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中國首枚民營運載火箭升空 航天業在我國開始興起

中國首枚民營運載火箭升空 航天業在我國開始興起

在去年,馬斯克的獵鷹重載火箭成功升空,我大家看到了美國民營公司在航天領域的成績。其實在中國,航天領域也有著不錯的民營公司,他們也為中國的航天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中國首枚民營運載火箭「朱雀一號」於27日下午發射升空,火箭發射後飛行正常,一二級工作正常,整流罩分離正常,三級出現異常,導致未能正常進入軌道。此次發射的「朱雀一號」運載火箭是由民營火箭企業自主研發的三級運載火箭,起飛重量27噸。

今年2月份,國內網路一度被美國發射重型獵鷹火箭的消息刷屏。一些網友之所以發出驚嘆,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該重型火箭性能突出;另一個原因是,搞出這款火箭的居然是一家私人公司。然而,就在幾個月之後,10月27日,中國首枚民營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載微小衛星發射升空。雖然此次發射由於第三級出現故障,所搭載的衛星未能入軌,但無論結果如何,中國民營運載火箭的登台亮相都值得肯定,有關民營公司的努力應該得到充分尊重。

2014年11月,國務院發布《關於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國發〔2014〕60號),其中提出「鼓勵民間資本研製、發射和運營商業遙感衛星,提供市場化、專業化服務」。之後軍民融合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中國商業航天正式破冰起航,並迎來了快速發展契機。截至目前,已有多家民營企業先後多次成功實施亞軌道探空火箭發射任務,也有了民營公司將衛星送入軌道的成功先例。

此前民營公司成功發射的火箭,都屬於在近地空間進行探測和科學試驗的探空火箭,「朱雀一號」則是固體三級運載火箭,如果發射成功,將結束國內民營航天只能發射探空火箭的現狀。失敗乃成功之母,有關民營航天企業應該從失敗中汲取教訓,同時在研發具備自主知識產權運載火箭的道路上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最終讓夢想成為現實。況且,此次民營運載火箭發射雖然失利,但實現了一二級成功分離,已屬不易。相信有關企業可以迅速找到事故癥結並積極總結經驗,為今後的發射奠定成功基礎。

以往人們覺得航天事業僅屬於「國家隊」,但現在民營運載火箭已經在中國航天史上留下了印記。發展有民間資本參與的商業航天事業,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目前衛星被廣泛地應用於通信、遙感和導航等領域,隨著應用領域的發展和延伸,我國乃至全球的衛星數量以及發射速度都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當前國內微小衛星發展市場蓬勃興起,眾多小衛星想要「拼車」上天,然而「國家隊」的火箭上卻一位難求。民營火箭正好可以「查漏補缺」,研製發射小型衛星的小型火箭,彌補「國家隊」火箭譜系中的空白並形成差異化競爭,成為我國航天領域的重要補充。

近年來,國外商業航天產業發展迅猛,一批創新性強的美歐商業航天公司在航天運輸、空間應用等領域積極拓展。我國亟須加快商業航天發展的腳步,儘快形成一條完整的商業航天產業鏈,培養更多的航天人才,培育一批高度重視技術創新、新技術應用的商業航天公司。大力發展商業航天事業,有助於我國在產業發展、技術性能、創新能力等方面縮小與世界航天強國的差距,將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要推動作用。

此次民營運載火箭發射遇到挫折,不會打亂中國商業航天快速發展的步伐。商業航天在中國剛剛起步,只要政策給予足夠支持,就一定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才和資本投身其中,打造出大量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高科技航天企業。中國民營火箭的興起不是夢想,中國航天發展的新黃金時代即將到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無處不在 的精彩文章:

大寰機器人推出大行程自適應的機器人夾爪
3D感測技術讓線下屏幕更智能

TAG:科技無處不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