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你的家族,出過哪些有名的大人物?

你的家族,出過哪些有名的大人物?

原標題:你的家族,出過哪些有名的大人物?



在野獸遍地的遠古時期,

人類顯得渺小而脆弱,


為了活下去,


我們選擇抱團成群,


族的意識,就從此刻開始。


族,代表著中國傳統的家族、宗族觀念,族文化的存在,既有原始社會部落分工合作的原因,更是秦漢時期文化壟斷的產物。


中國古代的宗族觀念極其強烈,同宗之間相互扶持、相互幫助,同姓之間共事一宗,不僅在血緣上關係密切,也在生產、生活乃至國家的政治生活中延伸出了繁盛的文化現象。


魏晉南北朝時,中國的宗族勢力發展到了頂峰,逐漸形成了以郡望加姓氏為稱號的超級大姓家族。


比如弘農楊氏、陽夏陳氏、汝南袁氏等等,東晉更是出現了琅琊王氏、陳郡謝氏、譙國桓氏、潁川庾氏等四個把持國政的超級大族。


隴西李氏祭祖


北方也出現了隴西李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等頂級高門大族。特別是清河崔氏,當時號稱漢人第一高姓。


唐太宗下令重修《氏族志》,給各家姓氏排名,民間一度將崔氏排在第一,只不過由於唐太宗的強烈反對,才把李氏放在頭一位。


中國人因此也極為重視宗族文化的涵育。幾乎每個姓氏,都特別重視本姓本宗的族譜修撰。

族譜修撰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僅記錄本姓本宗的輩分傳承,更重要的意義是反映一個姓氏的源流、發展和人口遷移。


因為很多姓氏的來源都很複雜,雖然看上去是一個姓,但尋其根源並非一個宗。各個姓氏在修族譜時,都比較注重這樣的區分,給一個支派的宗起一個堂號。



李氏族譜

以目前中國漢人第一大姓李氏為例,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李姓宗族發展出了數十個不同的支派,也起了許多不同的堂號。


最著名的、源流最早的,當屬隴西堂和趙郡堂,隴西堂是唐朝皇帝李淵的祖先這一枝,趙郡堂則是河北一枝傳統的李氏。


比較有意思的,李氏有一個旋馬堂,這個堂據說出自北宋名臣李沆,李沆以正直清廉著稱。


他在京城封丘門內建宅院時,大廳門前只能讓一匹馬掉個頭,以示不求奢華、清儉自持,被時人譽為「旋馬家聲」,他的後人遂以「旋馬」為堂號。



宗族文化還孕育出一些傳統禮節和家法族規。古代政府控制力不下縣,鄉村都是由宗族維持秩序。無論生老病死,農業生產,上學求官,還是禮樂習俗,都由宗族管理。


族中有新生兒,每家只有取小名的權力,大名一般按本族排輩依次取名,地位比較重要、承嗣本姓香火的家庭,幼兒甚至直接由族長取名。


勢力比較大的宗族,都建有本姓祠堂,死後有無資格進入宗祠,反映著每家每戶的地位。每個大宗族,都非常注意維護本姓本族的團結。


許多宗族都規定,凡是本族與外族有爭鬥,每家都必須無條件出人參加,即令打死打傷人命,也可由宗族出面向官府求情減罪。本族有貧弱困苦、鰥寡孤獨之人,各家都有義務施以援手。


古代的宗族還有定家法、行懲戒的權力。比如《平遙冀氏宗譜·冀氏家訓》規定:「居家須男女有別,而授受不親」。「賢良女子惟持守口如瓶…並不允入寺燒香,與三姑六婆往來」。



古代大家族


對於不守族規家法的,視其輕重施以除籍刑、肉罰刑、財產刑、禮制刑等。


除籍刑就是說,如果某人犯了家法,族長可以將其開除出本姓本宗,也就是出族或出譜。


這種私刑我們現代人看來似乎無所謂,但在古代卻是既關乎臉面又關乎實際利益的大事,一家人死後不能入宗祠、不能寫進本姓族譜,丟臉還好說,總算是身後之事。


但開除出族籍,就不能在本族居住,此後終生飄零四方,沒有族群的呵護,難免遭受外姓人的欺負,連維持基本生計都很困難。


古代宗族觀念中既有精華也有糟粕,作為現代人,既要正視其不足,更應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中積極的一面,為民族文化的進步作出貢獻。


你的家族,


出過哪些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鑒 的精彩文章:

有獎 |中國近代鴉片戰爭之禍,竟然是因為一杯茶?
光武帝劉秀為什麼能創下兩萬人擊敗四十萬的奇蹟?

TAG:看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