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王安石三難蘇東坡,這個傳奇故事的真真假假

王安石三難蘇東坡,這個傳奇故事的真真假假

王安石,蘇東坡兩人同為北宋朝文學家,名列唐宋八大家,又同朝為官,文人多軼事,比如就有王安石三難蘇學士的故事,這個故事是真是假呢?

王安石三難蘇東坡,這個傳奇故事的真真假假

宋神宗在位的時候,蘇軾官拜翰林學士,在湖州為官,三年期滿了,回京敘職。有天蘇軾去拜訪宰相王安石,王安石在休息。蘇東坡就在他的書房等待,看到王安石的書桌上有一首草稿,《詠菊》,就寫了兩句: 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 蘇東坡心想:一年四季,每季風名字都不一樣,秋就是西風,而西風是金風,但是呢,菊花正事深秋才盛開的,怎麼能吹落呢,不合常情,就是就續兩句詩: 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寫完後就走了。 王安石出來的,看了這兩句詩,問了門人,心裡很不滿意,找個理由把蘇東坡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並對蘇東坡說,你去黃州為官,閑的時候多看看書。我身體不舒服,太醫說,需要用瞿峽中峽的水煎藥,你剛好從那裡走,如果方便的話,給我取些送過來。

王安石三難蘇東坡,這個傳奇故事的真真假假

蘇東坡就一直在黃州住了將近一年,到了九月重陽,一直風不停,這一天大風剛停,蘇東坡突然想起來後院有別人送的幾顆黃菊,和好朋友一起去後院賞菊,但是看到菊花棚下,遍地金黃,枝上沒有一片,於是就突兀的想起了王安石的詩。原來是自己錯了。怪不得讓自己多讀書。

後來藉機會,要進京去,需要經過瞿峽,準備取瞿峽中間的水順路送給王安石,路上,困,睡著了,醒來後發現已經到了瞿峽下峽了,過了中峽了,後來蘇東坡詢問了附近住家,都說這水一樣,想,這上中下三峽都在一起,水都一樣,沒必要非要用中峽,於是就取了下峽的水。

到了京城,就帶著瓮水去了王安石那裡,王安石笑著問,在黃州呆了一年,有沒有看到黃州菊花。

蘇東坡很愧疚說:我才疏學淺,全仗你海涵。

王安石又問他,瞿峽中峽水取了嗎?拿來燒茶。王安石看看燒開的水,問他,這水是從中峽取的嗎?

蘇東坡說:是的。

王安石笑了:你又來騙我了,這明明是下峽的水,我親自去過黃州看過菊花,要不然怎麼敢亂寫,而瞿峽因為上峽水急,水煮茶味濃,下峽水緩,味淡,中峽不急不慢,在濃淡之間,所以用中峽水,讀書人不能輕舉妄動,需要細心察理。

蘇東坡黯然謝罪。

王安石出了一個對聯,讓他對:

一歲二春雙八月,人間兩度村求。

蘇東坡雖是奇才,卻對不出。王安石愛惜對方的才華就次日奏過神宗,恢復了他的翰林學士。

留下一段王安石三難蘇學士的美好傳說。但是歷史上是不是真的發生了呢?

王安石在1070年的時候開始做的宰相,1074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啟用他,但是很快又罷相,

王安石三難蘇東坡,這個傳奇故事的真真假假

蘇東坡,因為在1071年的時候,與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主動離京,去杭州做通判,1074年到密州當知州,1077年去徐州做知州,在1079年時候,才去湖州任知州,但是沒多久就因為一首詩,導致被人找問題,導致烏台詩案,差點被置於死地,已經擔任閑職的王安石說了句話才躲過一劫,被貶往黃州團練副使,一直到1084年才離開黃州去汝州。而蘇軾升任翰林學士更是在宋哲宗即位後的事情。這些明顯時間對不上,更不用說事情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