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Meme:YouTube 上有一段 7 分半的 meme 編年史

Meme:YouTube 上有一段 7 分半的 meme 編年史

Meme:YouTube 上有一段 7 分半的 meme 編年史

Casually Explained 是 YouTube 上一個博客。從 2015 年開始,他一直在用形象生動的輕鬆方式解釋各種新鮮事物的來龍去脈。

前不久,它對如今互聯網上十分流行的 meme 文化做了一段梳理。解釋了它的前世今生,並梳理了 meme 都從何而來又歸向何處的完整鏈條。

首先,Casually Explained 對 meme 下了一個定義。meme 在人類學中原指「一個想法,行為或風格通過非遺傳的方式從一個人到另一個人的文化傳播過程。」 Casually Explained 根據現實情況對它做了下修正,現在大家在互聯網上接觸到的 meme 指的是 「一個想法,行為或風格通過互聯網從一個人到另一個人的文化傳播過程。」

Meme:YouTube 上有一段 7 分半的 meme 編年史

Meme:YouTube 上有一段 7 分半的 meme 編年史

網路是 meme 傳播的關鍵。而因為互聯網的技術發展存在相似性,所以 Casually Explained 所提到的 meme 文化發展過程同樣也可以在國內的互聯網中找到相似的軌跡。

最早的 meme 誕生於 35 年前。那時, meme 是為簡化打字而誕生的數字替代表示法。

Meme:YouTube 上有一段 7 分半的 meme 編年史

因為當時存儲介質容量和網路通訊傳輸速率有限,因此當時的互聯網高手(當時會上網、對網路感興趣的通常都是網路高手)發明了一種黑客文( leetspeak ),通過用縮寫、 用數字代替外形相似的文字、諧音等等形式來將文字做縮寫,例如 you = u ,r = are ,QQ = 哭,OMG= oh my God 。對了, leet 這個詞在 leetspeak 中的表達方式則是 1337 。我們的 886 、 520 也有點 leetspeak 的意思。

到了 2000 年,電腦和網路都開始普及,大家開始用電腦看片子、打遊戲。那是還誕生了一些以同號劃分的簡單的論壇,同好之間,各個社區之間通過不斷分享,逐漸產生了一些共通的流行圖片,比如「 All Your Base Are Belong to Us 」 「Hampsterdance 」這些標誌性的符號,前者代表互聯網上的叛逆形象,後者則是一種萌的代表。

Meme:YouTube 上有一段 7 分半的 meme 編年史

在之後, YouTube 誕生了。對於互聯網上一大部分阿宅來說,視頻網站將他們連接到了一起。他們看同樣的動畫,然後產生了共同的文化。此時,計算機技術又進一步興起,於是,人們開始有了製作 meme 的資源。

這時,以暴走漫畫為代表的一系列表情包開始興起了。那幾張超級怪異的臉被網友貼到了無數形象上,成為了一種獨特的表情包文化。比如 the lazer collection 的臉+《龍珠》里的沙魯,就成了諸如 meme 文化的新事物。

這時 ,meme 已經開始帶了點諷刺屬性。回想一下 08 年左右在國內互聯網流行的暴走漫畫——不是那個網綜,是那些圖片,是不是已經開始想表達點什麼了?

Meme:YouTube 上有一段 7 分半的 meme 編年史

meme 的爆發期出現在 Facebook 和 Twitter 這些社交網路誕生後。雖然網路技術進步了,但由於字數限制或者說懶得打字或者說打字都說不清楚,大家還是習慣性用一語/圖千言的方式來表達心中所想。這是,我們常見的表情包就出現了。

在暴走漫畫系列的基礎上,之後又誕生了憂傷蛙 pepe 。

Meme:YouTube 上有一段 7 分半的 meme 編年史

國外對這一類表情包有一個專業術語,叫 Me IRL ,或者也會被寫作 meirl。這個詞的意思是這張圖片或者這段視頻能夠準確反映我的心理或身體狀態。人們開始在照片上加字,從影視劇里截圖,來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是,現實世界正式進入表情包界。

Meme:YouTube 上有一段 7 分半的 meme 編年史

Meme:YouTube 上有一段 7 分半的 meme 編年史

想一想,在我們的社交網路上,以爾康為代表的真人表情包是不是也是在前幾年突然開始湧現起來的。

Me IRL 還有一個進階版,叫 2meirl4meril 這裡的 2 和 4 可以對應 leetspeak 時代的 too 和 for,那我們這兒的話其實可以理解成「過於真實引起不適」。這時,表情包類 meme 已經不再僅限於表達自己,而是開始戳穿一些世間的真相。

隨著 meme 的形式不斷豐富, meme 的內容也開始出現爆發增長,小動物、卡通角色、影視劇或者突然在網上爆火的一張照片都成為 meme 的創作載體。現在,人們三不五時就會看到新的表情包出現。比如今年夏天,外國人特別流行飛蛾表情包,然後前一陣 NFL 里的費城飛人隊的吉祥物 Gritty 的表情包又在網上火的一塌糊塗。我們這兒,一會兒小吳,一會兒全員惡人也是好不熱鬧。

一個領域開始成為大規模的流行文化之後,它立刻就會出現關於新舊的鄙視鏈。舊的、過時的、淘汰的 meme 也因此有了一個新名字,叫 dank meme 。說起來,前兩天特斯拉 CEO 伊隆·馬斯克還因此鬧了一個笑話。他在 Twitter 上號召大家發一些他們認為的 dankest meme 給他看看,他還強調了一下不要飛蛾什麼的以提醒大家審題。結果大家還是把 dank 看成了 dark ,結果馬斯克莫名收到了一堆嘲諷自己的惡意表情包……

說回正題。 Casually Explained 在最後總結了一下 meme 常見的發展軌跡。在歐美國家的互聯網世界裡,一個 meme 通常會先在搞事情論壇 4chan 上誕生,然後在 reddit 上由阿宅們用腳投票判斷它究竟是能火還是不行。而一旦在 reddit 上走紅,這個 meme 通常就會在 Twitter 、Instagram 、 tumblr 上成功出圈,成為路人皆知的表情包。然後,當它紅到在吉米雞毛秀上被主持人當做調侃素材時,基本上這個 meme 就差不多已經過氣快「死」了。嗯,有點像春晚提到的段子都是陳年段子的感覺。當然,作為一個媒體從業者,也得替他們說兩句,這種對meme 的滯後反應其實也和製作周期有關。或許他們第一時間就 get 到了新的流行文化,但等東西真的做出來,難免黃花菜都涼了。

Meme:YouTube 上有一段 7 分半的 meme 編年史

anyway ,以上就是這 35 年來 meme 發展的大致經過。

話說,如果給我們的表情包樹立一個從生到死的鏈條的話,你覺得 B 站、 貼吧、微博、微信、綜藝等等的平台又扮演怎樣的角色,該如何排序呢?

截圖來自視頻

#Meme 是《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2018 年 9 月上線的新欄目。

「Meme」(/mi?m/),「梗」、「包袱」、「表情包」的意思。我們用它來記錄一些文化現象,有些事情光記錄下來就很有意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雙性戀約會真人秀即將在英國開播,它還會探討性向問題
日本 70% 的女性都在工作,比例創二戰以來新高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