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擊沉美軍航母有多難? 看看航母剖面圖就知道基本不可能

擊沉美軍航母有多難? 看看航母剖面圖就知道基本不可能

原標題:擊沉美軍航母有多難? 看看航母剖面圖就知道基本不可能


航空母艦作為海上霸主,以其優越的海空權利受到世界列強的青睞。但同時,由於其龐大的規模和重要的作用,也很容易成為敵人的目標。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上共有280艘航空母艦,其中123艘在攻擊中受傷或報廢,42艘被擊沉。因此,各國非常重視航空母艦的生命力設計(不沉性、破損穩定性、破損管道、防爆波……)


現代航空母艦是唯一裝備裝甲保護的船隻。以美國尼米茲級航母為例,其飛行甲板裝甲厚度為76-125mm,側線以下裝甲厚度為193mm。當然,這些裝甲將無法有效對抗反艦導彈的攻擊,只能削弱反艦導彈的傷害。反艦導彈要穿入航母外甲板,在航母內部進行延遲引爆,反艦導彈需要配備半裝甲彈頭,半裝甲彈頭比爆炸彈頭少30%。



而航空母艦作為一個複雜的系統,其船體內部錯綜複雜。為了保護艦艇不受魚雷和水雷的攻擊,尼米茲級航母水線以下的船體,沿著隔壁六枚魚雷的船舷,形成五枚魚雷室。航母的底部與隔壁平行,形成了兩個反地雷隔間。這艘船由2000個水密艙組成。儲罐由電腦控制,當航空母艦的外部穿孔時,儲罐周圍的水密水箱會自動關閉,防止水流入其他有足夠浮力的艙室,防止船隻沉沒。內部水後承運人,承運人的抗傾覆注意/排水系統根據受損的航母穩定條件,自動注射工作,20分鐘可以傾斜的船體正確15°。


用互聯網用戶的話說,美國航空公司的損害控制技術被氪金提高了。從技術上講,二戰期間的美國航空母艦是第一個向管道輸送惰性氣體以降低燃料爆炸風險的國家。上世紀60年代末,美國航空母艦開始使用鈍感炸藥為其艦載飛機裝載導彈和炸彈。這種炸藥如果在高溫下爆炸或燃燒就不會爆炸。一旦發生火災,航母甲板或艦載噴霧系統將迅速開始控制火勢蔓延。



這些系統的預防措施使美國航空母艦非常有彈性。但美國認為,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航空母艦從未參與過真正的海戰,而是在敵國無法觸及的海域被用作前沿軍事力量。隨著中國、俄羅斯等國不斷更新其反艦/防空航母武器,美國認為有必要重新審視航母的「生命力設計」。因此,美國在1990年代提出了新船武器擊中後執行任務的能力測試,因此,新船第一艘不得不接受實彈轟炸或水下爆炸衝擊試驗最新級別獨立瀕海戰鬥艦就在去年被炸。



但是美國人不是大狗,他最新的福特級航母還沒有在戰鬥中測試過。但它的困境是由美國軍艦承擔的。2005年,美國航空母艦被選為航母生命力的測試平台。經過25天的反覆攻擊,美國航空母艦沒有沉入大海。最後,安裝了4噸炸藥來擊沉這艘船。由於測試過程被列為軍事機密,目前尚不清楚美國軍方使用了何種武器。但美國軍方已經使用標準防空導彈擊中其艦船,gbu-12潛穴導彈和mavs擊中坦克,實驗數據為福特航空母艦的活力設計提供了很大幫助。可以預測,新航母的生命力在未來只會越來越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哥解說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又一「好兄弟」浮出水面,關係不輸巴鐵!西方大國自取其辱!
AKMS突擊步槍, 優異的戰鬥性能獲俄羅斯特種部隊高度肯定,

TAG:兵哥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