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上海的這場波普藝術家展覽,讓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

上海的這場波普藝術家展覽,讓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

上海的這場波普藝術家展覽,讓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

波普藝術家羅素·楊( Russell Young )中國首展在上海藝倉美術館進行,此次展覽的主題為「造星時代」( Super Star),呈現了藝術家在過去二十年間的 94 組波普藝術創作,涵蓋了 26 位中西方名人肖像作品。

「波普」( pop )的命名來自「流行藝術」(popular art )一詞,其中最為人所熟悉的就是波普藝術的開創者之一安迪·沃霍。1962 年安迪·沃霍創作的《金寶湯罐頭》包括三十二塊帆布,每一塊上面是當時罐頭湯製造商金寶湯旗下不同口味的產品。《金寶湯罐頭》利用流行文化作為創作主題,帶領著波普藝術榮登大雅之堂,打破了藝術一向遵循的高雅與低俗之分,使藝術創作走向發生了質的變化。

上海的這場波普藝術家展覽,讓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

金寶湯罐頭,來自 wiki

被稱為「波普之父」的英國畫家理查德·漢密爾頓曾對「波普」一詞作出了解讀,為「流行的,瞬時的,易耗的,低成本,批量生產,年輕的,頑皮的,性感的,手法巧妙的,引人入勝的,大生意」。

羅素·楊生出生於 20 世紀 60 年代的英國,以大型絲網印刷的文化偶像而聞名。他深受波普藝術先驅安迪·沃霍的影響,但與沃霍不同的是,羅素·楊將亞麻紙上的絲網印刷與鑽石沙相結合,使大尺幅的作品呈現最直觀的視覺衝擊。鑽石塵(diamond dust )由作為切割廢料的工業鑽石和水晶碎片構成,附著在各系列名人肖像之上。觀眾可以看到不同畫作系列上不同的鑽石塵大小和密度排布。

上海的這場波普藝術家展覽,讓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

上海的這場波普藝術家展覽,讓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

展覽從美術館 2 層開始,觀眾會先經過一面「1960 - 1969 年美國文化史大事記」的展覽牆,涉及「伍德斯托克音樂節」,被視為反文化運動人士戰鬥口號的《雌雄大盜》,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尼克松、肯尼迪當選美國總統,人類第一次登月等事件,期間貫穿著貓王、奧黛麗·赫本、瑪麗·蓮夢露等明星概念的產生。

在上世紀 60 年代,美國流行文化影響了全球文化發展走向,與美國政治歷史背景有著緊密聯繫。這些羅列的大事記旨在探討流行文化背後的社會脈絡,與之後展覽的作品中出現的名人肖像有所對應。

從大事記的長廊中結束之後,觀眾會進入到 4 個具有波普藝術代表色的攝影棚,通過面前的電子屏拍下屬於自己的「波普肖像」,圖片實時傳送至 3 層的展廳與羅素·楊的作品一起陳列,實現安迪·沃霍爾曾說的:「每個人都能成名 15 分鐘,每個人也都能在 15 分鐘內出名。」

上海的這場波普藝術家展覽,讓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

上海的這場波普藝術家展覽,讓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

上海的這場波普藝術家展覽,讓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

3 層的展廳設置了 10 來個系列的作品,包含了「美國風景」、「明星亦凡人」、「聲名與狼藉」、「鑽石粉」、「蛇蠍美人」、「真正偶像」、「混亂世代」、「帕索德爾瑪之戰」、「西部」以及涵蓋藝術家專門為此次中國展覽製作的「超級巨星」系列。

「明星亦凡人」( Pig Portraits )是一個真人大小的「名人入獄照」系列,以波普創作呈現明星在警察局的大頭照,藝術家將次系列作品描述為「挑戰攝影與肖像畫的本質,也揭露了名人的多重維度」,試圖從人性的角度顛覆自己多年前所創作的傳統名人肖像。

上海的這場波普藝術家展覽,讓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

上海的這場波普藝術家展覽,讓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

2005 年的「聲名與狼藉」(Fame+Shame)系列中,「聲名」拼貼了近三十年反主流文化的樣貌,「狼藉」是反映了「美國夢」陰暗面的畫作,折射出三十年的文化放縱所必然導致的滑坡與混亂。

上海的這場波普藝術家展覽,讓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

Mick Jagger

「真正偶像」是羅素·楊最新的作品系列,描繪了西方反主流文化中的關鍵人物,藝術家也表現出了對東方文化的包容與接納。值得一提的是,明星的形象在不同的系列中出現,不同場景下的明星呈現了不同的意涵,藝術家希望探討的是「超級巨星」的本質,是什麼促成了明星的概念,是什麼造就了「美國夢」。

「蛇蠍美人」創作於 2017 年,呈現了奧黛麗·赫本、索菲亞·羅蘭、碧姬芭杜等女星,藝術家用亞麻紙上的絲網印刷與鑽石塵相結合,表現了他對她們的讚賞。這一系列中的女星有著與生俱來的叛逆性格,與其早先描繪的脆弱而可悲的女性形象形成對比。

上海的這場波普藝術家展覽,讓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

3 層中間展廳的「西部」系列中,藝術家將早期居住在北美大陸的印第安人與好萊塢所包裝的西部形象「牛仔」並置,以二元性影像的反差對比呈現了另一種挑釁觀點。

上海的這場波普藝術家展覽,讓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

在當代,偶像文化盛行,明星的價值傳輸本質上是一系列符號的運作。而作為大眾,自拍文化與媒介的觸手可及,使得傳統明星的概念得到了挑戰。藝倉美術館的「造星時代「希望以一個視角挑起觀眾對於名人與大眾、主權文化與弱勢文化之間關係的思考。

我們與館長聊了聊這次展覽

Q: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

餘光照,藝倉美術館館長。

Q:在藝術家的系列作品中,是如何挑出了展中的些肖像?

餘光照:所有的名人都是藝術家自己選的,其實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主題,他想要表達的就是,我們現在生活,即使在中國所有的大眾文化,還有流行文化,其實都或多或少受到上世紀 60 年代美國流行文化的影響。

從那個時候我們才知道有明星、追星,有好萊塢,明星有明星的形象,有大眾名人,所有這些都是從那個年代開始的。所以他的這些名人,所謂經典名人,所謂的偶像,都是從 1960 年到 1969 年期間冒出頭的,在歷史上留名的。

Q中國的偶像系列裡面,是怎樣的考量挑選出的?

餘光照:中國偶像名人這個部分考量的因素很簡單,第一有代表性。第二是真正家喻戶曉。第三就真的承擔得起中國人民的尊敬跟敬仰。所以我們從六七零年代出名的李小龍,稍微晚一點七零年代全華人成名的鄧麗君,然後到張國榮,再到當代的胡歌跟周迅。

Q這五張專門為中國展覽製作的肖像,是藝術家本人挑選的嗎?

餘光照:是美術館挑的。

Q:在開幕詞里,你說「不是所有名人都是亮晶晶的」,您說這句話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

餘光照:沒有特別的意義,就是有些名人系列,他沒有用鑽石塵的手段,有些名人系列有用。沒有用的時候,你可能會看到的是絲網印刷的意外跟隨機。因為每一個版出來可能陰暗面、透光面比例不同。但是有一個系列,它特別使用了鑽石塵,這個系列會讓你感覺有錯覺。有時候覺得畫布亮晶晶,有時候覺著畫布裡面是漏了一個個小破洞,然後從後面透光出來。那它到底是光亮的,還是破敗的呢?那就是一體之兩面了。

Q用了鑽石塵的人物有什麼特別嗎?)

倒沒有,因為他本來就探討大眾流行文化跟名人文化,所以他用的都是名人,對於他來說有文化意涵跟重要性的名人。

Q在運輸過程中,鑽石塵會掉下來嗎?

餘光照:鑽石塵是不會百分之百不脫落的,除非在畫面上上一層膠,但再上一層膠可能就會減損鑽石塵的效果,所以(我們沒有使用膠),這次都是空運到上海來,然後在上海再把它裝裱,這個過程裡面的確是會有零星的某些鑽石塵掉落,但不會造成對於畫面的具體的影響。

Q您怎麼看鑽石塵這樣一個材質和波普藝術的這種大量的複製?

餘光照:藝術已經發展那麼多年了,其實現在很難說有什麼新的技法,以前沒有使用過,除非你出現新的、完全突破性的科技,比如說出現一個量子畫筆。但如果不是在科幻小說的範疇之內,所有的技巧其實大家或多或少在歷史上的某一點都用過。

在畫面上加其他的材料,所有藝術家,尤其當代藝術家都可能使用過,比如說有些當代藝術家專門在畫面裡面丟上他在地上撿的垃圾、塑料袋等等。

在上個世紀六零年代,波普藝術在紐約美國發跡的時候,安迪·沃霍本人也用過鑽石塵,但對於他來講不是大量,不是非常有目的性、有企圖性地使用。但到了 Russell Young ,它是更有主觀意識、更有系統性地使用。他是不是第一個這麼用的人,但是他是最有藝術企圖地在使用。

展覽信息

展覽時間: 2018 年 10 月 27 日至 2019 年 1 月 6 日(周一休館)

展覽地點:藝倉美術館(上海市浦東新區濱江大道 4777 號)

費用:現場票 100 元,網路售票 90 元

題圖由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拍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黑暗中的舞者》:劇情比電影自然,技術上看點不少
201 名男性因 MeToo 運動丟了工作,繼任者里女性佔了一半|好奇心小數據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