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論古代中國,氣候對風水的影響

論古代中國,氣候對風水的影響

在古代中國,限於當時的科學認識水平,古人把建築環境氣候的太陽輻舐、氣溫、濕度、氣流、日照等諸要素以直觀的感受和體驗,用古代哲學的陰陽學說來闡釋的。 陰陽學說是古代中國人的一種宇宙觀和方法論,用以認識自然和闡釋自然現象。

古代,人們對自然現象的長期觀察中,看到日來月住、晝夜更替、寒暖睛雨、男女老幼等種種兩極現象及其變化,便很自然地產生了陰和陽這兩個觀念。

他們認 為天地、日月、晝夜、晴雨、溫涼、水火等運動彎化,都是由構成世界萬物的氣在運動過程中一分為二的結果,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存在著陰陽兩個方面,並由於陰 陽的運動變化,推動著事物的發展變化。

由此可見,陰陽論成了自然界的根本規律之一,所以《素問〃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在古人眼裡,陰陽兩者的關係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譬如陰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陽極生陰,陰極生陽,所以神化無窮。"(《朱子語類〃卷九十 八》)陰陽互含,說明陰陽是互相的,陰陽作為事物對立面的關係不是絕對的,陰極陽生,陽盡陰至,在對立中達到平衡,且兩者是可以轉化的,所謂"中日則昃, 月盈則食"就是這個意思。陽代表著積極、進取、剛強等特性的事物和現象。

一般說來,凡是活動的、外在的、上升的、溫熱、亢進的等,統屬於陽的范 疇;凡是沉靜的、內在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衰減的等,統屬於陰的範疇(如下表)。 事物或現象的陰陽屬性陽天光熱干剛南上左圓男太陽奇主動 陰 地 暗冷濕柔北下右方女月亮偶被動風水家深諳陰陽論,將其用之於風水學,把山稱為陽,水稱為陰,山南稱為陽,把山北稱陰,水北稱陽,水南稱陰。

於是地形要"負陰而抱陽",背山而面水 ;把溫度高、日照多、地熱高等統稱為陽,而溫度低,日照少、地勢低等統稱為陰。從生活的經驗中人們體會到"陰盛則陽病,陽盛則陰病"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因而風水師選擇必"相其陰陽",尋找"陰陽合和,風雨所?,陰陽平衡的風水寶地,只有這些地方才能"陰陽序次,風 雨時至,春生繁祉,人民和利,物備而樂成"(《國語〃周語》),才具備人們繁衍生息,安居樂業的環境物質條件。

可見,風水學中的陰陽相地,是一種直觀體驗 的總結和一整體思辨的結果,它包含了選擇的地形、地質水文、氣候、植被、生態、景觀等諸要素,並以傳統哲學的"氣"、"生氣"、"陰陽"等概念來闡釋其好 壞吉凶,確定是否適合人類居住生息,如此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沁修文化 的精彩文章:

論建築環境選擇應考慮的風水因素

TAG:沁修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