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追溯考古學與殷墟的淵源

追溯考古學與殷墟的淵源

原標題:追溯考古學與殷墟的淵源


   記者:近年來中國考古學取得了哪些有重大意義的成果?


唐際根:近些年,中國考古學在史前和各歷史時期都取得了重要成果。

近年來,史前時期的重要發現相當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距今5000年至4000年前後的一系列古城址,如良渚古城(距今5300至4300年)、石卯古城(距今4300至3800年)、陶寺古城(距今4300至3900年)和石家河古城(距今4600至4000年)。這些古城為早期中國歷史的研究提供了極其重要的資料,有的城址甚至與上古傳說存在隱晦的聯繫,從而再次引發「走出疑古時代」的呼聲。


青銅時代的考古發現,最引人注目的是大批「古國」被發掘出來,例如陝西的芮國、山西的霸國、湖北的曾國等等。


秦漢以後的考古發現同樣碩果累累,表現在各地大量重要遺址、墓葬的發現,如陝西渭河上的漢代古橋、江西新建的海昏侯大墓等。


除了考古發現,學術研究同樣成果豐碩。各地考古學文化序列進一步完善,專題研究紛紛展開。一些考古工作的空白被填補。例如剛剛出版的《豫東考古報告》,首次描述了漢以前豫東地區古人類遺存的埋藏環境與聚落分布模式,建立了豫東地區史前仰韶文化至岳石文化時期的考古學文化序列,並以最新資料為基礎提出了該地區仰韶、龍山、岳石諸文化各自的文化分期,確認了始建於西周時期的宋國故城,並證實此城經春秋(包括宋襄公時期)、戰國沿用到漢代。報告還首次公布了春秋時期商丘地區的宋人墓地,以及宋國滅亡之後,該地區戰國至西漢初的平民墓地,提出了春秋至西漢初該地區陶器隨葬品的組合形式和演變序列。

隨著「維護文化遺產尊嚴、讓文化遺產保護融入社會經濟發展和讓文化遺產保護惠及民眾」思路的提出,全國出現一大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物保護工作受到高度重視。


記者:為什麼說殷墟發掘標誌著中國考古學誕生?它們有著怎樣的淵源?


唐際根:始自1928年的殷墟發掘並非中國境內最早的田野考古工作。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初,大批西方傳教士、探險家、漢學家在華北、西北等地考察遺址、收集古物。1921年,西方學者甚至已經在河南澠池仰韶村和北京房山周口店進行發掘。1926年,中國學者李濟、袁復禮又實施了山西夏縣西陰村的發掘工作。然而這些早期田野工作(包括西陰村發掘)皆由國外學術團體出資,無論發掘選點和工作思路,皆由外國學者主導。此外,這些發掘無一例外地沒有按自然地層收集遺物。因而這些只是考古學誕生之前的孕育或準備階段的工作。


與此前田野發掘不同的是,殷墟發掘是中國學界主動接受現代考古學的結果,其策劃和組織者是中國官方學術機構。由於甲骨文的發現,殷墟發掘的選點受其影響,因此也打上了深深的金石學烙印,帶有強烈的「證史」目的。殷墟發掘是持續的田野工作,主要的發掘主持人受過西方訓練,為田野考古學在中國落地提供了充足的時間條件和學術條件。更重要的是,考古地層學作為最重要的考古學方法,是在殷墟發展成熟起來的。


中國考古學與殷墟科學發掘的淵源,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殷墟發掘標誌著中國考古學的誕生,因此殷墟發掘是中國考古學的起點。第二,殷墟科學發掘使得中國考古學打下了深深的「證史」烙印,這使得中國考古學一直從屬於歷史學科。殷墟發掘選點受到金石學影響,早在發掘之前,中國學者即已經知道殷墟是商代甲骨文出土地,因而殷墟的考古工作某種程度上是從「證史」開始的。第三,殷墟發掘給我們提供了年代距今最遠的「已知點」,中國考古學的展開即從殷墟考古出發。殷墟既是尋找夏王朝的基礎,也是中華文明探源的基礎。第四,殷墟發掘為中國考古學的發展貢獻了「地層學」,地層學是考古學中最重要的方法。第五,殷墟發掘為中國考古學的進一步發展鍛煉了隊伍、培養了人才。第六,殷墟發掘是中國公眾考古學的開始。早在1930年發掘初期,殷墟的發掘成果便受社會廣泛關注。1930年3月8日至1930年3月31日的《大公報》曾連載「殷墟發掘之經過」。殷墟發掘的出土文物當時也曾多次向社會展出。第七,殷墟發掘催生了中國第一部正式的「古物保存法」。

記者:中國考古學給殷墟科學發掘帶來了什麼?


唐際根:殷墟發掘標誌著中國考古學的誕生,然而在殷墟發掘過程中,尤其是殷墟發掘後期,中國考古學的整體氛圍也反過來給殷墟發掘帶來重要影響,延續了殷墟溯源中華文明的燈塔地位。


這種影響首先表現在「殷墟文化分期」得益於中國考古學的整體進步。中國考古學中的器物類型學並非誕生於殷墟,而是在寶雞、洛陽等地的考古工作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正是藉助了器物類型學的「他山之石」,殷墟在20世紀60年代初成功實現了「文化分期」。其次,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現代考古學理論與方法第二次進入中國。區域考古調查本是首先從美國發展起來的古代聚落研究法,1996年,中國學者將此方法應用到殷墟考古工作中,從而獲得了重要考古成果,包括發現洹北商城。再次,殷墟遺址的保護與利用也是中國考古學整體進步的結果。受國際上文化遺產保護理念的影響,2006年殷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


(本報記者 崔志堅)

作者:崔志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日報 的精彩文章:

中國—中東歐國家出版聯盟在京成立
《昭明文選》為何不錄《蘭亭序》

TAG: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