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良弼何許人 刺殺他的彭家珍先後被孫中山毛主席簽批表彰

良弼何許人 刺殺他的彭家珍先後被孫中山毛主席簽批表彰

辛亥革命之後,滿清王朝雖已氣息奄奄,但仍有不甘滅亡的皇族權貴企圖作最後掙扎搏殺,因此,在這段歷史記錄中,就留下了一個人們並不大熟知的名字----良弼

良弼何許人 刺殺他的彭家珍先後被孫中山毛主席簽批表彰

良弼是何許人?

如果從大清王朝的根基上數數,這位愛新覺羅·良弼,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幼弟貝勒巴雅喇八世孫。祖上原系宗室,順治年間他的七世祖鞏阿岱(貝子拜音圖之弟)因為追隨睿親王多爾袞而獲罪被削爵、幽禁、黜宗室。直到嘉慶四年,才重新恢復宗籍,得到皇帝御賜紅帶子。

史料介紹,良弼是道光年間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的大學士伊裡布之孫,滿洲鑲黃旗籍。光緒三年(1877年)他出生於成都,不久遷往湖北。良弼早年喪父,與母親杭阿坦氏相依為命,從小接受正統忠孝倫尚教育,侍母極孝。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良弼被選送赴日,先後留學於入成城學校和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四年後畢業回國,進入朝廷練兵處,不久升任練兵處軍學司監督。

光緒三十一年三月,他被補任軍學司副使,袁世凱又延攬他為調充陸軍第八標統帶官。隔年四月,回任軍學司副使,並主持保定陸軍學堂校務。這年,新軍在河南彰德舉行會操,他任北軍審判長,其間充任考試陸軍遊學畢業生襄校官、提調官等職。光緒三十三年八月,任陸軍部軍學司司長,兼參議上行走。

史料評價說,良弼剛正傲骨,素有大志,以知兵而為清末八旗官員翹楚,不但是旗人中「嶄新的軍事人才,而且才情卓越」。他參與了清末一系列振武圖強的軍事活動,「改軍制,練新軍,立軍學,良弼皆主其謀」。然其自負而傲上,惜才而厭庸碌,改革過激而得罪碌碌權臣,結果「頗為時忌」,「常以不得行其志為恨」,以獨木支危廈何其難哉?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良弼獲任選修訂法律館諮議官,參與編撰新律;十二月,被授任禁衛軍第一協統領,實際負責管理禁衛軍。

宣統元年(1909年)七月,清廷聽「從良弼等之建議」,仿日本參謀本部設立軍諮府,以統籌全國陸海軍事宜,時任軍諮大臣載濤不諳軍事,凡事皆以良弼為「謀主」。十月,良弼被擢升禁衛軍訓練大臣。

良弼何許人 刺殺他的彭家珍先後被孫中山毛主席簽批表彰

宣統二年二月,良弼隨載濤赴日、美、英、法、德等八國考察陸軍,回國後參與組織了清朝新軍灤州秋操。

武昌起義於1911年10月爆發後,良弼的態度是,既反對朝廷重新起用袁世凱,又竭力反對革命,冀圖「以立憲彌革命,圖救大局」。

但攝政王載灃在無奈中仍11月啟用了袁世凱,調馮國璋任禁衛軍統制,良弼則被奪去統領禁衛軍實權。改授軍諮府軍諮使兼鑲白旗漢軍副都統。

武昌起義爆發之初,良弼曾主動請纓,要南下平叛,但時任內閣總理大臣的慶親王奕劻,卻派了軟弱無能的蔭昌前去鎮壓。身在軍諮府的良弼無能為力,只能拚命反對重用北洋將領,認為派去武漢平叛的將領都是袁世凱的部下,以後可能得出亂子,但沒人能聽良弼的意見。良弼「雖參軍務,無可與謀,常以不得行其志為恨,日有憂色」。

武昌起義之後的1911年12月29日,南方十七省臨時代表選舉孫中山擔任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布民國成立並就任大總統。

當時革命黨的形勢並不樂觀,武漢三鎮已被袁世凱北洋軍攻下兩鎮,革命黨節節敗退。

良弼見此,認為滿清王朝還有救,便於1912年1月12日與溥偉、鐵良等組織了「君主立憲維持會」(俗稱「宗社黨」),堅決反對袁世凱暗中謀劃的南北議和與清帝遜位。

1月19日,良弼主持宗社黨發布宣言,主張罷黜袁世凱,組建「戰時皇族內閣」,由鐵良任總司令,組織忠於清室的軍隊與革命軍決戰。

此時良弼的禁衛軍協都統一職雖已被馮國璋接替,但他在禁衛軍中仍廣有人脈,鐵良更是久歷行伍,在軍中的影響僅次於袁世凱,因此宗社黨聲勢不小。

一時間,宗社黨成員都在胸前刺有二龍圖案,以滿文姓名為標誌,在京、津等地積極活動,想奪回袁世凱的內閣總理職權,以毓朗、載澤出面組閣,由鐵良統領清軍與南方革命軍拚死抗爭,並強烈要求隆裕太后堅持君主政權。

良弼何許人 刺殺他的彭家珍先後被孫中山毛主席簽批表彰

(晚清朝廷情景圖畫)

時任京津同盟會暗殺機關部部長的彭家珍,見良弼如此倒行逆施,不禁義憤填膺,怒不可遏。他分析形勢之後,認為北方革命之所以不能快速發展,主要是敵人軍事力量強大,擒賊先擒王,只有誅鋤首惡以殺其勢,先誅殺阻礙革命的死敵才行。

彭家珍迅速與上海革命機關取得聯繫,將暗殺所需的各種武器先後秘密運至北京。為了掃除革命阻礙,他決定行「五步流血」之舉,捨身前往暗殺良弼。

行動之前,彭家珍毅然寫下絕命書:「共和成,雖死亦榮。共和不成,雖生亦辱。與其生受辱,不如死得榮。」

1912年1月26日深夜,彭家珍身藏兩枚炸彈,穿著新軍軍官制服,自稱是清軍標統,潛至北京西四北紅羅廠良弼府門前。他遞上崇恭的名片入府,不巧良弼赴攝政王府密議鎮壓革命之事而未歸。府上僕人將彭家珍引到客廳等候,然而直至深夜未見良弼歸來,彭家珍決定出去尋找良弼尋機動手。

當彭家珍剛走出良弼府邸大門,恰逢良弼乘轎而歸。當良弼剛從轎子里邁下一隻腳,就看見一個身穿清軍官服的英武青年迎上前來,遞上一張名片卻不說話,而是擋在轎前,阻住去路。

良弼並不認識眼前這個目光炯炯的年輕人,心知有異,急令抬轎進府,但一切為時已晚。彭家珍迅速從懷裡取出一枚炸彈,向地面狠狠砸去,炸彈轟然巨響,良弼應聲倒地,左腿當即被炸斷,血流如注。

良弼何許人 刺殺他的彭家珍先後被孫中山毛主席簽批表彰

(彭家珍)

良弼突然遇刺,當場並未被炸死。他被從人搶救送醫急救了兩天,請日本醫生做了左腿截肢手術,但終因傷重而亡。

據說臨死前,良弼嘆言:「炸我者,英雄也。我死,大清遂亡!」

而不幸的是,爆炸中,一塊彈片也擊中了彭家珍後腦,同盟會英雄彭家珍當場壯烈犧牲。

烈士的鮮血沒有白流。在彭家珍暗殺成功十多天後,滿清朝廷被迫下詔宣布清帝溥儀退位,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就此終結。

孫中山大總統稱讚彭家珍:「誅除大憝以收統一速效之功」,並為彭家珍題詞「我老彭收功彈丸」,追授彭家珍為陸軍大將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毛主席簽發給彭家珍家屬《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證》,表彰彭家珍「豐功偉績,永垂不朽」。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配圖均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心春秋 的精彩文章:

清朝皇帝有五個童幼年繼位 毛主席對其中哪位給予了極高評價
朱元璋想遷都首選的並非北京 是何原因讓他半途而廢

TAG:掌心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