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北冰洋海底豐富的生態系統

北冰洋海底豐富的生態系統

北冰洋海底豐富的生態系統


對北極海底進行的全面而嚴謹的調查,讓我們對最深最黑暗處的生命形式有了全新的理解。


北極中心區海域是世界上被研究得最少的海洋區域之一。儘管如此,這並不意味著人們對它興趣寥寥。

雖然許多人認為在這寒冷的環境中並沒有多少生命,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相反,北冰洋的海底充滿了生機。


生活在這裡的生物被稱為底棲生物,包括海參、海星、蝸牛、蛤蜊、多毛海蟲、有時甚至也有螃蟹。


1935年,首次發現北極中心區存在深海動物群落的證據,但幾十年過後,關於這些生物的多樣性或分布的信息仍然很少。

由馬克斯·普朗克海洋微生物學研究所領導的一項新研究旨在改變這一狀況。


分析以往海底調查報告的數據以及近期勘測項目中收穫的37個新樣本,研究人員發現,北極地區的生命形式採用了與溫暖水域中的生物非常相似的生存方式。


該研究劃分出了五組不同的底棲群落。這些群體分別生活在外層、上坡、下坡、中坡和深海底的生物,後者是最深的部分。


不同深度位的生態中傾向於有不同的優勢物種。例如,研究人員就發現了雙殼類和海洋蠕蟲這兩種優勢物種。


物種的多樣性隨著深度的增加先升後降——呈現出更像拋物線的模式,在中等深度處達到峰值,然後一直降低直至海底最深處。

在北極中部最深的地方——位於地表以下4公里處,被恰如其分地命名為深淵之滴——生物多樣性最為稀疏。


這很可能是因為漫長的冬季和大面積的冰蓋環境無法維持豐富的生命系統——缺少足夠的食物或陽光。


儘管存在巨大的差異,但在更溫和的水域中可以看到同樣的模式。除了一點,在北極地區,物種多樣性隨深度下降的變化率甚至高於溫暖水域環境。


然而,這項研究不只是為了描繪地球上人煙罕至之處的的生態系統。


如今,氣候變化和海冰融化正在迅速改變北極的生態系統。如果無法從中掌握最基礎的數據和信息,科學家就難以知道深海中的廣動物區系會如何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

以前的研究表明,在北極中部,食物供應不僅因為深度增加而下降,而且還因為北極海上的浮冰限制了陽光光線。


這些研究還表明,當有較薄的季節性冰層時,會出現更多的底棲生物群落。今天,由於全球變暖,大約70%的北極冰蓋由這種冰層組成。


未來這些生態系統將會發生什麼變化,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作者總結說:「鑒於缺乏北冰洋深海海底的數據,隨著時間變化,海冰減薄和融化對生態系統中初級生產力和出口通量的提高的具體情況,目前還不得而知。」

該研究已發表在PLOS ONE上。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majer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世界45國/地區官方用車 31-45
少食多餐會讓你死得更早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