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微型感測器:微創地精準定位腦內電活動與光信號!

微型感測器:微創地精準定位腦內電活動與光信號!

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工程師們發明了一項新技術,採用微創的感測器進行磁共振成像(MRI),檢測腦中的電活動或者光信號。

背景

研究腦功能,研究人員們通常是通過檢測兩種類型的電磁學:電場與光線。然而,測量腦中這些現象的大部分方法,例如插入一個電極,都是非常具有侵入性的,會引起組織損傷。雖然腦電圖(EEG)是測量腦中電活動的一種非侵入性方法,但是這種方法無法精準定位活動的起源。

(圖片來源:JanneM via Flickr)

創新

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工程師們發明了一項新技術,採用微創的感測器進行磁共振成像(MRI),檢測腦中的電活動或者光信號。

MRI 通常用於測量血流量的變化,這一變化間接代表了腦活動。然而,MIT 團隊開發出一種新型 MRI 感測器,可以檢測微弱的電流以及發光蛋白質產生的光線。(電脈衝產生於腦內的通信,而光信號產生於化學家與生物工程師們開發的各種分子。)

(圖片來源:Felice Frankel)

MIT 博士後研究員、論文第一作者 Aviad Hai 表示:「MRI 提供一種從人體外部以微創的方式感知事情的方式。它不需要通過線接入腦內。我們可以植入感測器並將它留在那裡。」

這種感測器為神經科學家們提供了一種空間上精準的方式,精準定位腦內電活動。研究成員稱,它也可以用於測量光線,以及測量化學物質,例如葡萄糖。

MIT 生物工程、腦以及認識科學、核科學與工程教授,以及 MIT McGovern 腦研究所的準會員 Alan Jasanoff 是論文的高級作者。論文發表在10月22日的《自然生物醫學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期刊上。博士後 Virginia Spanoudaki 和 Benjamin Bartelle 也是論文的作者。

技術

之前,Jasanoff 的實驗室開發的 MRI 感測器,可檢測鈣與神經遞質,例如5-羥色胺和多巴胺。在論文中,他們想要擴展他們的方案以檢測生物物理現象,例如電與光。

為了創造出一種既有空間精度又能檢測電磁場的方法,研究人員意識到可採用電子設備,確切一點說,一個微型無線電天線。

MRI 的工作方式是檢測水中氫原子核發出的無線電波。這些信號通常是由核磁共振掃描儀中的大型無線電天線來檢測。為了這項研究,MIT 團隊將無線電天線的尺寸縮小到幾毫米,從而可以直接植入到腦中接收由腦組織中的水分產生的無線電波。

起初,該感測器被調諧至與氫原子激發出的無線電波相同的頻率。當感測器接收到來自組織中的電磁信號時,它的調諧發生變化,感測器不再匹配氫原子的頻率。此時,感測器會被外部的 MRI 機器掃描到,並生成一幅較弱的圖像。

研究人員演示了這些感測器可以接收類似於動作電位(單個神經元激發的電脈衝)或者局部場電位(一組神經元產生的電流總和)產生的電信號。

Jasanoff 表示:「我們展示了這些設備對生物學標度(毫伏級)的電位敏感,這剛好與生物組織特別是腦產生的電位相當。」

研究人員們在大鼠中展開了更多的測試,來研究這些感測器是否能夠接收活的腦組織中的信號。為了展開這些實驗,研究人員設計了這種感測器,以檢測由表達蛋白熒光素酶的細胞所發出的光線。

通常來說,當螢光素酶位於腦或者其他組織深處時,其確切位置無法判斷。研究人員稱,因此,新型感測器提供一種方法,能夠拓展螢光素酶的用途以及更加精準地定位出發光細胞。螢光素酶通常會與其他感興趣的基因一起被放置到細胞中,研究人員們可以通過它產生的光線去判斷基因是否成功地融入。

價值

這種感測器的主要優勢之一就是,無需攜帶任何電源,因為外部核磁共振掃描儀發出的無線電信號足以為感測器提供能量。

Hai 將於一月份加入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他計划進一步小型化這些感測器,從而讓更多的它們可以被注入,對更大的腦部區域的光線或者電場進行成像。在這篇論文中,研究人員通過建模展示,250微米的感測器能檢測100毫伏級的電活動,類似於神經動作電位中的電流量。

(圖片來源於研究人員)

Jasanoff 的實驗室對於採用這種感測器檢測腦中的神經信號感興趣,他們設想這種感測器也可以用於監測體內其他地方的電磁現象,包括肌肉收縮或心臟活動。

Jasanoff 表示:「如果這些感測器是幾百微米級的(建模表明這正是該技術未來的樣子),那麼你可以想像採用一個注射器,注入一大群這種感測器,並且把它們留在那裡。感測器布滿整個組織,可以提供許多的局部讀數。」

關鍵字

腦、感測器、無線電

參考資料

【1】http://news.mit.edu/2018/monitoring-electromagnetic-signals-brain-mri-1022

【2】Aviad Hai, Virginia Ch. Spanoudaki, Benjamin B. Bartelle, Alan Jasanoff.Wireless resonant circuits for the minimally invasive sensing of biophysical processes 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18; DOI: 10.1038/s41551-018-0309-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telligentThings 的精彩文章:

新工藝:為利用二維材料製造柔性電子器件帶來新機遇!
單像素相機與太赫茲技術相結合:可用於機場安檢!

TAG:IntelligentThin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