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扶南甘蔗銷殘醉

扶南甘蔗銷殘醉

圖源攝圖網

寒露過後,是霜降。北方吃柿子,南方吃甘蔗。在南方,霜降一到,滿城盡帶綠箍棒,三兩走路的人手上都攥著拳頭粗細疑似竹竿或棍子,遠看像打群架,近看原來是吃甘蔗的。

說起來,再也沒有比甘蔗更身世成謎的了,營養學家把它歸於水果——這大概是世界上最細長的水果了;在畫家筆下像森林林木——也許是最甜蜜的樹;在武俠小說里便是打狗棒、燒火棍了——只要比武過程中不會忍不住啃了它。它長得齊樹高,狹長葉子,說它是樹,它不開花,也從不結果。說它是水果,可食用的卻是它的樹榦,剝皮嚼肉,吮汁舔皮,無一處不可供人流連回味。

武俠小說中丐幫幫主所使用的打狗棍

甘蔗在中國歷史悠久,今天看似平民水果的甘蔗在古代卻是帝王貴族鍾愛。比如三國時魏文帝曹丕特別熱愛啃甘蔗,上朝和百官議事也要啃甘蔗,邊吃邊說,說到得意時,嘖嘖咬著甘蔗,汁液橫流。讓我想起自己教書時有了閑暇,和一群教師在白楊樹下圍圈,啃甘蔗聊天的時光。啃甘蔗這件事確實容易產生一種集體親切感。

閩南有一種特殊職業——賣甘蔗,只賣一種水果而形成職業極為少見,足見當地人對它的喜愛。

一個甘蔗攤子是怎樣的呢?嘩然擺出來,在街頭最熱鬧處,一張大木案,小山樣堆滿切好的甘蔗。未切的甘蔗一捆捆擺在後面,倒好像衙門升堂時一字擺開的旗牌,綠色劍葉在上端招展,讓路過的人見了精神一振。案上高踞一把雪亮鍘刀,包拯即刻要鍘了陳世美的威風。鍘刀旁還擺著一台小機器,有錚亮鐵輪,角落擠著一排排透明小瓶子,幾個不同顏色的液體罐子,木案旁邊擺一大木桶清水。看起來又像化學實驗室,這簡直是歐洲煉金士的工作台了。其實,這不過是一個賣甘蔗的攤子的日常。

甘蔗攤兒

閩南吃甘蔗有這麼一個規矩,要從尾部吃到根部,這樣才能越吃越甜。古代有個著名典故叫倒餐蔗,《世說新語·排調》:「顧長康啖甘蔗,先食尾,人問所以,雲『漸至佳境。』」說的是顧愷之喜歡吃甘蔗,而且喜歡從尾部吃到根部,因為這樣會越來越甜。古人用倒餐蔗來形容日子越過越好。所以閩南人還有一個規矩,過年的時候在門背後立兩根帶綠葉的甘蔗。直到十五,若甘蔗還青青有葉,就是一年好兆頭。

王灼《糖霜譜》說,蔗有四色,曰杜蔗,即竹蔗也,綠嫩薄皮,味極醇厚,專用作霜;曰西蔗,作霜色淺;曰竻蔗,可作沙塘;曰紫蔗,亦可生啖,不堪作糖。而我打小就知道,甘蔗有紫紅的皮,有青色的皮,少數是黑色的皮,滋味略不同。爸爸喜歡吃紅皮甘蔗,我喜歡吃青皮甘蔗,因為比較容易咬。媽媽則什麼都可以吃,她似乎負責幫牙不好的我咬掉甘蔗節。小嬰兒們只能吃肉質細嫩的黑色甘蔗。三種顏色的甘蔗交錯著生長,橫七豎八,是一種絢爛的畫面,有現代感的強烈視覺衝擊。

秋風一起,白露隨著甘蔗葉涓涓滴落。霜降了,正是收甘蔗的季節。收甘蔗十分熱鬧好看,遠望上去,簡直是俄羅斯畫家最愛的鄉村題材。田野廣袤,一片蔗林著了霜,葉子驟然從翠綠變得灰白,遠望著,迷霧森林一般。一排排齊刷刷倒下去。迅速露出黑的土地來。整個畫面有一種流動的詩意。

甘蔗地

甘蔗廠是當地唯一的工業了。煙囪高聳,吐著火舌,像童話里的惡魔城堡發出軋軋軋的巨大怪響,一排排甘蔗進去,變成一捆捆白色的紙條出來,汁液小瀑布一樣流淌到凹槽里,一會就滿了。大人在認真爭論哪一種顏色的蔗糖最正宗。因為正宗的蔗糖有超強的解毒功能,比如延禧攻略或如懿傳里哪一位宮斗的娘娘,不慎被寵愛,招了忌恨,中了毒,眼看將死,這時唯一辦法就是灌上一大缸的紅糖水,或許可以撿回殘命。

甘蔗加工廠

還有一種土法制紅糖,不過就是榨汁、煮糖、攪拌、凝固、成型、切割的步驟,但是每個步驟在時間、火候、速度上的些許變化,都會影響到糖最後的味道、形態的不同。

紅糖性溫味甘入脾,具有益氣補血、健脾暖胃的作用 。男女老少都適合食用。在寒冷的冬天,泡杯紅糖薑茶,做個紅糖饅頭,煮碗紅糖荷包蛋,燒一碗用紅糖代替白糖的紅燒肉,吃在嘴裡,暖在心間。所以在中國文化里,甘蔗還有一重身份,不是樹,甚至不是水果,而是草藥。

大部分時候,牙口不好的我更喜歡喝甘蔗汁。《楚辭·招魂》中記載有「有柘漿兮」的字句,古時「柘」與「蔗」通用,「柘漿」就是甘蔗榨出來的汁液,即甘蔗汁。招魂有道是宋玉哀憐屈原之死,魂飛魄散,寫下來用於招魂的,其中一句對亡魂和神靈說:回來吧,我請你喝甘蔗汁……甘蔗汁這麼好,屈大夫你清魂有知,當御風而返,共飲一杯,甜絲絲冰涼涼,一定忘卻人間的苦。

用甘蔗榨汁,入口甘甜涼冽。一飲而盡,毛孔舒坦。俗話說,秋日甘蔗賽過參。中醫認為甘蔗入肺、胃二經,具有清熱生津、下氣潤燥的功效。甘蔗含鐵量高達每公斤9毫克,為百果之冠,故而有「補血果」的美稱。《本草綱目》中提到:「蔗,脾之果,其漿甘寒,能瀉火熱,消渴解酒」。唐朝詩人李頎就有「加餐共愛鱸魚肥,醒酒仍憐甘蔗熟」詩句,元稹也說「甘蔗銷殘醉,醍醐醒早眠」,可見,很早以前,中國古人對甘蔗的清熱、消食、醒酒等作用就有深刻的認識。

唐宋達官貴人的宴席上還流行一道甜品「糖酪澆櫻桃」,因口感甘美滋潤,視覺上賞心悅目而入詩,入詞,入史,入筆記,入傳奇。這道菜是用凝凍狀的乳酪像澆鹵一樣,澆沃到鮮紅的櫻桃上。以鮮乳酪的肥濃滋潤相配初熟櫻桃的鮮甜多汁,由於蔗糖在唐代成為通行的甜味品,唐人還要加澆蔗糖漿,增加了酪澆櫻桃的甜度,使這一道美點臻至於完美

糖水

現在,廣東人的小確幸之一糖水,是用甘蔗汁做的。廣東人煲湯,裡面也時常少不得甘蔗,那是煲湯的良臣愛將,就像包公身邊的王朝馬漢,西廂記里為崔鶯鶯穿針引線的紅娘。甘蔗煲湯,甜的做糖水,甘蔗馬蹄糖水、甘蔗葧薺糖水、甘蔗雪梨糖水等;鹹的用來提鮮,甘蔗排骨湯、甘蔗胡蘿蔔牛腱湯等。霜降一到,乘著甘蔗上市,可以每天煲一鍾喝。

霧霾里的北京如一片迷幻森林。這時節適宜做一道最簡單的甘蔗雪梨糖水,也可以把雪梨換成馬蹄或木瓜,這樣一道甜湯,簡易從容,於遠古遇見生活,於日常尋找詩意。

欄目策劃:李翊

微信編輯:王小懶

簡單三步,點亮星標

就能第一時間看到推送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節氣 的精彩文章:

秋日裡一杯溫暖的小「心」柑
菱角,芡實和當年的月亮

TAG:三聯生活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