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漢以來,醫藥事業不斷進步,「醫在王官」的制度日益完善

秦漢以來,醫藥事業不斷進步,「醫在王官」的制度日益完善

秦漢以來,醫藥事業不斷進步,「醫在王官」的制度日益完善


秦漢以來,醫藥事業不斷進步,「醫在王官」的制度日益完善


身份不同,各有定點醫院:秦漢以來,醫藥事業不斷進步,「醫在王官」的制度日益完善。試以唐宋為例,作一個概觀。唐代的醫藥行政,隸屬於禮部的祠部掌管,相當於中央衛生總署。另有隸屬於太常寺的太醫署,相當於中央一級的醫學院,兼備醫學教育和醫療組織兩種功能。

以醫療服務的對象看,這些中央級的機構,各有制度劃定的對口單位。如唐代制度,凡京師百署官吏、宮廷宦官宮女、南衙衛兵、各邊疆民族駐京人員等,看病服藥,都找太醫署。尚藥局除了為皇帝嬪妃、諸王公主服務外,禁軍官兵的醫療也歸它負責。

以上是京師官吏享受公費醫療的情況。地方官吏吃藥看病,也是沾惠於這個醫在王官的體制。仍以唐宋為例,凡州府(宋時又加上 「軍」一級行政設置)一級,都設有地方一級的醫學院,其領導和教師,既是執掌地方醫藥行政的醫官,又是傳教醫學生的導師,一般多為太醫署畢業的學生。地方官吏及地方官辦學校的師生患病,就請他們治療。

縣一級沒有醫學院校,但也有縣署機關醫院。譬如,按《續資治通鑒長編》記載的北宋制度,縣一級的官醫配置,是每一萬戶一至五人,遇缺即補。他們必須是太醫院或地方醫學院的畢業生,除了從事醫療活動外,還須負責收採藥物、指導防疫、驗發行醫和開設藥房的執照、處理醫療事故等一切相關事務。這種體制一直維持到清代。

這種縣署醫院兼醫藥行政管理的機構,一般多設在州縣衙署的大門旁邊,或者乾脆就是縣衙大牆的「破牆開店」,一方面承擔縣署官吏的公費醫療活動並受理醫藥行政事務,另一方面也為民眾看病,乃至出診,當然這就要收錢了。

弊端明顯,公費醫療千瘡百孔:往細處尋思,高官勢要們因有特權可予回報,醫官們格外儘力悉心,曲意奉承,一般的官吏有病求醫,能不體會彼此厚薄?這又是衙門式公費醫療的一個弊端。

還以兩宋舉例,人情處方的問題相當嚴重,當時太醫局屬下,有一個專門研製新葯的機構和劑局,「凡一劑成,皆為朝士及有力者所得」(《癸辛雜識·別集》)。就是說,和劑局每試製成功一品新葯,都被大大小小的京官和「有力者」私分了。據周輝《清波雜誌》記載,權宦童貫倒台抄家時,「得劑成理中丸幾千斤」,都是貴重緊俏藥品。其來路,無非是和劑局、太醫局、太府寺等各有關部門和長官們的孝敬,正好暴露出公費醫療千瘡百孔的漏洞。

宋代法律規定:「諸醫違方詐療疾病而取財物者,以盜論。 」由此又折射出諸如訛詐錢財、收受紅包等醫德問題,當然受害者多是小人物。因為古代各級衙署中除官吏納入國家編製之外,還有各種雜役庶務,都由農民以徭役的形式充當。按規定,在此進入「公務」範圍的特定時期,他們也得享受公費醫療。如《唐律疏議》有一則《丁匠防人等疾病》的雜律說:「各類丁夫、匠人在勞作服役期間,戍邊防守的人在鎮戍邊塞期間,官戶和奴婢們在衙門服勞役期間,如果患病,該管官員不為他們報請治療,或者雖然已報請,但主管醫藥的官員不予供給,以致他們缺乏救治醫療的,各處四十笞刑;如果因此而導致死亡的,各處徒刑一年。 」

所謂主管醫藥的官員,就是《金瓶梅》里的任醫官之類,很難想像,清河縣衙里的更卒馬夫或三班丁壯,能夠在他那裡獲得與西門掌刑一樣的公費醫療待遇。又前引海瑞《興革條例》「醫官察病症脈理,識藥性,以利一縣之疾。近多納銀為之,圖差遣取利……」花錢通路子買官辦醫院裡的編製,再將本求利撈回來,這裡面又該有多少黑幕呢?

為緩和矛盾,窮人也有受惠:《魏書》記載,北魏顯文帝曾發布詔令:「朕思百姓病苦,民多非命……可宣告天下,民有病者,所在官司遣醫就家診視,所需藥物任醫量給之。」後來魏宣武帝又命太醫署,「於閑敝處別立一館,使京畿內外疾病之徒,咸令居住,嚴敕醫署,分師療治,考其能否而行賞罰」。竊以為,這很可能是歷史上最早的專門收治貧困患者的國立公費醫院。與北朝相對立,南朝齊也設有「六疾館」,專門收治無錢療病的窮人。

唐代前期,由佛寺創辦的「悲田坊」和政府創辦的「養病坊」並存,都是免費收治貧困患者的醫院,後來悲田坊都由政府接辦,統一改稱養病坊。據《唐會要》記載,這種收容貧民看病的公費醫院,遍及各州郡,經費從指定的官田稅賦中支出。宋承唐制,繼續興辦這類能給貧民提供最低醫療保障的醫院,完全由國家財政負擔的叫「安濟坊」,制度上要求各州縣都有一所;此外又鼓勵私人集資舉辦慈善性的醫療機構,叫「養濟院」,政府在醫療人員和藥物供應等方面給予支持。這類旨在方便貧民就醫、緩和社會矛盾的公費醫療制度,到元明時代還繼續存在。

總之,歷代歷朝,規模不同的公費醫療和葯政,結果都難免陷入千瘡百孔的泥沼,成為國家財政的包袱和漏洞。

(本篇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蕭家老大 的精彩文章:

古城古村落: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為啥漢哀帝不肯讓匈奴單于入漢朝拜呢?

TAG:蕭家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