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宗教對一個大國有多大的影響?看看戰後的日本和德國如何對待歷史

宗教對一個大國有多大的影響?看看戰後的日本和德國如何對待歷史

原標題:宗教對一個大國有多大的影響?看看戰後的日本和德國如何對待歷史


不理解神道教,就不了解大和。不了解大和,就不了解日本人,也就無法理解日本人的民族凝聚力的來源和價值觀的出處。


神道教是日本的傳統民族宗教,是日本的「本土文化」。在古代幾乎全封閉的日本,神道教的產生和自我發展幾乎沒有受到外界的影響,因此完全能夠反映當時的日本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社會思想。並且在漫長的發展演變過程中對日本文化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在日本國內信仰神道教的,占日本人口比例達到85%。


日本原始宗教約產生於公元前3世紀,最初以自然精靈崇拜和祖先崇拜為主要內容。5~6世紀之際,吸收了中國儒家的倫理道德和佛教、道教的某些教義或思想,逐漸形成比較完整的宗教體系。



神道一詞約產生於8世紀初,用以與當時盛行的佛教相區別,文字記載首次出現於《日本書記》中,用明天皇「信佛法,尊神道」、孝德天皇「尊佛法,輕神道」。自此,神道成為與佛教相區別專指日本本土傳統民族宗教的概念。但為了與佛教抗衡,神道也開始仿照佛教廟宇建立神社或神宮,形成教義和儀式,並逐步發展成為神道教。

神道教簡稱神教,是日本傳統的民族宗教,屬多神崇拜,據說有800多萬個神,特別崇拜太陽神——天照大神,視其為皇祖神。



日本人是很信仰神道教的,幾乎人生所有重要事情都要祈求神的保佑。


日本人一般在出生30至100天內都會被父母帶去參拜神社,在3、5、7歲的11月15日,所謂「三五七節」要參拜神社;小孩取名、讀書、升學,要去神社祈求學業有成;畢業找工作、找對象、結婚,要到神社祈求神佑;買了一輛新車,也要到神社去為它做一次法事以祈禱行車平安;新年元旦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神社參拜,求個簽,討個吉利;人死了,把牌位供在神社裡,親人們每年去祭奠。


神社祭拜的亡靈種類,神社被區分成六大類:

  1. 祭祀古代諸神祇的神社
  2. 祭祀歷代諸天皇亡靈的神社,又稱神宮,如祭拜明治天皇的明治神宮
  3. 祭祀有功勛皇親的神社
  4. 祭祀國家功臣的神社
  5. 祭祀諸氏族祖先的神社
  6. 祭祀國郡鄉土功勞者的神社,如祭拜明治維新一百多年來陣亡將士之靈的靖國神社


日本現有神社已超過八萬座,其中每年參拜人數最多的有鎌倉八幡宮(六百萬人)、伊勢皇天大宮(四百八十二萬人)、東京明治神宮(六百二十五萬人)與靖國神社(三百萬人)。


這從它的數量上就可看出,在日本這麼一個陸地面積只有37萬平方公里的島國,神社就有8萬多個。可以說大小神社遍布全國各地,大到都市,小到偏僻的山村,到處都有。


雖說「神社」是統一的說法,但在日本,不同的神社往往會有不同的名稱。


除了最常見的「神社」外,一般來說還有「神宮」、「宮」、「大社」、「社」等。其中「神宮」代表「神的宮殿」,只有地位最高的神社才能使用,比如伊勢神宮、明治神宮、石上神宮等,而伊勢神宮又是最受尊崇的,它還有一個別名叫「大神宮」。「大社」這個名稱最開始只用在最古老的神社之一出雲大社身上,後來又出現了諏訪大社、伏見稻荷大社這些「後輩」,於是也就自成一套系統了。


因此,就日本和神道教來講,崇拜神的至高無上,因此對於很多決策也都用神的口吻來指令。


德國與日本同是戰爭的侵略國與戰敗國,德國在戰後的態度和行為贏得了各國的讚許,但日本的所作所為至今仍被昔日受侵略的國家所指責,其實這還是與他們所信仰的神道教有關。


他們認為這場戰爭是按「神的旨意」去征服「劣等民族」,所以他們的錯不在於侵略,而在於戰敗,假若他們沒有戰敗的話,他們根本不需要道歉。


另外,神道教認為人死後的靈魂根本上沒有邪惡之分,是平等的,而且不論好人壞人,死後都將成為神,因此他們不會認為拜祭靖國神社中的甲級戰犯是有任何問題的,也就不存在什麼道歉問題了。



相反,德國文化一直是受基督教信仰熏陶,在基督教信仰中,強調的則是認罪、悔改,所以德日兩國在對待歷史問題上態度會大相徑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墓手札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蘇德戰場完虐納粹MP40,波波沙衝鋒槍至今仍在服役
武則天陵墓為什麼如此吸引考古學者?裡邊的寶物預計有500噸

TAG:刀墓手札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