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3士兵被困,漢朝派7000人相救,拍成電影,精彩不輸戰狼

13士兵被困,漢朝派7000人相救,拍成電影,精彩不輸戰狼

中華兩千年的文化同之路,就是從兩漢時期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而中國成為世界經濟中心的路則是「絲綢之路」,漢朝時期,對北方匈奴的打擊,並不只是影響了中國的歷史,還影響了世界的歷史。漢朝時期,有7000名漢軍千里跋涉,只為了拯救13名漢族之人的故事,這是一個民族、一個朝代的熱血故事。

公元74年,漢明帝駕崩,匈奴大舉進攻金潘城,耿恭雖然拚死抗衡,但奈何寡不敵眾,率軍撤退到疏勒城。一名漢將名為關寵,緊急上報至朝廷,但是漢明帝已經駕崩,新皇剛剛登基。朝廷官員意見不統一,不能商量出是否參與救援行動,況且,新的朝局建立,難免動蕩不安。

不明所以的大臣認為,大半年過去,外面的漢軍數量極少,況且還不知道有沒有活著的人,如果發兵救援,不僅勞民傷財,還浪費國庫資源。

然而在一派反對聲中,司徒鮑昱卻極力主張救援。他的觀點是,漢朝的將士們在外拚命,保家衛國,遇到了危險的境地,朝廷理應有對策。漢軍士兵浴血奮戰,代表的是大漢的尊嚴,如果朝廷袖手旁觀,不僅會讓士兵寒心,還會被人嘲弄。

所以,7000名將士連夜從敦煌出發,這一路,他們對前面的境況未知,對前線的兄弟是否還有倖存者未知,但他們這一去,就是給了漢軍莫大的士氣和鼓舞,因為,這代表了朝廷堅定的立場,表明了大漢王朝不會放棄任何一個拚命的將士。

匈奴人包圍了整個疏勒城,城中將士死守,沒有任何一個投降之人,但奈何糧草匱。終於,耿恭見到了援軍的到來。歷史是這樣書寫這一場面的:「開門,共相持涕泣」。這些鐵血的勇士在相見的那一刻,沒有忍住眼中的淚水,沒有人知道這些人是怎麼熬過來的,又到底經歷了什麼。

而這時,耿恭的部下只有26人,跟隊援軍撤退,前有追兵,後有天險,到了玉門關,就只剩下了13人。這13人,面容憔悴,衣衫襤褸。玉門關的鎮守將領鄭眾看到了這倖存的13位勇士,同時給他們授予了督尉和羽林的職位。大漢朝廷這一舉動讓天下之人振奮,他們是不會放棄任何一個人,儘管是在千里之外的絕境。這真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團結永不拋棄,如果拍成電影,精彩度不會輸給戰狼。這13個將士不僅是中華民族的自豪,也是整個漢族的驕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語涵談史 的精彩文章:

梁山上最慫的五個人,五人聯手都打不過武松,到底有多慫?
古代「最長壽皇帝」,熬死了兒子,孫子:爺爺,我也快頂不住了!

TAG:語涵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