止,然而在張居正任職期間,內閣爭鬥煙消雲散了。張居正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呢?


在明朝宦官是皇權的一種存在形式,它力量巨大並難於駕馭。宦官與朝臣的爭鬥,常常決定大臣的命運。張居正認真反思和吸取徐階和高拱的教訓。高拱和張居正都曾想把司禮監掌理奏章的大權收回內閣,但是高拱失敗了。而李太后又把禮監掌理奏章的大權交給了馮保,神宗又離不開馮保這個男保姆。


面對這種情況,精明而又注重實效的張居正,避輕就重,不糾纏長期形成而又難以解決的宦官專權問題,他只要馮保不幹政就行。從此他百般結交馮保。在很多問題上聽之任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提供方便。馮保要在家鄉建坊,張居正便命當地官員代為建造。馮保自建墓穴,張居正為之作「壽藏記」,稱其仁智忠遠,等等。



張居正的曲從遷就,就是要與馮保建立互相尊重的良好關係,得到權宦馮保的支持。張居正的做法確實收到了好的效果,換得了馮保的尊重、配合和不幹政。張居正執政期間,馮保一直都尊從張居正的意見。張居正結交宦官馮保,對穩定地位、控制大局、實行改革是有利的。

張居正入仕以來,目睹了內閣中一樁樁一幕幕的爭鬥,夏言、徐階、高拱都是有能力的首輔,然而在爭鬥中,都沒有什麼好下場,有的身首異處,有的被迫去職,即使權臣嚴嵩,最終也是內閣鬥爭的失敗者。在高拱的內閣中,張居正曾親歷了遭高拱猜忌的恐懼,又曾多麼想扳倒高拱取而代之,他心中最明白。



為使他的內閣不再有爭鬥、攻擊,他人事安排上動了腦筋,堅持一條就是始終不讓與自己相類、有能力、有抱負的人入閣。隆慶六年,高儀離世,內閣中只有張居正一人,為保持內閣的穩定和自己獨攬大權,他推薦忠厚老實的長者禮部尚書呂調陽入閣。在共事的六年中,一切由張居正說了算,呂調陽從來不爭什麼。


萬曆三年,張居正推薦了吏部左侍郎張四維及馬自強、申時行入閣。神宗遂諭旨張四維升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隨重臣等在內閣辦事。張四維乃嘉靖朝進士,神宗令他隨首輔辦事,地位明確,同時,感謝張居正知遇之恩,對張居正畢恭畢敬。


萬曆六年,內閣中只有呂調陽、張四維二人,張居正疏請增加閣臣。此時,高拱雖閑居家中,但張居正也不會推薦他。他曾思慮舉薦徐階,因為徐階對他有知遇之恩,但鑒於徐階能力強,科第又在自己之上,如若回朝,內閣首輔非他莫屬,這等於把自己千辛萬苦得來的首輔地位白白送人!便打消了此想法。


張居正可以多方照應、維護恩師徐階,也可以關照高拱,但是首輔之位之權卻不能相讓。他推薦了馬自強、申時行,神宗即准。張四維、馬自強分別為嘉靖三十二年、四十一年進士,都屬三流人才,申時行雖強幹,但資歷與張居正沒法比,所以對他的地位構不成威脅。而馬自強、申時行在萬曆三年曾與張四維一同被推薦過,此次已是二次舉薦,自然對張居正感激涕零。



張居正死後,在處理張家事務上,申時行曾儘力予以維護。萬曆六年七月,呂調陽病重回鄉,十月馬自強病故。這樣張居正、張四維、申時行的三人內閣一直維繫到張居正離世。

經過張居正這等精心的人事安排,有效保證了他任首輔期間的內閣穩定,無法遏止的內閣爭鬥偃旗息鼓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下午歷史茶 的精彩文章:

康熙採納此人一計,便徹底擊敗吳三桂!
為何頗有才學的「鬼子六」奕訢一生備受擠兌?

TAG:下午歷史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