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蒙古帝國要生存為何必須不斷擴張,成吉思汗親征西夏是為了搶劫嗎

蒙古帝國要生存為何必須不斷擴張,成吉思汗親征西夏是為了搶劫嗎

原標題:蒙古帝國要生存為何必須不斷擴張,成吉思汗親征西夏是為了搶劫嗎


1205年,成吉思汗第一次出兵西夏,開啟了他霸業的起點。1227年,成吉思汗又在西夏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22年時間四次親征,成吉思汗為何對西夏如此「情有獨鍾」。


成吉思汗的說法是因為西夏資助了他的敵人王罕父子,但是世人普遍認同的說法是,打西夏是為征服金國做準備。蒙古滅亡西夏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不過有一個原因卻常常被人忽略,那就是「錢」,因為西夏實在太富裕了。


成吉思汗被歐洲人譽為「世界的征服者」。在很多人的潛意識裡蒙古帝國的擴張等同於定居民族的開疆拓土。其實,游牧民族對土地的感情遠沒有人們想像中的那麼深,蒙古人的領土意識是隨著與農耕文明的交流不斷頻繁後培養出來的。


蒙古高原自然環境非常惡劣,尤其是乾旱少雨的漠北。單一的畜牧業很難為蒙古人帶來足夠的生活和生產物資。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前,漠北諸部又經歷了長期混戰,給社會生產的破壞是毀滅性的。不僅普通牧民生活難以為繼,就連貴族們都過著極度貧困的生活。


法國歷史學家勒內·格魯塞在其著作《草原帝國》中說過:游牧民族與定居民族的關係是以「膽怯的效仿」「嗜血地襲擊」交替出現的。


蒙古帝國是以成吉思汗為首的草原游牧貴族通過多年征戰,建立的封建君主制國家。游牧民族人人能騎馬,個個會射箭,正是因為無休止的戰爭,全體蒙古男性都被打造成了特別能戰鬥的職業騎兵階層。



「進行掠奪在他們看來是比進行創造性勞動更容易甚至更榮譽的事情」,成吉思汗也曾說過:

「男子最大的樂事,在於壓服亂眾和戰勝敵人,將其根絕,奪取其所有的一切,迫使其結髮之妻痛哭,騎其駿馬,納其美貌之妻以待寢席」。

戰爭掠奪已經成為蒙古帝國最主要的生產方式,所以他們需要不斷擴張。可在帝國建立之後,蒙古高原的人口和牧場已經按照等級分配完畢,為了保證帝國的運轉,他們必須向外擴張。


?西夏的自然環境與蒙古截然不同。西夏的地域包括了今天內蒙古西部以及河套地區、寧夏的中部和北部、陝西的北部和甘肅的河西走廊。這裡不僅有黃河流過,還有祁連山的雪水滋養,從秦漢時代就得到了很好的開發,史稱「其地饒五穀,尤宜稻麥」。


西夏立國後,統治者一面積極吸收中原先進的政治和文化制度,一面又利用絲綢之路起點的優勢,大力發展工商業。西夏的富裕是蒙古人所不敢想像的,正如恩格斯所言:鄰人的財富刺激了各民族的貪慾。



除了掠奪糧食和商品,西夏的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自漢唐以來開闢的,從河西走廊出玉門關到西域的「絲綢之路」大部分在西夏腹地。從遼河流域過陰山,穿越居延海到天山南北的「居延路」中段也在西夏北部。

同時西夏還是漠北通往中原、西域的必經之路。成吉思汗的死敵克烈部的王罕父子在戰敗後,就是從西夏逃往畏兀兒(維吾爾)的。作為控制東西、南北交通的戰略要地,西夏即便不是南方實力最弱的國家,成吉思汗也很有可能最先拿其開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料不輯 的精彩文章:

騎數百里不淌汗,身材矮小的蒙古馬為何能助成吉思汗橫掃世界
成吉思汗打下的江山為何拱手讓給和卓,香妃的父親是何方神聖

TAG:史料不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