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換位思考,相互體諒!學會了這個,很多矛盾都可快速化解!

換位思考,相互體諒!學會了這個,很多矛盾都可快速化解!

不少時候,我們生活中總是有些看法相左、意見對立,似乎很難兼容統一,但一站在對方立場上加以思考,就會看到個人意見的片面,尋找到各自看法的共同點,從而兼顧互補,形成一致意見,進而很快的解決問題。在生活中出現矛盾或對抗時,換位思考這個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和管用,如果做好了,就能很快的解決問題,不再被矛盾所困擾。

換位思考,相互體諒!學會了這個,很多矛盾都可快速化解!

故事1:不懂換位思考的扶貧

近日一則報道「誰在逼扶貧對象『曬步數』」中說,為了解決山區農民扶貧易地搬遷安置問題,國家級貧困縣四川達州宣漢縣去年底在冒尖村建有新房29幢,但入住村民僅6戶;在天坪村建起20棟水電安裝齊全的新房,搬遷入住者只有3戶。原因並非貧困農民不願住新房,而是安置點周邊土地已有歸屬,自己無地可種,無事可做,生活也無保障。如白天早起去老宅種地,晚上回安置點睡覺,來回步行山路20公里,要耗時4.5小時,所以不得不返回老宅生活,安置房也因此大量空置。

這就清楚了。從換位思考來看,貧困農民「住老房怕塌」,搬遷安置蓋新房應該是大得民心。但貧困戶搬遷後無地種、無事干,「住新房怕餓」,只好住在老宅。「鞋子合適不合適,只有腳知道。」如若設置這些安置點時,決策者能夠「換位思考」一下,腳踏實地去走一走、看一看、問一問,就很容易體諒到來回走20公里去種地的難處,就可能調整方案,不至於把本應受到貧困戶歡迎的「好事」辦砸了。

換位思考,相互體諒!學會了這個,很多矛盾都可快速化解!

故事2:子貢的閉門羹

《呂氏春秋》中有一則小故事,非常有意思。說孔子有一次走累了在路邊休息,馬沒有拴好,跑出去吃了別人的莊稼,結果被生氣的農民給扣下了。隨行的弟子中,子貢是以能言善辯著稱的,所以孔子就讓子貢去跟人家解釋,把馬要回來。結果子貢去了半天,農民根本不聽他說什麼,無功而返。這時候,一個剛開始跟著孔子學習、在大家看來還比較粗俗的人站出來說:「要不,這事兒讓我去試試?」大家想反正也沒辦法,那就試試吧。於是這人去找到那個農民說:「這事兒確實是我們不對,但我們真不是故意的。您看您不是在東海邊種地,我也不是在西海邊種地,我的馬不小心吃了您的莊稼,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對不對?」農民聽了就很滿意,說:「早這麼說就沒事了!說話就得這樣乾脆利落,千萬別像剛才那個人一樣,說半天誰知道他說啥!」然後農民就痛快地把馬還了。

子貢能言善辯,但是遇到田頭地間的農夫,引經據典無異於拳頭打在棉花上,無處著力。反倒是「粗俗者」簡單直白的話對了農夫胃口,效果更明顯。

換位思考,相互體諒!學會了這個,很多矛盾都可快速化解!

結語——

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要與人交流,類似故事中發生小矛盾或者意見不統一的情況不少,達成協調意見的關鍵也往往不在於講多少深刻的道理,而在於彼此是否能站在對方立場,用對方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語言,把自己的想法說明白。能夠換位思考,相互包容,相互理解,才是高效的相處之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詩畫 的精彩文章:

謙卑真的好嗎?真相太害人,壓抑人格下的謙卑不如不謙卑!
他被稱為新教神學之父,或將成繼康德之後西方又一位重量級大師!

TAG:哲學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