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最大規模嬰兒微生物組數據集建立

最大規模嬰兒微生物組數據集建立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8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兩項微生物學研究稱,科學家建立了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嬰兒微生物組數據集,利用其詳細闡述了人類早期腸道菌群的形成。研究結果同時剖析了微生物組與嬰兒發育之間的關係以及其對I型糖尿病的潛在影響。

腸道菌群會不斷變化,但從嬰兒期到兒童期的變化過渡,人類尚未能全面理解。研究顯示,微生物組可能與不同疾病病理特徵有關,包括I型糖尿病。「青少年糖尿病環境決定因素」 (TEDDY) 研究為考察這一關係,建立了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嬰兒微生物組數據集之一,樣本來自位於美國、瑞典、德國和芬蘭的6個臨床中心。

美國貝勒醫學院研究團隊運用基因測序分析了TEDDY研究中903名兒童的12500個糞便樣本,這些樣本取自年齡為3—46個月的兒童,每月採集一次。團隊發現,微生物組的構成以及多樣性的變化可分為三個不同階段:發育期(3—14個月)、過渡期(15—30個月)以及穩定期(31個月及以上)。在發育階段,雙歧桿菌含量升高與母乳餵養有關,而微生物組的多樣性會隨嬰兒斷奶後攝入輔食增多而增加。擬桿菌的臨時性增加與產道分娩有關,而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和腸道成熟度增加又與擬桿菌增加有關(與分娩方式無關)。此外,兄弟姐妹、接觸寵物以及地理位置也是造成微生物組差異的因素。

在另一篇論文中,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博德研究所的科學家,通過分析TEDDY研究中783名嬰兒的近11000個糞便樣本,對發展為I型糖尿病兒童的早期腸道菌群進行了表徵。團隊發現,沒有I型糖尿病的嬰兒,其微生物組中含有較多與發酵和短鏈脂肪酸合成相關的基因。結合之前的證據表明,短鏈脂肪酸或具有保護作用。

研究人員表示,這兩項研究都對嬰兒腸道菌群進行了表徵,並為研究人員提供了寶貴資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IPCC發布全球升溫1.5℃特別報告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