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口碑飄紅的《一本好書》,距離第二個《國家寶藏》還有點距離

口碑飄紅的《一本好書》,距離第二個《國家寶藏》還有點距離



撰寫|

張天一


編輯|友    子




本文共2514字,所享閱讀時間5分鐘




讀書類綜藝節目《一本好書》已經上線了半個多月。

 


和之前的《朗讀者》或《見字如面》類似,這檔由騰訊視頻出品的綜藝也是關注嚴肅文化的。節目採用了一種以「演」替「讀」的節目形式,通過嘉賓的演繹,讓觀眾了解一本好書。







節目播出三期,豆瓣評分9.3分,實現了口碑飄紅。


 


不過,在播放情況上,三期節目目前共有4300多萬的播放量,與同時期熱門綜藝比並不算高。


 


從關注度來看,《一本好書》距同樣是文化綜藝、採用舞台化改編演繹的《國家寶藏》還有些距離。從百度指數來看,去年《國家寶藏》開播一周內,其最高搜索指數達到110572,而目前《一本好書》上線兩周,最高搜索指數也只有13139,僅有前者的十分之一。


 


作為又一檔「清流」文化綜藝,《一本好書》在收穫了零差評的同時,與「爆款」之間的距離還有多遠?


 



實力文化打造,


關正文導演的「演」書升級





《一本好書》的製作團隊是打造過多檔文化綜藝節目的實力文化,曾執導《見字如面》的關正文擔任節目的總導演。


 


節目以「書」為題,以演為主,通過對書籍內容的改編和舞台化呈現,使觀眾能夠在一期節目中認識某本書,併產生閱讀興趣。


 

同樣是立題於閱讀的節目,又出自同一位導演之手,很多觀眾將《一本好書》視作《見字如面》的升級版,不過,由「讀」變為「演」,形式升級,製作難度也有所升級。


 


首先,不同於篇幅較短的信件,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演繹體量更大的書籍原作是節目要面對的難點之一。閱讀是一種連貫的體驗,依賴於內容的完整性及其前後語境。


 


但同時,在一期節目中完整地演繹書籍內容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節目在改編書籍時採用了片段組合的形式,通過多個片段的串聯來交代整體語境、減弱情節的割裂感。







為了將多個片段串聯,節目突出了「串講人」這一角色,這個角色可以是一個親歷情節發展的人物,也可以是一個客觀講述的旁觀者,通過大量的獨白交代故事的前後聯繫和人物背景等。







在第一期的《月亮和六便士》中,趙立新飾演的毛姆是原著中的敘述者「我」的具像化,以毛姆的親身經歷還原故事的原貌,通過演員的舞台調度實現不同故事場景的切換,同時由穿插其間的大量獨白串聯起不同的場景。







在第二期的《萬曆十五年》則是以在定陵中的老年萬曆的回憶為線索,通過他的講述串聯起萬曆帝朱翊鈞不同時期的人生片段。






第三期的《三體》,趙立新飾演了羅輯,從他的視點出發,依次讓觀眾了解了三體人和三體文明,進入了三體與地球的爭端。







目前來看,節目的改編是比較成功的。對於這種「演書」的節目形式,觀眾表現出了較高的認同度和接受度。









在之後幾期中還會有對包括《查令十字街84號》《霍亂時期的愛情》《人類簡史》《塵埃落定》等不同類型書籍的演繹,如何改編、怎樣演繹也可以說是節目重要看點。


 


其次,《一本好書》的立意在於向讀者薦書,而並非代替觀眾的閱讀,所以與一般意義上的戲劇、影視劇改編時營造作品的藝術獨立性相區別,節目在書籍的改編上有意識地壓縮了這種獨立空間。


 


一方面是在改編時對於書籍情節內容的高度還原,另一方面則體現在演員的台詞陳述上。







在節目中,演員的台詞大多直接取自原作,原汁原味地表達加上演員極具感染力的演繹,賦予了書籍一種不同的閱讀魅力。







第一期節目中專業舞台劇出身的趙立新與實力演員黃德維的同台飆戲,激烈地語言衝突和思想爭辯讓觀眾大呼過癮。







第二期中王勁松的獨白極其富有層次感和表現力,在言語間傳遞出一代帝王起伏的一生。







第三期中面對終極生存問題時多個演員之中的緊張、快速的博弈,通過演員的話語傳遞一種迫切的氛圍。


 


另外,舞台舞美也是節目的一個特色。《一本好書》選用的是多用於戲劇表演中的環形舞台,為不同場景的快速切換和自然過渡提供了條件,同時使現場觀眾獲得一種沉入式的體驗;同時,在不同場景的舞檯布置和道具、不同人物的服飾妝發等細節上,節目也儘可能地嘗試還原原著,帶給觀眾一種還原感受。







推薦好書的節目立意、片段組合的情節還原和極具張力的舞台表演都為《一本好書》賺取了極高的評價。


 


不過,與它的強口碑有所不同的是,這檔節目並沒有成為所謂的「爆款」。







截至目前,《一本好書》在騰訊視頻的總播放量一共是4300多萬次(第三期剛剛上線),而與它開播時間相近的同季度熱綜《親愛的客棧》,僅在騰訊平台的單期播放量就有5830.2萬;而同樣是騰訊出品的高口碑綜藝《奇遇人生》的單集播放量也至少有3200萬次。相比較之下,《一本好書》的網路播放量並不算高。


 



高口碑的《一本好書》


離爆款還有多遠?





綜藝節目天然地有著大眾娛樂文化的基因。而嚴肅文化類內容更多地是通過紀錄片等形式進行傳播,而較少出現在綜藝節目里。


 


雖然近兩年來,由於受到政策鼓勵,文化綜藝節目大量涌

其中不乏《中國詩詞大會

》《朗讀者》等獲得極高評價和廣泛社會影響的作品,但收視情況

卻不盡如人意。


 


今年年初,

日頭

條發布了《中國文化綜藝白皮書》,其中統計了17年以來部分文化綜藝節目的收視情況:







可以看出,在這些文化綜藝節目中,除了收視最高的《中國詩詞大會》收視率破1,大多節目的最高收視率在0.5上下。


 


作為大眾文化產品,綜藝節目的娛樂性是觀眾最迫切的消費需求。與嚴肅的文化類節目相比較,娛樂性強的綜藝節目更能是釋放觀眾的心情,緩解工作生活壓力。


 


在這樣的前提下,立意嚴肅、標榜文化性的《一本好書》多少有點「曲高和寡」了。


 


但除了文化環境因素之外,節目自身的一些形式特點也對節目獲得更廣泛的傳播產生了影響。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

舞台表演的節目形式近段時間在綜藝節目中出現得太密集了。


 


從湖南衛視的《聲臨其境》、浙江衛視的《演員的誕生》及其第二季《我就是演員》、央視的《國家寶藏》等等,實時表演類的綜藝節目已經屢見不鮮。








雖然有「向觀眾推薦好書」這樣的立意,但《一本好書》邀請嘉賓現場演繹、以「演」替「讀」 的模式並不是多麼新穎。在眾多同樣採用舞台表演的綜藝之中,其節目形式上的吸引力也就不那麼突出了。


 


所以,即使有著強口碑和高評價,《一本好書》目前的影響力還有所局限。


 


這檔各方面都在水準之上的節目距離它全民「爆款」之路究竟還有多遠?







從今日頭條《中國文化綜藝白皮書》不難看出,文化類綜藝整體上對年長用戶的吸引度更高。因此,《一本好書》可從增強節目在年輕觀眾群體中的影響力入手,拓寬節目的受眾範圍。而具體的做法可借鑒與它定位相似的節目《國家寶藏》。







同樣是舞台表演的形式,以介紹國寶為主題的《國家寶藏》,是吸引年輕用戶群的代表。這檔由央視製作、出品的綜藝節目,選擇以嗶哩嗶哩作為網路播放平台,吸引平台內90、00後用戶群體,在獲取站內高播放量的同時,發酵出屬於B站特色的宣傳內容,並利用B站的平台優勢,通過網路傳播效應反哺衛視收視率。







相比之下,《一本好書》的出品方是騰訊視頻。

相較於更擅長社區化運營的B站,用戶在騰訊視頻平台上互動感和歸屬感相對欠缺,缺少了B站那樣年輕用戶積極自發傳播的條件。


 


不過騰訊視頻本身就是一種優勢資源,在節目宣傳時或許可適當向年輕用戶傾斜,通過一些年輕化的廣告形式,精準化的投放定位等策略,吸引平台內的年輕用戶。





 



另一方面,將文化與娛樂相結合,在貫徹節目立意、堅持節目品質的同時,適當地添加更加輕鬆的內容或許也是一種方式。如《國家寶藏》用一種輕鬆的視角和時下流行的語言來解讀國寶,讓嚴肅的文化內容也顯得生動有趣。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娛夢工廠 的精彩文章:

與Pop Life共同創立Poplife Global,世像傳媒的品牌升級怎麼走?
藝恩推視頻播映指數 重構網播評價體系為行業添數據利器

TAG:數娛夢工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