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皇帝為什麼都自稱為「朕」?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古代皇帝為什麼都自稱為「朕」?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本賬號文章內容全部為作者原創,禁止抄襲轉載!歡迎訂閱多多評論留言!】

在先秦時期「朕」只當做人稱代詞出現,像是在屈原的《離騷》中就有「朕皇考曰伯庸」這個當中的「朕」,就是第一人稱我的意思,許慎《說文解字》中也解釋:「朕,我也」。

皇帝自稱朕,皇帝之下的王、公、侯、伯、子、男等爵位則有多種自稱。比如寡人、孤、不穀等等,以上三種稱謂只有王公侯可以使用,普通人使用也是僭越行為。曹孟德身為魏國公、魏王、他只能自稱孤,而不能稱朕;

一直以來,都說男人為陽,女人為陰。那麼,皇上是日,皇后為月,一個月+一個關,表示皇上需要皇后在生活上的關心和朝政上的輔佐。皇后做個賢內助,照顧好皇上,是十分必要的。

朕,經過引申,成為皇帝的專用自稱後,可以說已經是一個謙虛到極致的自稱,卻也能大大提高了自己自省自勵自謙的逼格。同時皇帝專稱「朕」後,又賦予了神聖及神秘色彩,神聖不可侵犯。如《史記·李斯列傳》:「天子所以貴者,但以聞聲,群臣莫得見其面,故號曰『朕』。」

PS:本文到此結束,歡迎訂閱多多評論留言!往期內容更精彩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接力棒 的精彩文章:

出土的辛追夫人古屍,那麼恐怖,為何報道還都說栩栩如生?別不信
水滸傳中經常出現的「蒙汗藥」,在古代真的存在嗎?說了讓人尷尬

TAG:歷史接力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