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拒收洋垃圾之後:歐盟立法禁一次性塑料製品,美國再鬧上WTO

中國拒收洋垃圾之後:歐盟立法禁一次性塑料製品,美國再鬧上WTO

原標題:中國拒收洋垃圾之後:歐盟立法禁一次性塑料製品,美國再鬧上WTO


在中國全面禁止進口洋垃圾後10個月,歐洲議會以壓倒性票數通過全面禁止一次性塑料製品,這意味著到2021年,歐洲市場上再難尋見塑料吸管、餐具等一次性塑料產品的蹤影了。


同時,對於沒有理想替代品的其他一次性塑料產品,歐洲議會在此次的提案中指出,這些產品也需要在2025年前降低25%使用量。

在歐盟全面應對新形勢,走上更加環保之路之時,也有些國家仍「抱殘守缺」。第一財經記者從一位日內瓦貿易官員方面獲知,在10月22日的一次世貿組織(WTO)進口許可委員會例會上,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等共5個WTO成員方呼籲中方提高對廢料進口限制的透明度。該日內瓦官員表示,是美國要求將該問題再次列入會議議程。


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華春瑩在此前的一次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及相關問題時,表示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是中國政府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著力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和人民群眾健康的一個重大舉措。這也是中國政府根據國際法享有的權利。


一次性塑料製品占海洋垃圾70%以上


歐盟方面的數據顯示,2015年之前,歐盟成員國每年使用塑料袋超過了1000億個,其中80億個廢棄的塑料袋被拋入大海。按照歐盟的預估,到2030年,塑料垃圾對歐洲環境造成的損失可達220億歐元。


不過,一些環保意識較強的歐盟成員國已經在歐盟之前推動了在「限塑」方面的立法。2016年,法國率先通過立法,宣布2020年徹底禁止使用塑料餐具,成為全球首個明確表示全面封殺塑料餐具的國家。


2018年5月1日,義大利東海岸附近的伊索爾·特雷米迪島旅遊區通過地方立法,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且給出了「違者最高罰款500歐元」的嚴厲懲罰條款。


此次,歐洲議會以571票贊成、53票反對、34票棄權的結果通過了前述全面禁止一次性塑料製品的法案,這標誌著歐盟從整體上在「限塑」方面的步伐繼續加大。


具體而言,此次提案指出為到2021年,歐盟將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吸管和攪拌器。歐洲議會的議員並認為,這個清單上還應當加上由氧化降解塑料製成的產品,如塑料袋或包裝以及由發泡聚苯乙烯製成的快餐容器。

該提案還指出,到2025年,成員國必須減少至少25%的其他一次性塑料產品的使用量(即目前沒有良好替代的產品),這其中包括一次性漢堡盒,三明治盒或用於水果、蔬菜、甜點或冰淇淋的食品容器。


提案指出,其他實在沒有替代的塑料製品,如飲料瓶等,必須單獨收集,到2025年以90%的比率進行回收,此外議案還提出,要在歐盟區域內減少煙草製品,特別是含有塑料的香煙過濾嘴的廢物,做到到2025年總量減少50%,到2030年總量減少80%。


歐洲議會指出,如果將煙頭隨便扔在大街上,需要12年一根煙頭才能解體。歐洲議會並呼籲歐盟成員國要確保各大煙草公司為此類垃圾收集的成本埋單。



據歐盟數據顯示,超過80%的海洋垃圾是塑料,此次歐盟限制的這些一次性塑料產品占上述海洋垃圾的70%以上,由於其分解速度緩慢,塑料殘留物存在於海洋物種中(魚類和貝類),因此也存在於人類食物鏈中。

10月23日,維也納醫科大學和奧地利聯邦環境局公布報告表示,已經在8名研究參與者的糞便樣本中發現了塑料顆粒,該顆粒為9種不同類型的塑料,尺寸為50到500微米,種類之多令研究者感到驚訝,其中聚丙烯(PP)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樣品中最常見的。


該項研究負責人施瓦布勒(Philipp Schwabl)博士在聲明中表示,該研究證實了長期以來的猜測,即塑料最終會進入人體腸道,未來需研究這對人類健康意味著什麼。


於情不合,於理不通,於法無據


從2018年1月1日開始,中國全面禁止進口洋垃圾,這其中包括廢棄塑膠、紙類、廢棄爐渣、與紡織品。據歐洲統計局的最新數據,2018年歐盟成員國向中國出口的廢塑料在2018年上半年減少了86%(881000噸),向其他國家三個國家(馬來西亞,越南和土耳其)的出口則急劇增加,目前 歐盟所有廢塑料出口的一半以上都流向了這三個國家,同時這也促進了歐盟自身「限塑」立法速度。

在前述今年3月26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稱,據報道,美國官員3月23日在世貿組織貨物貿易理事會對中國決定停止接收「洋垃圾」表示關切,並稱中國限制進口可再利用商品嚴重干擾了全球廢舊物資供應鏈。中國似乎正在違反WTO義務,區別對待國內和國外垃圾產業並採取過度貿易限制政策。美方要求中方立即停止實施有關措施。中方對此有何回應?


華春瑩回應稱,你提到的美方有關官員表達的所謂「關切」於情不合,於理不通,於法無據。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在10月22日的WTO進口許可委員會例會上,美國再次重提該議題,並表示,目前中國的政策改變令美國的可回收材料從可以運到中國去,到被處置在美國垃圾填埋場中。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在內的各方則表示,希望能看到更清晰的相關清單。


中方則表示,中國已經向WTO技術性貿易壁壘委員會通報了相關信息,並計劃向進口許可委員會通報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及其各自的進口限制情況。


華春瑩在前述記者會上還指出,上世紀80年代末《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的巴塞爾公約》充分確認,各個國家有權禁止外國危險廢物和其他廢物進入本國領土。公約還規定,各國有義務就近減量和處理各自危險廢物和其他廢物。希望美方根據巴塞爾公約精神,立足於自己減量、處理和消化自己產生的危險廢物和其他廢物,為世界承擔更多他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來源 第一財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情報社OIA 的精彩文章:

澳大利亞百億煤炭在港口「堆積如山」——中國: 降價也不買!
如今欠錢的才是大佬,為什麼中國要借這麼多錢給美國呢?

TAG:海外情報社O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