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群嘲《娘道》之後: 我們該不該用三觀來衡量文藝作品?

群嘲《娘道》之後: 我們該不該用三觀來衡量文藝作品?

原標題:群嘲《娘道》之後: 我們該不該用三觀來衡量文藝作品?


  ——本文系紅網第四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近日,電視劇《娘道》引發熱議,首先節目開播前導演郭靖宇發文抵制買收視率,後來,電視劇開播後收視率一路走高,在多個衛視收視榜中居於榜首。然而隨著節目的播出,不少網友指出該劇三觀不正,宣揚女德、男權。不少媒體也稱《娘道》是鮮花偽裝下的毒瘤。如今,該劇的豆瓣評分已經降到2.6分。

電視劇《娘道》講述的是一位深處亂世中的母親跌宕起伏的傳奇一生。 導演郭靖宇表示,該劇的目標受眾是老年觀眾,想要表現的是「哺而無求,養而無求,捨命而無求」的為娘之道。


然而,當《娘道》碰上年輕一代,卻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劇中的女主角瑛娘不僅沒有引起年輕觀眾的同情與共鳴,反而引起巨大反感。瑛娘一心想為婆家生個兒子的價值觀在年輕一代看來是物化女性,將女性看作是生育的工具。從賣身葬父到嫁人生子,瑛娘的行為動機為父、為夫、為子,就是不為己,這種捨命付出的犧牲做派是封建男權思想的毒瘤。


在群嘲《娘道》三觀不正時,我不禁聯想到了之前的「三觀鬥士現象」。在豆瓣短評上一些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被指「三觀不正」,《英國病人》因婚內出軌被指毀三觀;在和《霸王別姬》1993年分享了金棕櫚獎的著名電影《鋼琴課》,女主被指無道德、無規矩,自私自利;福樓拜的名著《包法利夫人》也遭遇了類似的「三觀審查」。如此「三觀警察」似乎有些可笑,一些讀者和觀眾用自己的三觀嚴格要求文藝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得出文藝作品毀三觀的結論。而事實上,單純地用三觀標準衡量文藝作品,往往讓人忽視文藝作品背後更深層的價值理念。


三觀不正貌似是個偽命題。三觀是特定的人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下形成的。不同的年齡段、社會階層因為不同的社會經驗形成了不同的價值觀,所以對一個事物就會有不同的衡量標準。《娘道》中的瑛娘隱忍無私或許符合老年觀眾的三觀標準,但對於呼籲男女平權的年輕一代來說則不能苟同。《娘道》的高收視與低口碑,實際上就是年輕群體與老年群體之間價值觀的撕裂。立場撕裂,價值觀分裂,這也是我們這個時代評價文藝作品的癥候。

然而,我們發現,雖然個體的三觀不盡相同,我們也總會被一些文藝作品打動;雖然所處的時代不同,總有一些流傳於世的經典作品對放下仍有欣賞價值。這是因為它們蘊含了更深層次的價值觀,而這些價值觀是人類永恆的價值理念,像自由、平等、博愛、和平、發展、獨立等等,它們可以超越階級、年齡、地區,引起人們的共鳴。


三觀不能成為評價文藝作品的唯一標準,但文藝作品作為時代的產物,堅持正確的價值觀是必要的。藝術來源於生活,又必須高於生活。文化表現時代,更要引領時代。一部熱播劇,影視作品在客觀呈現歷史事實的時候,應該有基本的價值立場。作為文化的傳播者,文藝作品不是主創人員的自娛自樂,需要有正確的價值導向,承擔起社會責任。對於文藝作品來說,找到一個時代的立足點,弄清楚這個時代的人到底需要什麼,至關重要。《娘道》引發的爭議或許就在於沒有找到時代的立足點。


文/陳曉雲(山東大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