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接近400年的歷史,一切都恍如原生態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接近400年的歷史,一切都恍如原生態

這裡神奇、美麗、富饒,有著我從未體驗的自然原生態,以及熱情好客的少數民族。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接近400年的歷史,一切都恍如原生態



倘若不是親身前往,很難想像在國境之內,竟然還有著這麼一個獨特的地方。地理位置偏僻,讓它依舊保持著神秘的歷史風貌。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接近400年的歷史,一切都恍如原生態


中緬漫長的國境線,存在著讓人驚嘆和意想不到的民俗遺存,璞玉般的「司崗里」佤族文化在此千載傳承。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接近400年的歷史,一切都恍如原生態



這個神奇的地方,叫翁丁佤寨

位於雲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已經有著有著近400年的建寨歷史。原始佤族民居建築風格、原始佤族風土人情,被稱為了「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接近400年的歷史,一切都恍如原生態


green_fingers/攝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接近400年的歷史,一切都恍如原生態



刀耕火種,造就一方原始天地


滄源地區的森林覆蓋率非常高,加之地形因素影響,冬春季常會在壩子、谷底上空形成逆溫層,低海拔河谷的暖氣與高海拔沿山下滑的冷空氣相遇,讓逆溫層以下形成了厚厚的雲海,早上陽光照射後,氣溫升高,雲海急劇翻滾、奔涌,會上演變幻莫測的雲山霧海景觀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接近400年的歷史,一切都恍如原生態


11月和12月在滄源,幾乎每天早上霧海都如約而至。從縣城驅車半個小時,就可以到達山頂高處俯視山谷,早晨的陽光照耀出溫暖祥和的無際雲靄,當雲海中開始透浮現出滄源縣城的時候,真有種海市蜃樓的錯覺。當你站在山頂,看著雲海在你腳下翻騰,村鎮、道路和山峰在雲霧中若隱若現,宛如仙境。當你看煩了城市的霧霾,再來看這裡神奇的雲霧海,心情感受截然不同。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接近400年的歷史,一切都恍如原生態


大俠V5/攝


在滄源群山之中,尚有很多沒有開發過的原始森林,我們一行人來到了距離縣城最近的原始叢林山谷---農瓦山谷。走進森林後,可見到碩大的董棕樹,以及大量從高大樹木樹冠上垂下來藤蔓。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接近400年的歷史,一切都恍如原生態


沿著原始山谷小溪前進,沿途地形起伏,不時需攀扶樹木和藤蔓前行,沿途無人跡,只有野趣的自然生態美景。聽說在滄源的南滾河國家自然保護區里,還棲息有野象和大量珍稀動植物,心生嚮往。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接近400年的歷史,一切都恍如原生態


佤族的圖騰是牛,從進入村寨開始,就可以在木樁上、神樹上、重要的建築牆上,看到掛著的碩大牛頭骨。佤族的傳統建築是干欄式的,下部用來飼養牲畜和堆放雜物,上面才是居住的茅草屋,屋頂上會開有天窗。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接近400年的歷史,一切都恍如原生態


每當清晨和傍晚,整個村寨就會被裊裊炊煙所籠罩,非常原生態的自然生活場景。佤族村寨中的清晨和傍晚,美麗炊煙和那樹影婆娑的奇幻光影。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接近400年的歷史,一切都恍如原生態


夜幕落下,這裡沒有燈火通明,璀璨的星空可以一覽無餘,時常還能夠看到罕見的天文現象,時運高或許還能碰到流星呢!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接近400年的歷史,一切都恍如原生態



翁丁大寨


滄源佤文化的精華所在---「翁丁大寨」,距離滄源縣城30多公里,50分鐘車程可到,翁丁是雲南省著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文化保護區。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接近400年的歷史,一切都恍如原生態



佤族是一個山地民族,佤族在古語當中的意思為「住在山上的人」,佤族的村寨多借山勢而建。翁丁整個村寨保護的非常完好,具有佤族村寨的各種傳統元素,如寨門、寨樁、撒拉房、打歌場、木鼓房、人頭樁、牛頭樁等,都散發著濃郁的原始部落氣息。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接近400年的歷史,一切都恍如原生態



滄源崖畫谷


滄源崖畫谷有著距今3500年歷史的崖畫,崖畫谷距離縣城只有40多分鐘車程。滄源崖畫是新石器時代先民的作品,畫面反應了原始部落生活場景。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接近400年的歷史,一切都恍如原生態



據說專家研究後,得出了顏料是用牛血和礦石粉調配的結果。古代先民通過這些生動的崖畫圖案,將神與天地,以及先民的生活場景刻畫出來,有種與先祖的對話感覺,這裡的崖畫中蘊含著我們無法準確詮釋的眾多秘密。距離崖畫不遠,還有天坑和司崗里大溶洞等景點,都是自然界神奇造化的景觀。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接近400年的歷史,一切都恍如原生態


司崗里大溶洞


佤族口口相傳的「司崗里」創世傳說,其中提到人類是從山洞裡走出來的,所以對於大型溶洞,佤族有著更加崇敬的信仰。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接近400年的歷史,一切都恍如原生態


司崗里大溶洞是個Y字型的特大溶洞,洞內主廳非常宏大,目前開發的區域只是溶洞的很小一部分,溶洞底部還有暗河通向更深處。這裡的地下溶洞和暗河,基本處於未探查階段,也許有很多神奇和驚喜就藏在其中。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接近400年的歷史,一切都恍如原生態


好客的待客習俗


佤族人非常好客,如果主人外出或不方便接待外客(有喪事等),會在屋子門上插上綠葉樹枝。除了插樹枝的房子外,其他的民居建築外來的客人都可以進入拜訪。佤族常會煮茶和奉酒迎接。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接近400年的歷史,一切都恍如原生態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接近400年的歷史,一切都恍如原生態


熱鬧的傳統民俗


如果運氣好,還能看在翁丁看到傳統的佤族民俗「拉木鼓」和「打歌」活動。「拉木鼓」是佤族木鼓文化的重要活動之一,全村寨的居民會拉著木鼓,唱著歌曲,將木鼓從山上拉到村寨的廣場上,場景盛大而隆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接近400年的歷史,一切都恍如原生態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接近400年的歷史,一切都恍如原生態


而「打歌」是圍成圓圈邊演奏、邊跳舞,樂手們吹著民俗樂器,村民們邊跳邊唱,場景非常有感染力,常常會帶動訪客共同加入舞蹈之中。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接近400年的歷史,一切都恍如原生態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接近400年的歷史,一切都恍如原生態


好煙的佤族婦女


除了翁丁以外,中緬邊境東段的嘎多月亮古寨,以及邊境西段的芒黑小寨,這些村寨完全未經開發,雖然村寨里有些現代材質建造的房屋,但村寨中民風更為淳樸,也是體會滄源原生態的絕佳地點。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接近400年的歷史,一切都恍如原生態


佤族婦女有抽煙斗的習俗,她們不管是在勞動中或在空餘休閑時,都會拿出煙斗抽上幾口,尤其是老年婦女,幾乎是煙斗不離身。佤族的婦女非常勤勞,在村寨里時常可以見到曬穀勞作、用頭頂背搬運飼料,用傳統腰機和紡錘織布與紡線的婦女。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接近400年的歷史,一切都恍如原生態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接近400年的歷史,一切都恍如原生態


自駕攻略

坐標:雲南省臨滄市滄源縣勐角鄉

自駕路線:昆明——昆磨高速——南繞城高速——杭瑞高速——祥臨公路——羊耿線——耿滄二級公路

非自駕路線:先行前往臨滄,再從臨滄汽車站乘坐發往滄源方向的中巴,下車後轉成去勐角鄉的客運班車或者包車前往

當地美食:清燉牛肉、紅茶燒肉、石板蕎粑粑、佤族酸肉、雞肉爛飯、牛乾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