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南懷瑾老師:什麼叫做人的意志精神?

南懷瑾老師:什麼叫做人的意志精神?


南懷瑾老師:什麼叫做人的意志精神?


什麼叫做人的意志精神?

本文摘錄自 《廿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

我們對於教育的重點,剛才說過性情,性與情。那什麼是思想?學教育的特別要把這一點搞清楚。我先不拿佛學來講,那個太科學,太細了,就拿我們上古的文化《黃帝內經》講。其實,《黃帝內經》是我們最古老的醫書,《黃帝內經·靈樞》篇,注重於經絡,尤其對研究針灸的特別重要。《靈樞》卷二有個《本神》篇,這個本神的神,不是什麼神啊鬼啊,是我們的精神,生命的稟賦是「神」,我們講這個人有沒有精神的神。《本神》篇「法風」,法是效法,風是一股氣的意思,生命這一口氣,我們呼吸的氣,一斷了就死亡。

黃帝問他學醫的老師岐伯,什麼叫做人的意志精神呢?岐伯回答說,「天之在我者,德也」。上天,這個是代號,生命的本來,我們中國講的天或者道都是代號,已經切斷了迷信的觀念,是科學哲學的來源。上面是什麼,真講起來是大科學,「形而上」的。什麼叫「形而上」?宇宙萬物都有形態、有現象,看得見、摸得著、抓得住的,但生命的本來,最初那個功能叫「形而上」,沒有形象的,更不是唯物的;但你說唯心也不對,心跟物都是因它而起的。現在這個問題不談,太高深了,屬於大科學、哲學。

「天之在我者,德也」,這一句話怎麼解釋呢?中國文化講「上天有好生之德」,上天給你的,稟賦來的。譬如這兩天我們四川大地震,地球裡頭的氣在震動了,這是大科學,可以生人也可以死人。所以「天之在我者,德也」,上天有好生之德。

「地之在我者,氣也」,從媽媽肚子里出來以後,我們的生命得以維持,是靠宇宙以內一股能量。這個「氣」並不是空氣的氣哦,也不要看成瓦斯氣啊、電氣啊,不要搞錯了,這是一個代號。生命有一股能量的存在,要注意哦!

「德流氣薄而生者也」,這要認得中國古文。像我們當年十幾歲在廟子里讀書,自己就看懂了,要是你看成氣很薄,那就錯了。「薄」者,逼迫也,我們小的時候讀兵書,「兵薄城下」,這個兵快要到城邊,就是用這個薄。「德流」,上天給我們生命是個流動的力量,它是動態的。「氣薄」,後天的生命功能隨時逼迫著我們的身體。就是這樣,我們生命的存在,四個字「德流氣薄」,上天給我們生命的功能,地球給我們生命的力量。所以中國文化裡頭有很多寶貝啊!你古文不好,古書就讀不懂。

「故生之來謂之精」,講到人的身體了。上天給我們生命的功能,地球給我們生命的力量,變成生命的存在,就產生精。精不是男女性交出精的精哦!精就是現在講的細胞、基因,或者荷爾蒙,我們這裡翻譯不叫荷爾蒙,叫激素,這些都屬於精。「故生之來謂之精」,所以老了、病了,人就瘦了,細胞出了問題。

「兩精相搏謂之神」,有陰陽氣在裡頭,它是講唯物了。這個生命有兩精,陰精和陽精,每個人本身有陰陽的精。「相搏」,兩個互相糾結合攏來,這個力量絞起來就產生神了。所以我們老了,眼睛老花,神不夠了。像我現在還可以,因為我曉得養神,養精養神叫保養精神。

「隨神往來謂之魂」,腦筋的思想叫做魂,靈魂。在中國文化里,靈魂是唯物的嗎?不是,但也不是唯心的,是唯物唯心兩個同體變化來的。隨神往來就是魂,我們思想是魂。所以看古書,或看古代木刻的畫,人死了,這裡出來一條線,上面靈魂出來了。做夢叫神遊,我們古文講自己做夢,神離開頭頂去外面,魂出去了,先由腦通到心臟,全身通的,「隨神往來謂之魂」,它跟著這個神跑。以前老一輩子的人,會看老人的生存時問。譬如我有一個老師,有一次我父親告訴我,你那個老師我看不久之客了。不久之客就是活不久了,在這個人世做客的時間沒有多久了。我父親對我講,旁邊就有人問他,你怎麼知道的?我父親說,他的神已經張開了,像花一樣張開了、散了,看到人茫茫然,所以就不久了。這是說「隨神往來謂之魂」。

「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魄是睡著了的那個氣,我們睡著了身體還在動,會呼吸,呼吸同肺很有關係,這個叫做魄。魂、魄是兩件事,你要研究中國字的不同哦!它們歸於哪一類呢?歸於鬼神這一類。什麼叫鬼神呢?往下面去的叫做鬼,向上沖的叫神。「鬼」字旁邊有個「雲」字的叫魂,「鬼」字旁邊有個「白」字的,一股氣,叫魄,就是呼吸,就是心臟跳動。你們如果看過死人,到醫院裡看到快要死的人,他那呼吸,呵!呵!呵!(急促狀)就是他的魄快要散了,呼吸快要完了;它同呼吸關係很大。

「所以任物者謂之心」,中國文化中,精、氣、神、心是分開的,這個心不是講心臟哦!你把它當心臟看就錯了。心,就是我們能夠思想、能夠記憶、能夠作用的能,用一個代號叫做心。你看我們中國的「心」字很有意思吧!黑板上寫的這個「心」字,同我們心臟解剖出來一樣的,心窩子這裡有個窩窩,空的嘛!像半個月亮一樣向上,上面沒有東西,裡頭也是空的。另有三點在外面,這三點是什麼?精、氣、神,這就是心了!我今天告訴你的是古文對文字的解釋,如果把這個心當成心臟就錯了,如果要當心臟,就要兩個字連起來,「心」字加個「臟」字,才是心臟。

「心有所憶謂之意」,你們辦教育要注意,教育兒童增強記憶,心要寧靜,我現在重點給你講這個。心隨時憶念,所以要你背書,要你背來。你們同學說我記憶力強,我現在比以前還更強,強在哪裡?心有所憶,一個好的句子或者是好的問題,我留意了又留意,記了又記,是自己叫自己,不是叫腦,是叫自己這個主子你不要忘記了。怕忘記了就反覆記,可是還需要幫忙的。他們跟我比較久了,他們知道的,有時我夜裡想到東西要寫,明天要打字,就趕快記下來,有時候電燈關了,我拿一張紙閉著眼睛就寫了,懶得開燈。為什麼?萬一有一天老了瞎了也要寫嘛!大概意思畫出來。你問他們,我怕打擾別人睡覺,經常寫好了放在門下面,他們隔天一開門就看見了,曉得這個要打字出來。不像你們記憶力散亂,一天到晚在玩,自己又都在鬧情緒,沒有恢復到先前的記憶。心有所憶,是回憶,隨時回想這一句話。譬如我經常要背,「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已經有記憶就不要這個意志了,這個意志是分析的,能記憶就已經不需要分析。「心有所憶謂之意」,意跟心不同的哦!

「意之所存謂之志」,人要立志,很堅定的意志。學醫的人,不管中醫西醫,希望病人跟你配合,怎麼配合?告訴病人:放心,一定會好!增強他求生的意志。所以醫生曉得這個病人救不了,但還會告訴他,「沒有問題的,沒有問題」,然後轉過來跟他家裡的人講,「不行啊!淮備後事吧!」不能給他聽到,你要保存他那個求生的意志,給他希望,使他堅強。

「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意永遠保存著謂之志,志跟意是這樣的差別。中國字「心」字上面加個「士」,士是知識分子、讀書人,受過文武教育的叫做士,士的心叫做志,堅定的意志,「我要這樣做」的意志。

「因志而存變謂之思」,思和想兩個不同。你看中國上古的醫書里就有,並不是佛學來了以後才有的,可是一般的醫生不讀這些,可惜啊!所以醫學不會再高明了。一個好的醫生,他的意志、記憶、分析,一定很堅強。「因志而存變」,知道內在的變化叫做思,這個是思想的思,不是想,想是粗的。思是很細的,所以我們文學上叫「沉思」。科學家發明,哲學家研究邏輯,都是「因志而存變謂之思」。

「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大學之道講安而後能慮,慮包括了思想,這和佛學不同了,它是科學的。因你的意志而存變,心裡有這個觀念求變化,是思想來的,因思想考慮很多,很細密,這個叫做慮。這個「慮」字呢?老虎的頭,再下面是田,就表示這個身體的中心在胃這裡,放在心裡頭。所以這個慮,是很內在的思慮。

「因慮而處物謂之智」,智慧是最高的,它不是思想來的。因慮,因為他內在的思慮,研究這個問題,譬如我們講,你要考慮考慮,我們中國話都是這裡來,叫人家多想多研究,考慮完了,不用思想,不用意志,忽然一個靈光發現,那是智慧。所以智慧不是思想出來的,也不是心出來的,是神出來的,這又回到神了,所以說智慧可以通神。

這些就是告訴大家,教育是這樣的道理。這裡講「心」、「意」,還沒有講到佛學的「心意識」,佛學講的心意識就包括後面的智慧了,那個就是認知科學,生命科學。

「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我大概這樣帶領大家研究一下古文,讀一下,它的內容很深的,你們自己背來,去研究。

「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處物,就是對付萬物、對待世間人,如此能夠做事了,這是智慧之學,教育的目標在這裡,教育的作用也在這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孟子養氣的修養工夫
【劉雨虹老師】打禪七的事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