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有「戀物」情結的孩子長大會有戀物癖?

有「戀物」情結的孩子長大會有戀物癖?


有「戀物」情結的孩子長大會有戀物癖?


作者:一顆大胡椒

圖片:pixabay

1


有一天朋友圈刷到一條消息:


「跪求大家替我轉發!前天晚上6點,我和兒子在玩具城玩,臨走把一條毛毯落下了,再回去找已經找不見了!每天晚上兒子必須抱著毛毯才能入睡,現在丟了,他連續兩天不睡覺,每天哭著喊著要那條毛毯!我買了條一模一樣的給他,可他說味道不對!真心要崩潰了!跪求大家幫忙轉發,尋找,特別重要!真的特別重要!找到必有重謝!聯繫電話……」


二話沒說,我立刻幫忙轉發了!

不為什麼,就是,我家也有一個如此「戀物」的兒子!

懷孕後期,老公給我買了一隻毛絨玩具大狗,每天我都抱著它睡覺。現在想想,也許,這就奠定了兒子和這隻毛絨大狗的感情基礎?

兒子出生以後,毛絨大狗作為防止他摔下床的物件擋在周圍,每天他睜眼閉眼都是它。

兒子能翻身了、會爬了,經常一把拽過毛絨大狗摸啊摸,高興的咯咯咯笑。

兒子會走了、有自己想法了,每天晚上要抱著大狗才能入睡,就是腿壓在它身上,手也不停摩挲那種……

天氣好的時候,我把毛絨大狗洗了洗,掛在陽台上晾著。

兒子每隔十分鐘、二十分鐘就過去摸一摸,「媽媽,還沒幹呀!」、「媽媽,你讓它快點干好不好!」、「媽媽,晚上之前,能幹嗎?」

如此之類的問題,問到我崩潰……

我的天啊!兒子,你已經兩歲了啊!而且你是個男孩子啊!你為何要如此迷戀一直毛絨玩具狗啊!你不愛媽媽嗎?媽媽沒有它可愛嗎?媽媽比不上它嗎?

鬼知道我為什麼要和一隻毛絨玩具狗爭寵……

2

有「戀物」情結的孩子長大會有戀物癖?




「我們家青青,鍾情於一只布老虎,吃飯睡覺,走哪裡抱到哪裡。關鍵是那隻布老虎,一隻眼睛都沒有了!!」


「我閨女每天晚上睡覺都要摟著一隻兔子又親又摸的,還要說半天悄悄話。天知道,她悄悄話都不跟我說。」



「我家那小子是偏愛一條紅色的被子,被子都髒的不成樣子了,他堅決不讓我洗!」


看著媽媽群里,姐妹們的吐槽,恍然大悟,原來「戀上」毛絨玩具等物品,是很多孩子的「通病」……

書上說,戀物,是一種依戀行為,是孩子再從「完全依戀」轉為「完全獨立」的過渡期間所產生的行為,絕大多數發生在6個月至3歲之間,在2歲左右時表現最為強烈。

通常孩子戀物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同樣的物品,孩子只喜歡從小一直在自己身邊的那一個。即使破了,壞了,甚至殘缺不全了孩子也會執著的喜歡,捨不得丟棄。通常,用新的、一模一樣的跟他換,他都不會同意。


  • 離不開它,吃飯、睡覺,甚至外出玩都會帶在身邊。


  • 經常跟它「說話」,會親親它、抱抱它、時不時的聞聞它。


這會兒,大家不禁要問了,孩子為什麼會依戀某種物品呢?

答案是因為缺乏安全感。而孩子經常接觸的這些毯子啊、毛絨玩具啊等等,是他們隨時可以擁抱,獲得溫暖的物品,自然而然也就成了「戀物」的對象。

美國動物心理學家哈洛有個著名的「羅猴」實驗。

實驗者製作了「金屬母猴」和「布母猴」來代替真母猴。「金屬母猴」是用冰涼的金屬絲製作的,頭部有兩隻眼睛,胸前安置了橡皮奶頭,幼猴可以從隆起的橡皮奶頭上吃到奶汁。

而「布母猴」是一個圓筒,外麵包有一層柔軟的絨布,它的面部表情畫的比較豐富,但沒有食物可供幼猴吃。

實驗者把幼猴與兩位「母親」放在一個籠子里,幼猴可以在籠子里自由活動,自己選擇接近哪一個「母親」。

結果是,幼猴大部分時間選擇依偎在「布母猴」的身旁,只有在飢餓的時候才跑到「金屬母猴」那裡去進食

實驗表明,與餵食相比,身體的舒適接觸對依戀的形成起著更重要的作用

與動物相比,人類更具有濃厚的情緒色彩。科學家確信,嬰兒的安全依戀是其心理健康的基礎。在舒適的身體接觸中,孩子不僅得到了感知覺的發展,也得到了一種心理上的放鬆。

所以,孩子們的所「戀」之物都是那些比較柔軟的東西,也就不足為奇了。

有「戀物」情結的孩子長大會有戀物癖?


3


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有或輕或重的戀物情結,適當的戀物能夠給孩子帶來安全感,但如果孩子超過5歲了仍有戀物情結,並且有日益嚴重的趨勢,父母就要採用一些干預的辦法了。

既然孩子的戀物情結是由缺乏安全感引起的,那麼,如何預防和慢慢解除孩子的戀物情結呢?

首先,對孩子容易產生依戀的枕頭、毛巾、被子、毛絨玩具等,盡量多準備幾個,讓孩子輪流使用,這樣可以減少孩子對某個特定物品的依賴。

其次,孩子的戀物情結很多源於獨處時產生的恐懼感。因此,少讓孩子獨處,是消除孩子戀物情結的一劑良方。

為了鍛煉孩子自主睡覺能力,有段時間我堅持讓他自己入睡。我發現在那段時間裡,孩子特別依賴毛絨大狗,緊緊地貼著毛絨大狗軟軟的毛,以此來抵消爸爸媽媽不在身邊的孤獨和恐懼。

後來,我發現孩子離不開大狗,還經常跟他說話,總是問大狗,「你是不是最喜歡寶寶?」然後自問自答,「嗯,狗狗最喜歡寶寶了」。

從那個時刻起,我意識到自己做錯了。拋開那些鍛煉獨立自主入睡的理論,每天晚上堅持給他講故事陪他入睡,一個多月之後,孩子就沒有那麼依賴大狗了。

再次,父母相親相愛,是給予孩子最好的安全感。

開頭提到尋找毯子的朋友,其實是個離了婚的單身媽媽。聽她講述,那條毛毯是孩子未出生時買的。

沒離婚前,孩子經常和爸爸一起在毛毯下藏貓貓。後來兩人感情不和離婚後,孩子便不讓媽媽洗那條毛毯了。

孩子說,「洗完就沒有爸爸的味道了」……

你看,孩子依戀的,其實是父親的味道。

最後,多抱抱他,親親他,經常對孩子說,「我愛你」,這比什麼都重要。

因為缺少關懷、缺少愛撫,孩子「直觀感受」到的愛很少,所以才會去找其他的替代物。如果父母經常愛撫孩子,讓孩子更直觀的感受到濃濃的愛,他還會選擇用沒有生命的毛絨玩具來代替真實的愛與關懷嗎?

從現在開始,別不好意思,伸出你的雙手,多去抱抱孩子,張開你的嘴巴,多對孩子說聲我愛你,讓我們打開孩子孤獨恐懼的小心靈,放入更多的溫暖、愛和陽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涵妮媽媽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寶寶在什麼階段需要補充DHA和ARA?
寶寶睡覺哼唧、睡不踏實?原因和處理方法在這!

TAG:涵妮媽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