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坦克總師談工作中的難忘記憶

坦克總師談工作中的難忘記憶

原標題:坦克總師談工作中的難忘記憶


【編者按】大青山,位於內蒙古包頭市北郊,是某大型武器試驗場所在地。那裡留下了太多兵工人的青春、智慧和汗水,承載著共和國兵器工業的記憶。本文是兵器工業集團首席科學家、時任三代坦克副總設計師杜惠昌老先生對自己在大青山工作這幾十年的一些記憶片段,我們能夠從中感受到老一輩兵工人對於事業的執著、對祖國的忠誠。


在大青山進行試驗的國產新型坦克


試車回來像個「泥猴」


莽莽大青山,是我們試車的好地方。到大佘太、石拐、百靈廟、烏梁索海……那些地方試車,都要經過大青山,那綿延起伏的山坡和奇嶇不平的山路。特別是有一條哈達門溝,是從山南通向山北的必經之路,更是驚險,卻正是我們經常出沒的地方。不管是寒冬、酷暑,不管是颳風、下雪,也不管是黑夜、白天,那是考驗我們車輛性能、也是鍛煉我們科研人員的基本條件。我們每次試車回來收穫之一,就是人人像個「泥猴」,滿臉的土,滿身的油泥。


那幾年,我正在搞對象,我的那口子第一次見到我這個樣子,嚇了一大跳。心想這就是你們的工作啊?怎麼這麼臟啊!可回頭,還是高高興興地給我洗那滿身油泥的工作服。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挺有意思的。


杜總指揮參加三代坦克寒區試驗


一天十個窩頭


五、六十年代,我們剛進研究所,正是困難時期。那時,我們經常要參加保養車輛,學習駕駛。到那一天,天不亮,就要進山去,天黑以後才能回來。風餐露宿一整天,我們就帶著煨炭、水、撲克,穿著皮襖,帶著窩頭(一個人將近十個)出發了。到了山裡,找個小山坡(大青山基本上都是光禿禿的,沒有可隱蔽的地方),點上煨炭烤烤火,等待天亮。以後就開車,一個人一圈輪流學習駕駛及保養車輛。休息的時候,干吃一個大夥為你準備好的、烤得焦黃的窩頭,還覺得挺香,喝口水,打打撲克,邊吃邊玩。一天下來,駕駛也學了,車也保養了,撲克也打了,窩頭也吃完了,高高興興的,也該回家了。這就是那個時候,我們在大青山的一天。


今天的兵工戰士們,仍然繼承和發揚著老一輩「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無私奉獻」的兵工精神


大青山下的誓言


老張(張保中,後來的三代坦克發動機總師)和老郗(郗健,三代坦克發動機渦輪增壓器設計師)是我們的合作夥伴,是70所的老技術人員,也是我的高班同學。七十年代中,我們為了一個項目,一起在大青山試車,結下的友誼。


記得前幾年,接到張保中的一個電話,他告訴我找到了一封三十年前我給他寫的信,說這封信對他完成那個項目有很大的影響。我聽了,感到挺得意的。


老郗現在也在北京住,那天打電話聊起來。我們都記得,當年在大青山試車的時候,他曾經立下的誓言:不把這個項目搞出來,絕不罷休。甚至還說,等他死了,一定要把骨灰撒在大青山的跑道上,以示紀念。當時,我們聽了特別感動。文化大革命中,有人諷刺、挖苦地說:「70、70,七年等於0」。所以,老郗和老張非要下決心,把項目搞出來,突破這個「0」。最後,是靠各方面的努力和合作,靠我們這一些當年已經步入中年的人,積極、刻苦、奮鬥、配合,終於把這個項目搞成了。

我和老張、老郗回憶當年,還是很滿足、很欣慰的。這些事情,好像是昨天剛剛發生的一樣。



照片左起:杜惠昌、錢仲魯、張保中


照片左起:張保中、張均享、葉慧英、郗健。他們都是中國坦克發動機研製領域的重量級科學家



2010年幾位總師的合影。隨著祝總和張總先後辭世,三代坦克總師系統再也見不到這樣強大的陣容了;照片左起副總師傅寶玉、王哲榮,總師祝榆生,發動機總師張保中,三代坦克副總師杜惠昌


試新車,就像我們自己的「孩子」一樣


我們試了無數種車,有國內的、國外的、有新的、有老的,特別難以忘懷的,是那些我們自己研製的新車。從開始定指標、定方案、一直到設計、製造全過程,就像自己的孩子,懷孕的過程一樣。到原地發動的那一天,幾乎所有的研製人員都會聚在一起,就像盼著自己的孩子呱呱墜地一樣,翹首相望。當聽到裝車的發動機第一次發出連續的「突、突……」的排氣聲,好像特別美妙,就像聽到自己的剛出生的嬰兒「哇……」的一聲啼哭一樣,人人歡呼雀躍,拍手相告。我們心中的挂念----幾年、十幾年的努力,我們的「孩子」終於誕生了。以後試車,小心翼翼,細心呵護,盼著他成長,就像怕把自己的「孩子」磕著、碰著,希望自己的「孩子」快快長大一樣。


「孩子」出生以後,還要盼著他走出第一步。七十年代初,我們研製一種新車,液力傳動、液壓操縱。發動機發動以後,車還是不能動。當大夥正在琢磨的時候,一個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駕駛員----孫師傅,進到駕駛室,把發動機發動起來,把油門猛踩下去,結果車走了。原來是液壓操縱的油泵需要一定的轉速,才能操縱車輛,當時大家都缺乏這方面的實踐經驗。車動了,就像我們的「孩子」會走第一步一樣,大夥高興極了,稱讚那個孫師傅為首席駕駛員。


現在,想起三十多年前閉門造車的事,感到那個時候我們太幼稚了。但那時,確實是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啊!



我們不要忘記他們


試車確實是很苦的,也是有風險的,特別是新車。每次大型試車,每次大型表演(領導或外賓參觀),成群結隊,浩浩蕩蕩,嚴謹細緻、雷厲風行,就像打仗一樣。這些時候,試車人員最辛苦、最緊張,但是每個人的興奮勁就甭提了。


幾十年來,參加試車的人一撥一撥的,二十年、三十年以後,他們往往帶著不少傷、痛,帶著無私的奉獻,一個一個地離開了試車現場,慢慢退休了。有的甚至於犧牲了。他們為我國的車輛事業作出了畢生的貢獻。


特別要提出的是我們試車隊伍里的工人,很多是中專畢業,或者從部隊轉業的,有文化,有經驗,和技術人員密切配合。他們能夠把技術人員的很多想法變成實踐。他們是我們科研隊伍里一支非常寶貴的力量,太多、太多。就因為和他們在一起能夠得心應手,所以很多人當時勸我離開邊陲的艱苦的工作崗位,我也沒有捨得離開,而一直堅持下來了。


我在前面的文章「回青山「里也提到過,我們這些老技術人員和他們這些老工人師傅親密無間,現在我們見面還是很親切,去年還在一起照了相。


現在的試車條件好多了,研製水平提高了,試車出的問題也少多了。艱苦的程度好多了。技術人員在試車中作用更大了,試車的水平更高了。但是對車輛自然條件和道路條件的考核仍然是很艱苦的。試車中工人師傅的作用仍然是重要的。每一種新車的研製成功都和試車人員(其中包括工人師傅在內)的努力是分不開的。讓我們不要忘記他們。



筆者收藏的有三位副總師簽名的99式坦克模型



筆者於2018年8月底,去家中看望杜總



《總說裝甲》每一期的底圖,就是杜總年輕時為裝甲兵授課的照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佩奇 的精彩文章:

M1坦克太拖節奏 美軍將購500輛更全能「輕坦克」
赤壁之戰後,曹操是如何迅速確立起自己的威望?

TAG:社會佩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