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國畫介紹——明代陳洪綬《舉案齊眉圖》

中國畫介紹——明代陳洪綬《舉案齊眉圖》

原標題:中國畫介紹——明代陳洪綬《舉案齊眉圖》



明 陳洪綬 舉案齊眉圖 絹本設色 北京榮寶2011春拍 成交價2184萬元

陳洪綬的人物畫線條從早年到晚年經過了易圓為方到易方為圓的兩次變化。這些變化使陳洪綬的人物畫線描從學習別人到創立自己的風格,又發展自己的風格直至進入「化」境。此件作品創作於1651年,即陳洪綬去世前一年,繪畫線條具有圓潤簡淡的特徵。


《舉案齊眉圖》典故出自《後漢書·梁鴻傳》:「(梁鴻)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於鴻前仰視,舉案齊眉。」後人用「舉案齊眉」一詞形容夫妻相敬。畫面繪梁鴻妻孟光雙手托盤送茶飯以至眉間,身體前傾,眼瞼低垂,神態恭敬;梁鴻同樣身體前傾,雙手接盤,神態安詳。在這一敬一接之瞬間表現了夫妻的相敬如賓。孟光素裙窄袖,髻無釵環;梁鴻頭扎軟巾,小袖短衫,四周配以石案杵舂之物。畫面右上題曰「雲溪老悔洪綬畫於翻經閣,辛卯仲冬」,鈐「陳洪綬印」「章侯」二章。辛卯1651年即清順治八年,作者晚號悔遲,老遲,傳達出對舊王朝的複雜情感,此期繪畫常見署此名號。此幅《舉案齊眉圖》亦被業內認為是其傳世繪畫木刻《博古葉子》的稿本之一。



畫面左下方有徐邦達、程十發兩位先生的題跋。徐邦達題:「老蓮居士晚年真跡神品。乙亥之冬,徐邦達拜觀。」程十發跋:「此陳洪綬晚年精品,寫梁鴻孟光舉案齊眉故事,藏者寶之。己卯暮秋,雲間程十發題。」程十發先生並有籤條:「陳老蓮舉案齊眉真跡。己卯秋,十發。」2006年,上海中國畫院舉辦了「傳承與創新——陳洪綬任伯年程十發藝術作品展」,展示了他們在人物畫上的相承與變革關係。程十發的人物畫受陳洪綬與任伯年影響頗深,而其書法亦曾習陳洪綬行草一路。程十發也非常偏愛收藏「千古怪傑」陳洪綬的作品,他曾坦言:「我收藏比較多的是陳老蓮的作品,陳老蓮當時非常注重世俗文化,畫了許多像《水滸》那樣的文學作品插圖,所以在中國畫如何通俗化方面,我把陳老蓮看做一個典範去向他學習。」值得敬佩的是,程十發先生將其收藏的近百幅作品捐贈給了上海中國畫院,其中就有陳洪綬長達4.2米的白描《羅漢禮佛》圖卷,另有《蘇李泣別圖》、《達摩》、《秋花山鳥》等多幅精品。


徐邦達題:老蓮居士年晚年真跡神品。乙亥之冬,徐邦達拜觀。


程十發題:此陳洪綬晚年精品寫梁鴻孟光舉案齊眉故事,藏者寶之。己卯暮秋,雲間程十發題。鈐印:十髪鑒



陳洪綬(1598-1652)字章侯,號老蓮,晚號老遲、悔遲,又號悔僧、雲門僧,浙江諸暨人。 陳洪綬祖上為官宦世家,至其父家道中落。出生前,有道人給他父親陳於朝一枚蓮子,說「食此,得寧馨兒當如此蓮」,所以陳洪綬出生後,小名即為蓮子(晚號老蓮),譜名則為洪綬,一名胥岸,字章侯。陳洪綬幼年即展露出了極高的繪畫天賦。相傳陳洪綬四歲時到已訂親的岳父家讀書,見室內牆壁粉刷一新,便用桌椅做腳手架,在牆上畫了一尊八九尺高的武聖關公像,像身拱手而立,栩栩如生,老丈人見了,嚇得趕緊下拜,並且長期供奉(聞於翁,翁見矦像,驚下拜,遂以室奉矦)。九歲父親去世,隨藍瑛(「浙派三大家」之一)學畫花鳥。藍瑛讚歎道:「使斯人畫成,(吳)道子、(趙)子昂均當北面,吾輩尚敢措一筆乎!」自愧在人物寫生上力不及洪綬,並從此立誓不再畫人物,曰:「此天授也。」


陳洪綬所畫的人物,體格高大,衣紋細緻、清晰、流暢,鉤勒有力度,整體效果在仇英、唐寅之上,人稱三百年間沒有他這樣格調的筆墨。明清之際,摹仿陳洪綬的畫家多達數千人,其作品和技法遠播朝鮮和日本。



陳洪綬一生從事版畫藝術,以書籍插圖的形式廣泛流傳於世。他的作品數量很多,流傳下來有《九歌圖》、《西廂記》、《鴛鴦冢》、《水滸葉子》、《博古葉子》等五種,都由與他同時代的著名刻工雕刻,是明清木刻版畫的代表作。陳洪綬的著作,有《寶綸堂集》、《避亂草》、《筮儀象解》等。陳洪綬的版畫藝術,對清代畫家蕭雲從、任熊等名家從事版畫創作,都有著明顯的影響。


明亡後,出家為和尚,名悔遲。後來在杭州賣畫。他畫仕女,裝束古雅,眉目端凝,古拙中透出嫵媚。曾為《西廂記》等戲曲小說作插圖,造型簡練概括,其作品有版畫《水滸葉子》、《博古葉子》、《西廂記》、《鴛鴦冢》、《九歌圖》、《屈子行吟圖》以及捲軸畫《戲嬰圖》、《仕女圖》、《花卉山島圖》等。藏書亦富於一時,其先人在元末曾建有「日新樓」以藏書,祖父陳奫又建有「寶書樓」。其父陳於朝(1573~1606),嘗讀書苧蘿山西竺庵。著有《苧蘿山稿》、《四書簡切講義》、《自得齋稿》。他將先人所有著述及其先人所藏古籍、字畫,建有「七章庵」以庋之,俞樾稱「七章庵陳氏藏書,遂為越中冠」。著有《寶綸堂集》。裔孫陳烈新(1817~1899),字蒓齋,藏書甚豐。



東漢梁鴻之妻孟光,傳說中國古代四大丑女之一。「舉案齊眉」這個成語講的是東漢賢士梁鴻的妻子孟光的故事。相傳孟光隨梁鴻至吳地為人傭工。梁鴻歸家,孟光每為具食,舉案齊眉,以表示對丈夫的敬重。但這位賢婦的模樣卻「粗陋無比」,「肥丑而黑」,能「力舉石臼」。據說梁鴻未婚前,就名氣很大,許多人家都要把女兒嫁他,他都不答應。孟光未嫁時,有人給她做媒,她都不肯嫁,說是「必嫁梁鴻」。夫婦婚後第二天,孟光就脫去新娘綺羅之服,換上粗布衣衫,操持家務。後隨梁鴻隱居霸陵山中,男耕女織,吟詩彈琴,夫婦唱和,過著清貧而和諧的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故事的翁老頭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的今天——1207年10月3日,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病逝
歷史故事——夷陵戰役之孫劉對峙

TAG:講故事的翁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