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里斯本的葡式碎石路是交通隱患,可是市民不太想換掉它們

里斯本的葡式碎石路是交通隱患,可是市民不太想換掉它們

里斯本的葡式碎石路是交通隱患,可是市民不太想換掉它們

葡萄牙里斯本的葡式碎石路(Cal?ada portuguesa)是一個交通隱患,這點似乎不用被質疑。2010 年,里斯本市政廳曾經對 200 名 55 歲及以上的里斯本市民做過調查,其中有一半說自己在碎石路上摔倒過、有九成的人說自己很擔心哪天在上面絆倒或者滑倒。

80 多歲的佩佩(Maria de Lourdes Soares Pepe)多年以來一直住在里斯本 Rua do Salitre 的老房子里。記得小時候,她在門口的碎石路上跟兄弟趕馬車,由於路面很滑,這被他們當成了童年的冒險活動。儘管記憶珍貴,佩佩還是覺得這路應該用水泥重修,因為她已經記不清楚有多少人在她家門口摔倒了;她自己也有一次差點沒能倖免:「滑倒之後撞到了一個杆子上,才沒繼續滾下去」。

里斯本的碎石路是由多個石灰岩立方體鋪成的,它被廣泛應用到葡萄牙的人行道上。鋪路的石塊表面光滑,形狀規整,以馬賽克鑲嵌的形式在路面上拼出黑白相間的圖案或者花紋。碎石路的鋪設是個手藝活,它需要工人把石頭磨得大小、體積適中,把它們按照設定的圖案擺好之後再用木槌固定、水泥加固。有專家統計過,鋪設 5 米長的碎石路要耗費 8 個多小時的時間。

里斯本的葡式碎石路是交通隱患,可是市民不太想換掉它們

里斯本的葡式碎石路是交通隱患,可是市民不太想換掉它們

碎石路是里斯本的城市名片,它像沙丁魚和老城區的黃色電車一樣被印在旅遊商店裡的帆布包和筆記本上;市議會甚至多次提議申請它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歷史上,隨著這種人行道的流行,它也順理成章地出現在了澳門、安哥拉還有巴西這些葡萄牙的前殖民地,以及其它地方:在巴西的里約熱內盧,黑白相間的碎石被拼成了海浪的圖案覆蓋了城市的海濱;在紐約中央公園的地面上,為了紀念約翰·列儂而鑲嵌成的 「Imagine」 圖案也運用了碎石路的風格,它由義大利工匠建造、由那不勒斯市捐贈。在直布羅陀,也有人請專攻這項技藝的葡萄牙工匠替他們鋪碎石路。

里斯本的葡式碎石路是交通隱患,可是市民不太想換掉它們

里斯本的葡式碎石路是交通隱患,可是市民不太想換掉它們

里斯本的葡式碎石路是交通隱患,可是市民不太想換掉它們

依照里斯本的地方傳說,這種碎石路最早出現於 15 世紀末。在葡萄牙殖民擴張時期,君主瑪努埃爾一世(Manuel I de Portugal)慶祝生日的時候,他要求和犀牛一起在街道上遊行——它們來自果阿,是當時葡萄牙在印度的殖民地。遊行的時候,犀牛往往會在路上留下大坨的糞便:這在皇家慶典場合很不美觀。據說這些黑白相間的碎石路,就是組織者為了使糞便看上去不那麼明顯專門設計的。它正式開始流行是在 19 世紀中期,那時候里斯本剛在 1755 年經歷了大地震,城市受損嚴重。負責修復里斯本山頂的聖若熱城堡的管理者要求在這裡鋪設馬賽克式的碎石路。在這之後,這種築路風格吸引了不少遊客、也開始廣泛傳播。

碎石路的獨特美感來源於精細的工藝,但這種工藝也成了它的安全隱患來源之一。隨著時間過去,這些被手工固定的石塊難免有突出、鬆動;一旦有一塊碎石這樣,來往的行人很容易把周圍的碎石也踢掉,從而導致整塊路面凹陷。這不僅對於拿重物、拖行李箱和乘輪椅的人來說是災難,普通人也有被絆倒的風險。其次,就像佩佩和她的兄弟童年時就知道的一樣,石塊光滑的表面很容易讓人滑倒,下雨的時候這點會體現得更加明顯。另外,石塊中間的縫隙雖然很利於讓雨水進入地下、防止洪水泛濫,但是這讓穿高跟鞋的人很難在上面行走,因為有可能鞋跟插進了石縫之後很難拔出來。一項 2011 年的調查顯示,里斯本的老年居民把碎石人行道列為這座城市裡他們最擔心的事物之首。

里斯本的葡式碎石路是交通隱患,可是市民不太想換掉它們

依照 2017 年歐洲老齡化情況的統計,葡萄牙 65 歲及以上的居民佔總人數的 32.5%,在整個歐洲排第四。老年人不斷增多,讓人行道的隱患越發突顯。另外,由於修路工藝繁複,維護成本不斷升高,在 2014 年二月,里斯本市議會投票通過了「行人無障礙計劃」,想用其他平坦堅固的材質重修這些碎石路。

然而,有不少市民簽請願書反對,核心原因就是,他們認為葡式碎石路是里斯本標誌性的元素之一;如果徹底拆掉,這座城市將失去一個重要的標誌。一位簽請願書的市民費列羅(Paulo Ferrero) 說: 「這就相當於你讓紐約最有標誌性的黃色計程車停止運營」。他覺得市政府可以採取一些溫和的措施,比如增強石塊的摩擦力、防止滑倒,而不是全面拆除。

「這些碎石路對里斯本至關重要,相當於這裡海鷗的叫聲,以及烤沙丁魚的味道」,42 歲的貢薩爾維斯(Hugo Gon?alves)說,儘管他有天早上遛狗的時候踩到了石塊的空缺處,嚴重扭傷了腳踝。35 歲的塔瓦雷斯(Joana Tavares)也為碎石路的美麗付出了代價,她在路上摔倒後脛骨骨折,必須要用鋼板來做支撐。但是她還是說,「我並不恨它,我仍然覺得它對於葡萄牙人來說意義重大」。

不少里斯本人都跟他們一樣,既知道碎石路的危險之處,又覺得它十分重要、無可替代。有一些市民甚至開始用自己的方式彌補和拯救碎石路:比如文章開頭的佩佩就曾經用水泥親手填過碎石路上的坑;還有一名視覺藝術家 Tiago Custódio 計劃和朋友一起用木塊來填坑,木塊上裹著彩色的編織物。他覺得碎石路是屬於他們自己的,應該儘力去維護它們。

面對這些,里斯本市政廳採取的策略是保護歷史城區的碎石路,在不做大變動的情況下做一些改進,來讓它們變得相對安全。例如把一些光滑的白色石灰岩挖出來,換成顏色相近的、但是摩擦力更強的灰色花崗岩;在一些足夠寬的人行道上,他們會在旁邊鋪上另一條混凝土的小路。

市政廳同時還想繼續讓專業工匠對道路進行維護,他們甚至專門開設了一所學校,來擴充專業團隊的規模——之前的百人團隊里走了 70 多個人,剩下也都接近退休或者早該退休了。可是問題在於這份工作對於技藝的要求高,提供的工資卻很低。根據 citylab 提供的數據,一個碎石路維護新手每個月的收入是低於 600 歐元的,這顯然很難吸引到新人。

題圖來自 visualhun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微博又改評論管理,被「10萬+博主」刪評並拉黑將全站禁評3天
「山竹」可能對中國造成3430億元經濟損失,這是怎麼算出來的?|好奇心小數據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