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鄭和下西洋的船到底有多大?明朝太監墓里這行小字,揭開一切真相

鄭和下西洋的船到底有多大?明朝太監墓里這行小字,揭開一切真相

原標題:鄭和下西洋的船到底有多大?明朝太監墓里這行小字,揭開一切真相


對於中國而言,在幾千年的歷史上,有兩個著名的開拓事件,其一是張騫出使西域,因此開通了絲綢之路,另一個是鄭和下西洋,開通了海上絲綢之路。雖然兩個事件年代相距甚遠,並且所經過的路線以及所用的交通方式有著千差萬別,但是卻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打開貿易通道,並且弘揚國威。


在清朝時期,中國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慘敗,洋務派辛辛苦苦建立起的北洋艦隊在黃海海戰中被日本擊潰,此時的人們對於中國的船艦製造能力幾乎都失去了信心。然而,其實在中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之前,也就是明朝前期,中國的航海技術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最具代表性的證據便是鄭和下西洋的船了。


不過人們自然也好奇,當時鄭和出海之時的船到底有多大呢?對於這個問題,考古人員在一個明朝太監的墓中找到了答案,此人便是洪保太監。


洪保太監的墓地位於南京,此人是鄭和下西洋之時的左膀右臂,擔任副使一職。洪保和鄭和還是同鄉,並且年齡相仿,兩人都是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之時,被明軍俘虜,因此才進入皇宮,成為太監的。後來洪保因為追隨朱棣,並且在靖難戰役中立下了功勞,因此受到了重用,並被賜名洪保。


可能是由於鄭和和洪保的關係十分要好,因此洪保後來才能夠擁有跟隨鄭和下西洋的機會。由此可見,當年鄭和下西洋時期的具體細節,洪保太監必定還是比較清楚之人。因此,當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他的墓地之時,都十分開心。但是十分可惜的是,洪保墓卻因為被盜掘嚴重而失去一些考古的意義。在墓地之中,人們只發現了量的陪葬品玉環、水晶串飾等,以及一個直徑1米的裝燈油的大缸。



不過,雖然好東西都被盜走了,但是墓地中還留著一個有價值的東西,那就是洪保墓的壽藏銘,它刻於明宣德九年(1434年),也是就洪保65歲的時候。在這個墓誌中,清晰地講述了洪保跟隨鄭和下西洋的經歷,並且還描述了他們曾經到達了前人所沒有去過的「天方」(今天的麥加)。



在墓誌中有這樣的一段話:「充副使,統領軍士,乘大福等號五千料巨舶,齎捧詔敕使西洋各番國、撫諭遠人」在這段話中,有一個重要的數量「五千料」。「料」是中國古代的一個計量單位,而五千料則相當於如今的2500多噸。也就是說,當時中國的造船技術已經十分先進,可以發明出排水量巨大的船隻。

然而,鄭和下西洋的故事過去了之後,明朝君主便開始禁海,使得中國的造船行業不斷退步,最終被西方趕超,令人嗟嘆不已。


參考資料:《明成祖實錄》、《明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風起念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的「八陣圖」到底多厲害,為何它能抵抗10萬精兵?
皇帝賜弟弟毒酒,還祝弟弟能活1000歲,弟弟說了一句話,死裡逃生

TAG:無風起念 |