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勤政的崇禎,最不該亡國君主的亡國之路

勤政的崇禎,最不該亡國君主的亡國之路

原標題:勤政的崇禎,最不該亡國君主的亡國之路


「朕涼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後人根據這句話總結出「朕非亡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最終成為大明最後皇帝崇禎的金句並廣為流傳。


作為皇帝,崇禎上台後躊躇滿志,想要中興大明。自武宗起,明朝已經有六代天子不再親自接見群臣,處理日常政務,崇禎恢復了這個傳統並一直堅持下來,他曾說:「朕自御極以來,夙夜焦勞,屢召平台,時厪(通勤)商確(通榷),期振惰窳……衷靖共爾位一洗欺玩頹靡之習,共收奮膺熙績之功。」


可以說,晚明已經很少有這種勤政的皇帝了,所以崇禎在死前一天高呼「內外諸臣誤我!誤我!」,將大明滅亡都歸為文官階層。然而崇禎似乎並不知道,勤政和不該亡國沒有因果聯繫。


崇禎確實勤政,然而他做不到用人不疑,《孫子兵法》云:「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崇禎卻在十三年中9換主帥,這其中除熊文燦外,其他都表現出了出色的才幹,尤其還有盧象升、袁崇煥、孫傳庭3位名將。


皇太極從喜峰口攻入京畿,兵部尚書盧象升引天雄軍來救,卻因為崇禎的疑心得不到兵權,結果因為兵少被圍,戰死河北,死後八十天屍體才收斂起來。屢敗後金軍的袁崇煥因為被崇禎帝懷疑謀反獲得凌遲處死的下場。剿滅高迎祥、李自成的農民軍立下大功的孫傳庭,因為諫阻秦軍北上薊遼,就被以「恃嬌」之罪被革職下獄三年之久,正是這三年里,李自成有了坐大的機會。無人可用的崇禎將詔獄裡的孫傳庭放出來,但崇禎只給他五千殘兵去抵擋李自成的50萬農民軍。孫傳庭捐軀報國後,崇禎居然疑其詐死,家無撫恤,人無謚號。


這只是一個縮影,終崇禎一朝,17年間換了50位內閣大學士,殺死2名內閣首輔,此外,他還撤換了14個兵部尚書,只加兵部尚書銜的還沒計算在內。這14人里,其中9人被治重罪、斬首者1人、治死者一人、自殺3人,下獄2人,革職查辦2人。刑部尚書前後撤換了17人。各地巡撫被斬殺的11人、未來得及問罪先行自殺者1人。殺死或逼得自殺的督師或總督多達11人,殺死巡撫11人、逼死1人。這還都是直接死在他手上的,被他抓進監獄關押、毆打、間接逼死、戰死、自殺、判刑的相當於現在省部一級的官員可能多達幾十人。崇禎十四年(1641年),也就是亡國前3年,被關押在監獄裡的具有大臣資格的官員就多達145人,這個數字幾乎是當時具有大臣資格官員的1/10。



對於大明面對的危局,崇禎確實有著清醒的認識,然而其空有雄心壯志,卻志大才疏,又急於求治,許多積重難反的問題只要不能速解便馬上換人,甚至下獄、被誅。導致到了崇禎後期,一向渴望仕途通達的官員們甚至也認為出相入閣乃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因為說不定哪一天就會因某一件事情得罪這位喜怒越來越無常的天子,轉瞬之間從位極人臣到被處死。

群臣終於明白了,不做事就不用承擔任何責任,也就能保命。君臣既已離心至此,崇禎無論如何勤政都再也無法挽救大明的命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溥儀被特赦後,仍有人稱呼他「皇上」,你猜溥儀是怎麼回答的?
日本是在什麼時候提出「并吞中國」妄想的?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