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白溝河之戰中李景隆做了什麼讓朱棣魂飛膽喪?

白溝河之戰中李景隆做了什麼讓朱棣魂飛膽喪?

若論古代戰場上哪款武器能讓敵人聞之喪膽,除了北宋年間超遠距離狙殺蕭撻覽的三床弓弩,其實,在後世以「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著稱的鐵血大明,也有一種令敵手人馬俱碎鬼神哭嚎的獨門利器,他的出現改寫了古兵器的發展史,也讓以威猛鐵騎造反的朱棣聞風喪膽,這款神秘大殺器就是有著響噹噹名號的火藥熱兵器----「一窩蜂」。

「一窩蜂」,明代神機營標準制式配備。根據《武備志》記載「匯流排一燃,眾矢齊發,龍腹內裝火箭數支。勢若雷霆之擊,莫敢當其鋒者」。從史料的記載情況來看,「一窩蜂」是將20至32支「火箭」裝入一個由外部桶狀結構的容器中,並將桶內的「火箭」箭矢引線連接互通,然後點燃引線就可以發射的裝置。

這種裝置有點類似於現代的多級「火箭炮」,甚至其原理趨於蘇聯的喀秋莎火箭炮。那麼「一窩蜂」使用的是什麼樣的「火箭」呢?「火箭」的火藥種類配比又是什麼樣的呢?

「一窩蜂」內部的「火箭」是由箭矢和噴筒構成,噴筒綁於箭矢前端。整支「火箭」質量的好壞關鍵在於箭桿前部附加的火藥噴筒,需要精準控制噴筒中火藥的配比,讓同等重要的火藥燃燒出儘可能多的氣體加大推力。

噴筒的粗細和噴孔的大小同樣重要,要讓火藥燃燒的過程均勻而且持續,這樣火藥的能量才能更充分的轉化為「火箭」的動能,獲得更遠的射程。

今天的火箭不僅在名稱上來源於「一窩蜂」內置的「火箭」,在原理上也與它們毫無差異。我們甚至可以用現代火箭發動機的性能指標評價「一窩蜂」內部的「火箭」噴筒的性能。

我們以當今火箭的推力重量比作為參考,所謂推力重量比指的是飛行器的發動機啟動後所產生的能量對飛行器的做功,簡單來說就是啟動狀態後的發動機產生的氣壓推力的大小,因此,「推力重量比」也簡稱「推重比」,推重比越大性能越好。

根據火藥專家的測試,一支「一窩蜂」內置的「火箭」,平均推力為3.5千克,推力重量比約為35。推重比數值為35是個什麼樣的概念呢?以現代火箭發動機為參照,阿波羅登月飛船的第一級助推火箭推重比不到70,技術更先進的太空梭,其助推火箭的推重比也不過74左右。以此看來600年前的「一窩蜂」內置「火箭」推重比能夠達35,實在令人驚嘆。

既然「一窩蜂」內置有威力如此強大的「火箭」,那麼「一窩蜂」的射程如何呢?根據明代的軍事著作《練兵實紀》記載「燃火發之,可去三百步,中者人馬皆倒」,從這一記載來看,「一窩蜂」的射程足足可以達到將近四百米的射程,且威力驚人。

那麼真實的「一窩蜂」實際射程和殺傷力又怎麼樣呢?根據北京奧組委專家的試驗,當「一窩蜂」射擊角度被設定在45度時,經過多番輪流發射,結合史料中「三百步」的描述以及現場試射的效果,明代「一窩蜂」的水平射程大致在400米以上,這一試驗結果與古籍中記載的情況極為吻合。而根據現場火藥專家現場測試的結果顯示,「一窩蜂」內的「火箭」射出後其造成的傷害洞穿「人形靶」的主體軀幹,形成足以令戰場上人馬皆透的貫穿傷,即便命中手足軀幹也會給敵人造成粉碎性骨折,這種讓敵人膽寒的恐怖殺傷效果遠遠超過了冷兵器時代戈矛和箭矢的殺傷力度。

以現代實驗測試的成果來看,「一窩蜂」的射程和殺傷力的確稱得上是冷兵器時代疆場上的恐怖「人頭收割機」,然而,「一窩蜂」的精度卻是它的致命硬傷。從實際各種測試數據來看,「一窩蜂」的內置「火箭」由於在使用和飛行中,受裝藥量、火藥配比、飛行重心、空氣阻力、溫度、濕度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一窩蜂」命中效率極低,即便是靜止不動的靶子也難以一次性完成精準命中,那麼應對高速移動中騎兵,「一窩蜂」的實際精準度則更加難以保障了。

如何解決「一窩蜂」的精準命中問題呢?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增加「一窩蜂」內置「火箭」的數量,並在敵我開戰的情況下採取密集「地毯式」射擊,增加了「火箭」數量的「一窩蜂」採取密集型集群式攻擊,「一窩蜂」精確度不理想的弊端也就迎刃而解了。

公元1399年,大明江山陷入了風雨飄搖之中,建文帝與燕王朱棣的王位爭奪,史稱靖難之役的戰爭在這一年拉開了序幕。燕王朱棣憑藉著彪悍的騎兵在白溝河向南軍發動了猛烈地進攻,以步兵為主的朝廷軍隊在朱棣強勢的騎兵打擊之下屢戰屢敗。大將軍李景隆再次集結60萬大軍阻擋朱棣的鐵蹄,他希望憑藉著南軍手中的神兵利器「一窩蜂」將朱棣打得流花流水。

而遙望對面李景隆大軍的朱棣卻顯得格外淡定,自靖難之役開始以來,自己的軍隊幾乎戰無不勝,他相信只要發起幾輪勢若雷霆的衝擊,敵軍的陣型必將土崩瓦解。然而,衝鋒開始後,伴隨著南軍陣營噴射出一陣陣猛烈的火光,朱棣猛然意識到自己陷入了敵人預設的陷阱,南軍亮出了最威猛了的秘密武器----「一窩蜂」,塞北騎兵在南軍兇猛火器的打擊之下,一支支「火箭」無情地貫穿了將士們的鎧甲,朱棣統率的騎兵陷入了一片撕心裂肺地哭喊掙扎的人間煉獄,火光映紅了天空,戰士們哀嚎痛哭的慘叫讓朱棣心驚肉跳,即便多年以後,朱棣回憶起白溝河之戰的慘烈情景,仍然心有餘悸感嘆「一窩蜂」「人馬遇之輒爛」的恐怖威力。

「一窩蜂」雖然顯示出了巨大的威力,也曾險些令朱棣起兵南下的軍事戰略中途折戟,但火器終究不是當時戰場的主角,無法改變整個戰局,朱棣最終還是贏得了靖難之役的勝利。

然而,靖難之役後五個多世紀,一種名為多管火箭發射系統的現代化武器誕生了,而它的原理與設計都與「一窩蜂」極其相似,直到今天多管火箭仍然是威力巨大的現役裝備,「一窩蜂」的傳奇仍在繼續。可以說沒有老祖宗原始的「一窩蜂」火器,人類文明史上也不可能延續這樣的傳奇,而當我們回歸那段鐵馬冰河的崢嶸歲月,我們不得不感嘆古人超前的軍事智慧。

有趣,有用,有態度

盡在【歷史故事】

公號ID : lishigushi

購書WeChat : lsgs201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故事 的精彩文章:

你認為三國中最大的廢物是誰?
三國時期最聰明的神童,也因太聰明而死!

TAG:歷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