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魔性解讀古詩」,讓傳統文化「點燃」年輕人

「魔性解讀古詩」,讓傳統文化「點燃」年輕人

「你以為陶淵明種豆蠻好,實際上草盛豆苗稀,要是我種這個水平,絕不寫詩。」 最近,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戴建業火了。有人說,他普通話不標準,是大學課堂里的一股「泥石流」,但網友紛紛表示想聽。

筆者和戴建業老師在同一個學院工作,對他的「走紅」一點都不感到意外。作為一名講課深受大學生喜愛的老師,戴建業老師在學校知名度很高,屬於那種只要你上課去晚了一點就肯定沒有座位的名師。上過戴老師課程的學生們提起戴老師,無不讚不絕口。

解讀古詩這件事,不少老師都做過,為何戴老師能夠在注意力的爭奪戰中脫穎而出?有底氣、接地氣的「魔性解讀詩歌」,沒有在陳詞濫調里打轉,而是滿滿的「乾貨」,並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出來,讓優秀傳統文化與新媒體技術實現了「現代相遇」。

對於「90後」「00後」大學生而言,千篇一律的說辭、照本宣科的講解,很難得到他們的尊重與認同。畢竟,對於作為「數字原生代」的年輕人而言,傳統的說教很難引發他們的情感共鳴與心理共振,很難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難以和他們一起構建生活和價值。

在傳統文化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如何讓傳統文化活起來?「魔性解讀古詩」擁有了創造性轉化和創造性發展的能力,帶給受眾耳目一新、如沐春風的新鮮感與滿足感;找到與普通人有共鳴的視角、發掘有故事的人物、展現有深度的思考,讓傳統文化注入「時代感」。

提到古詩詞解讀,一些人總是熱衷貶低年輕人的接受能力與鑒賞力,總是先入為主地認為古詩詞就應該曲高和寡。而「魔性古詩解讀」猶如一面鏡子,告訴教育從業者——只要你足夠好,年輕人不僅可以接收得到,還可以接受得了。弘揚傳統文化,需要更多年輕人的參與;激活年輕人的參與熱情,需要更多能夠踏進年輕人心靈的「好老師」。

在一個工具理性盛行的時代里,在「重科研輕教學」的考核評價機制的裹挾下,一些老師對課堂教學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僅僅將其當成一個不得不完成的任務,沒有投入足夠的心思與精力在教書育人上面。「魔性解讀古詩」走紅的背後,是以戴老師為代表的一批「好老師」對三尺講台的價值堅守。重視課堂教學,對教書育人保持篤定的文化認同和價值追求,純粹地、充滿敬畏地、執著地去做一件事,讓一些老師具有了「點燃」年輕人的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日本人又得諾獎了,奇怪嗎?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