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令歐洲害怕的一位中國皇帝,他不死疆域必達歐洲,不是成吉思汗

令歐洲害怕的一位中國皇帝,他不死疆域必達歐洲,不是成吉思汗

他率200人重建強大王朝,對外代表中國,就連歐洲十字軍團都服他

古代歐洲與古代中國同屬兩個社會,中國強大時,歐洲並沒象人們想像的那樣強大。歐洲人對中國印象主要源於匈奴入侵、成吉思汗的西征,帶給歐洲是恐懼,因為成吉思汗的屠城方式,讓歐洲無法想像。其實,在歐洲人眼裡,還有一人他們既怕又服的皇帝。這個皇帝的兵鋒雖然沒有深入歐洲,但卻被歐洲人奉為神。

1

這位被歐洲奉為神的皇帝,就是建立西遼的耶律大石。耶律大石是遼末進士,遼太祖的八世孫。他在遼國為官時,正是遼國衰弱金國崛起之時。後來天祚帝跑掉後,耶律大石就在北京立耶律淳為帝,這就引起天祚帝不滿。耶律大石認為遼國壽命已盡,再跟著天祚帝就是死跑一條,於是就帶200多人向西逃去。

耶律大石之所以西逃,主要還是西北地區作為遼國的疆域,並沒有因為金遼之爭受到影響,金遼之爭主要還是在燕趙及北部地區。而遼國的體制健全,邊防沒有皇帝指令不允許隨便調動,所以這一點救了耶律大石。他一路向西獲得了大量兵馬,使得他的實力不強增強。

耶律大石在西北先採取休養生息的方式,等勢力強大後,他採取先西後東方式,進行了帝國擴張。凡是反抗他的部落及小國,他一律用兵。契丹兵在耶律大石的帶領下,又重新煥發戰鬥力。經過耶律大石征伐,他很快建立了一個強大西遼帝國,在眾人擁護下,耶律大石登基為帝,繼續為遼國續命。

2

耶律大石在鞏固西遼的統治時,他並沒有像成吉思汗家族那樣粗放式的統治。成吉思汗攻一城屠一城,然後把蒙古人留下,也就算是統治了,但實際上留下的蒙古人並不會治理國家。

而耶律大石在征伐中,採取的是剛柔並用政策,對於反抗的他會集中兵力滅之,而對於主動投降的,他也會安撫他們。他攻下的土地,採用以夷制夷的方式統治,除了借鑒中原及遼國的統治方式外,他注重按照當地的生活方式順勢治理。那時耶律大石攻下城池後,選定一個當地人為首領,並發放一個銀牌,就證明是西遼官員了。

耶律大石對西遼的民族宗教也很寬鬆,並不是一味採取同化政策,也放任民眾信奉各類宗教。所以耶律大石的統治得到民眾的擁護。當時穆斯林史學家稱讚耶律大石是一位「公正的君主,正因為公正才受到人們的尊敬」,就連成吉思汗手下大臣耶律楚材看到井井有條西遼後,他對成吉思汗說:「頗尚文教,西域人至今思之」,表達了對耶律大石治理國家的敬佩。這一點成吉思汗做不到。

3

耶律大石在征伐過程中,也有過失敗,但他能迅速從失敗中站起並取得勝利,也正是契丹人那種不服輸的精神。耶律大石在征伐中,無論突厥人還是阿拉伯人,都是他手下敗軍。當時阿拉伯人把耶律大石視為異教,但在與耶律大石的較量中他們才領教了耶律大石的厲害。

隨著金國的壯大,耶律大石也逐漸從東征改為西征,使西遼帝國的疆域達到了裏海,囊括了中亞地區,甚至與歐洲接壤。

耶律大石建立的西遼帝國威名也傳到了歐洲,因為遼國時,「契丹」發音是中國,所以俄羅斯就一直把遼國當成中國。但西遼繼續對外稱「中國」,也使得歐洲對西遼有所了解。但這種了解也只限於聽說而已,沒有真正領略到耶律大石厲害。耶律大石西征與歐洲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時間相同。因為耶律大石寬鬆的宗教政策,所以歐洲把耶律大石視為基督的捍衛者。他們對耶律大石的西征既服又怕,認為耶律大石不可阻擋。

參考資料:《遼史》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泥腿看客 的精彩文章:

我國歷史上352位皇帝,都應感謝的是一位22歲的小夥子
胡惟庸案朱元璋賜死的第一人,630年後該村稱其後裔,專家:可靠

TAG:泥腿看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