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群韓國姑娘剪短長發,打碎化妝品……她們不是不想美,只是更想要自由

這群韓國姑娘剪短長發,打碎化妝品……她們不是不想美,只是更想要自由

說起韓國女生,很多人的對她們的第一印象可能會是精緻、漂亮、非常在意自己的外形,還有一個詞就是「整容」。

的確,對外在形象的追求和重視是當代韓國文化的一個特點,也正是這個特點促使韓國成為世界聞名的「整容大國」。

但是最近韓國卻出現了一個反對以上特點的運動:「逃離束身衣」:

一些曾經愛好美妝的女生,把自己的化妝品扔掉、剪短自己的頭髮,

把從前用來花在打扮自己的時間,都用在看書、鍛煉上。

這對她們來說,不是憎惡「漂亮」,而是為了獲得「自由」。

當我把所有的化妝品都拋棄後,我彷彿重獲新生!】

車智媛(音譯:Cha Ji-won)是一個20多歲的韓國女生,和大多數韓國女生一樣,從進入少女時代起,她就開始學習化妝了:

從12歲開始,智媛就習慣日常研究美妝視頻、嘗試各種各樣的美妝產品,一點點磨練自己的化妝技能。

漸漸的,她也的確變成了大多數人眼中那樣的「好看的韓國少女」。

(智媛)

但是,要維持這樣的漂亮,其實是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的,智媛漸漸的也覺得有點不堪重負:

每個月為了美妝產品都要花不少錢,一根最火色號的口紅,可能就需要剛入職的年輕人一天的工資;

雖然上班已經很辛苦了,但是為了變得合群,即使再困,她也要在每天早上,

提前一個多小時起床,化好妝讓自己看起來「乾淨整潔好看」再去上班;

每天晚上回到家,即使已經累到想倒頭就睡,也要強撐著完成十多道的護膚程序:

畢竟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護膚做不好老得快變醜了,可是要被所有人嘲笑的...

這樣的生活,她也覺得很疲憊,但好像又沒有什麼辦法停下來:

因為相比這種疲憊,要抵抗外界對自己的評價、承受當一個「不漂亮」「不修邊幅」的女生的壓力要大得多。

但是,隨著去年Metoo運動在韓國也漸漸興起,無數的韓國女生也開始關注女性權益問題。

人們在討論反對女性所遭遇的性侵之外,也開始注意到韓國社會對女性的種種無形的束縛

這種束縛中最受爭議的一點,就是「單一審美」對女性造成的壓力。

長久以來,彷彿整個韓國社會,都有一個固定的關於「美」的定義

為了追求這種「美」,無數女生從小就和智媛一樣,開始研究美妝、保養乃至整容。

每天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讓自己更符合這個美的標準:

皮膚要更白、更完美無瑕,穿搭要符合時下最潮的風格,身材要更瘦、更纖細…

如果達不到這個標準,就算沒有受到任何直接的嘲諷,也會感到無比的焦慮,

彷彿自己是不成功的、不配得到關注的…

在看了越來越多的關於「美」,關於「性別印象」,關於「女性主義」的討論後,

智媛累了,也突然「頓悟」了:

她意識到自己其實是被社會的這種單一審美「綁架」了,不想再繼續這樣每天花至少兩個小時打扮自己的日子了,更不想再隨時隨地都在為自己的外貌擔憂了!

於是,她非常大膽地加入了「逃離束身衣」運動:

她決定扔掉自己所有的化妝品,並剪短自己的頭髮,開始把之前花在研究美妝視頻的時間,用在讀書、鍛煉、研究女性主義。

(現在的智媛)

連媽媽看到她這樣的轉變後都驚呆了,並開玩笑說:「看,我現在有了一個兒子。」

但對智媛來說,踏出這一步後,雖然會讓很多人感到不解,但她自己卻輕鬆多了:

「我感覺自己好像重生了!」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美的方式不止一種】

雖然「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對美麗的追求本身是沒有錯的,

但是當這種「追求」達到韓國這樣「舉國重視」的程度時,就會產生許多負面效應。

最直接的體現是,無數不符合這種單一審美標準的女生,就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和焦慮。

面對這種焦慮,她們要麼付出巨大的努力,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金錢改造自己,努力符合審美標準。

要麼被這種壓力打敗,被焦慮和壓力反覆掙扎,因此彷彿失去了快樂生活的權利。

而擺脫這種「壓力」,有時候不是單靠個人努力,說一句「不在乎」就能完成的。

因為這種「壓力」,有時候真的會大到讓人想要自殺。

比如韓國博主Lina,就是被這種壓力逼到絕望的千千萬萬韓國女性中的一員。

韓國的博主Lina小時候因為手術和服用激素導致身體肥胖,從此就開始因為外貌問題承受各種痛苦。

在生活中,她被人指責醜陋,在學校里她因為胖被同學欺凌。

甚至在10歲的時候,她就開始嘗試自殺。

這種因為外貌帶來的痛苦並沒有隨著她漸漸長大而緩解,反而越發嚴重。

她開始恐懼社交,不想讓別人看到又胖又丑的自己。

但宅在家裡上網,看到的所有的女性的照片都是那樣顯瘦、美麗。

這也讓她更加厭惡自己,感到無比痛苦。

「是不是因為自己丑陋,就不配有快樂的生活,不配得到愛和尊重?」

為了變得漂亮,Lina開始學習化妝,努力減肥,甚至依靠催吐來瘦身。

但生活並不是「醜女大翻身」的電影,Lina並沒有靠著「奮發圖強大變樣」,走上人生巔峰。

相反,她發現無論自己怎麼努力,都沒有辦法達到所謂漂亮的標準,總是有人攻擊自己的外貌。

不化妝是錯,化妝也是錯,不漂亮就是原罪。

為了展現自己曾遭受過的外貌霸凌和內心的壓力,Lina錄下了一個自己「素顏-化妝-卸妝」的時評。

比如,不化妝的時候,各種指責的聲音不絕於耳:

「你的臉在我眼裡簡直是災難!」

「還是化點妝吧,現在化妝是一種禮貌!」

但是當她開始化妝,周圍指責謾罵的聲音並沒有停下來:

「為什麼你的臉看起來那麼臟?」

「你的粉底液之所以用那麼快,就是因為你臉太大了!」

「你的眼睛真的太小了!」

到後面,不管怎麼化妝,Lina也無法自己符合「漂亮的標準」。

於是,又開始有人指責她,化了也丑,不如不化。

「男人不喜歡太厚重的妝容。」

"如果我是長她這樣我寧願自殺!」

「我簡直想打她!」

於是就這樣,在各種反覆之中,Lina意識到自己可能永遠沒辦法當一個「漂亮的女生」。

但幸運地是,她最終意識到,就算不漂亮,自己也能應該有權利擁有快樂的生活,而不是讓他人的眼光來定義自己的人生。

所以,Lina最終決定卸掉妝容,摘下美瞳。

不管別人怎麼說,自己就是自己。

現在的她,終於接受了真正的自己,過得比從前開心許多。

所以,Lina也在最近的視頻中,也用自己的例子的告訴大家:

「我不漂亮,但沒關係。別因為其他人的存在而傷害自己。

別把自己和媒體上的照片做比較,你自己就是很特別的,沒人能夠傷害你。

你不一定要變得漂亮或身材完美。別讓他人定義自己,找到你自己的美好。

我會永遠支持你。」

Lina的故事,在這樣一個韓國女性權利意識覺醒的時期,

的確是給了面對單一審美無比焦慮的韓國女生們,在「適應」和「痛苦」之外第三種選擇:

反抗這種讓自己無比焦慮的文化,奪回「定義自己的美」的權利。

【『逃離束身衣』運動,反抗被物化的自己】

其實,智媛和Lina的故事在這個時候出現,並不是偶然的。

除了她們之外,還有越來越多的韓國女生,在過去幾個月里「毀掉」了自己曾經鍾愛的化妝品,並以此為榮:

這群女生的行為彙集在一起,毀掉化妝品、剪掉長發、回到素顏,

參加過去幾個月在韓國漸漸興起的「逃離塑身衣」運動,

但她們真正想要逃離的不是化妝品、長發、束身衣,

而是逃離韓國社會文化通過對女性外貌的單一、嚴苛的要求,形成的對女性的束縛。

眾所周知,韓國是一個整容大國,也是一個美妝產品極其豐富多樣的國家。

之所以能夠產生出這樣強大的美妝、整容產業,和韓國的外貌文化是分不開的。

想必很多人都看過一個圖:韓國選美比賽的選手之連連看…

雖然這張圖的確有一點誇張,並不是每個韓國美女都長得差不多,但的確也能反映出韓國社會對女性外貌審美的單一性:

女性們要擁有蒼白的皮膚、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樑、更小的臉龐、細長直的雙腿、纖細的腰肢,才能稱得上是美女。

如果不符合這個標準,就是一種「缺憾」。

所以為了實現這個標準,小女孩們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化妝、學習護膚,

而畢業的時候獲得家長支持,去接受一次整容手術,對現在的韓國學生來說也是非常常見的事情。

甚至連孩子們的家長,也會為孩子將來的整容手術存錢。

可以說,這種對美的認知和追求,是整個韓國社會都認可和追求的。

然而,當現在的年輕人,受Metoo運動的啟發,從性別平等的視角來看待這種「單一的審美」時,

他們發現了在這種看似合理的對美的追求之中,社會對女性權利的剝奪和束縛

首先,在這種文化中,女性將「付出更多的時間、金錢用於提升顏值」看做是理所應當的,

而社會也在反覆告訴女性,變得更美是女性的職責,這些代價都是女性應該承受的。

這種付出,光從經濟角度上來看,就讓女性相對於男性承受了更多的壓力。

更不用說在這個過程中,女生需要付出的大量原本可以用來拓展豐富自我的時間、精力。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點是,這種文化傳達了一個信息:

對女生來說,漂亮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深究下去,會發現支持這個「漂亮才是最重要」的理論的,是全社會對女性的物化:

簡單來說,就是漂亮的女生彷彿就像是更好的產品,能有更高的價值。

第三,在這種物化,其實也是一種韓國女性對男性從屬地位的體現:

更白、更瘦、更少女的「漂亮的特點」,

無一不在呼應著女子「嬌弱、年輕又要性感」的特徵,

而這種特徵產生的根源,是傳統男權社會中,男性對女性的最普遍的期待:

無論哪個年齡的男人,都喜歡年輕漂亮溫柔甜美又性感的女性。

這不僅是為了襯托男性高大形象的「大男子主義」的體現,也是為了讓女性顯得「更容易被掌控」。

因此,太黑、太胖、太強壯、太老、太「不性感」的所有相關特徵,在韓國主流審美中,都是不美的。

所以,或許正是因為Metoo運動對女性權利的討論,才引起了如今的「逃離束身衣」潮流。

因為性別的不平等問題、女性從屬地位的問題、女性被物化的問題,

並不總是會以大悲大喜的衝突事件體現,而是存在於社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每一段廣告、每一張海報、每一句鼓勵女性變得更美的口號、每一個美女贏得人生的故事...

在看似永遠光鮮美麗的韓國女性外表下,的確藏有太多的壓抑、焦慮。

而所謂的反抗,並不是要去推翻「對美的追求」,而是期待能夠有更多、更豐富多元的美的形式。

不同的年齡、膚色、體型,都可以有它各自的美好的狀態。

每個人可以追求更好的自己,而不是為了達成別人眼中的美苦苦掙扎,因為達不到而痛苦萬分...

你可以妝容精緻,纖細苗條,

我,也可以大方的露出臉上的小小雀斑,不必為了遮掩身材而穿得不舒服,

而我們,都是美的。

ref:

https://www.telegraph.co.uk/news/2018/10/20/south-korean-women-shun-make-up-backlash-beauty-ideal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q51xKG-hyU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8/oct/26/escape-the-corset-south-korean-women-rebel-against-strict-beauty-standards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8/oct/26/escape-the-corset-south-korean-women-rebel-against-strict-beauty-standards

--------------------------------------

ZHW大大:我也有點不想化妝了(眉毛長快點please)

在下吳邪老公稻米:化妝品:you happy就ok

非常叛逆的鹹魚:在一定程度上,我覺得無論長發短髮濃妝素顏,只要自己開心就一切OK

櫻花樹下拾櫻花:我感覺韓國那邊對美的定義有點狹窄,就單看他們的選美賽而言…

-Highhsoul:我是不願意的,那些口紅看的我心好痛哈哈哈哈哈

救救扣子:感覺韓國日本女性的壓力太大了,中國也有這種情況,但是自由選擇的空間相對來說大一些

庭有榴槤樹:化妝是為了讓自己開心而不是為了讓別人開心

RoadsLu:社會環境不一樣,韓國的女性真的被審美壓抑太久了。

用灼熾喚醒霧山:我化妝我開心,我素顏我舒服,自己感覺幸福就可以了,沒必要過分的刻意迎合他人

聽說改名可以改運的阿蘿:幹得漂亮,自己開心就好管別人幹什麼

某Hg該換新數據線了:令人心痛又令人欽佩的女士們!致評論區某些朋友,請不要覺得文章里的女士們過激,尖叫著喊出自己很痛苦的聲音,才能在漆黑的海面上掀起些波浪。

--------------------------------------

-防走失指南-

微信又改版啦,

好多小夥伴說找不到事兒君了

怎麼辦呢?

看下圖,教你三秒最快找到事兒君~

…………………………

事兒君有品,

專為大家準備英國的各種值得推薦的好產品~

英國直郵,包郵包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國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身體被刀捅了怎麼保命?一位親身經歷的小哥在生死邊緣的體驗
流浪漢用最後的20元幫她回家,她拼力為他籌款40萬,而結局太坑了吧!

TAG:英國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